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竹枝词里的大明湖

肖复兴

①一直以为,北方城市里,济南是很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比一般的北方城市多了一份江南的妩媚和湿润。细想一下,是因为它多水的缘故,而且,这水集中在古历下城内,就更是一般北方城市难有的了。大明湖和七十二泉,便成为济南的象征和代言,徒让北方的城市羡慕了。天津有水,海河穿城而过,却没有大明湖那样漂亮而轩豁的湖;北京倒是有湖,昆明湖,名气也不小,却是远在城之外了。更何况,大明湖是由七十二泉的泉水汇聚而成,就比人工挖掘的昆明湖,更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和清冽。

②所以,老舍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说过济南是“北方唯一的水城”。他进一步解释:“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还得有个湖不可……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然后,他感慨道:“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这样多的水,就在大明湖。

③记得第一次到济南,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下了火车,先奔大明湖,为的就是看北方城市里难有的这样多的水。因是在城内,很快就到了。那时候的大明湖,没有如今这样多的建筑,沿堤也少有围栏,四周也少有高层楼房的遮挡,充满城市中难得的野趣,水天一色,让湖水显得更加开阔。或许更像古历下城的大明湖吧,或者更像刘鹗的《老残游记》和老舍小说《大明湖》里的大明湖吧?山水风景和音乐一样,即便历过经年岁月的磨洗,依然会面貌依旧,风情依旧,清风徐来,飘荡着昔日一样美妙的旋律。

④后来读《中华竹枝词全编》,发现其中“山东卷”里的竹枝词大多是写济南,写济南的又大多是写大明湖。可见大明湖不凡的地位,民间流传下来的竹枝词,让大明湖不仅有音乐的旋律,更多了诗的韵律,有了和时间一样绵长的味道。

⑤未到济南前,便早听说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说。读清竹枝词:“四面荷花柳线长,一城山色映沧浪,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方才知道,这个对济南概括得最准确也最有名的句子,出自清末老侍郎刘凤诰的手笔,这首竹枝词下有这样的一条自注:“刘金门少宰于铁公祠留一楹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前人炼句炼字的能力,超过今天我们洋洋洒洒的旅游说明书。

⑥这副楹联,道出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便是大明湖的荷花、柳树,还有就是它的水多,占据面积之大。可以说,它是日后所有写大明湖的竹枝词的鼻祖,因为所有写大明湖的竹枝词,都离不开这三个特点。

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水、柳和荷花三位一体的集中体现与展示,济南这座古城,才和一般的北方城市风光与性格不同,才具有了南方的一些特色。宋人黄山谷早就有诗“济南潇洒似江南”,竹枝词里便紧随其后乐此不疲的一再吟唱:“城北湖光罨画长,水田漠漠似江乡”;“朋来寻乐话喃喃,赊酒一瓶鱼一篮,名士美人都不记,湖山潇洒似江南”;以致后有竹枝词不满如此一味的旧调重弹,而写道:“未必江南如此好,可怜只说似江南”,直说江南难比济南好了,有点儿山东人的气魄。

⑧清末还有这样一首竹枝词,最让我流连:“图书新馆傍湖开,汉偈秦碑剥绿苔。千古文人属邹鲁,蜀车绕过济南来。”是专门记录当时大明湖畔新建的图书馆。重视文化,重视读书,我以为,这是大明湖的魂,有这个魂在,大明湖的水、柳和荷,才有了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有了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原文有删节 )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视觉向听觉转移,表明这里的山水风景与音乐一样美妙。
B.作者亲眼目睹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大明湖的荷花、柳树,还有就是它的水多。同时看到重视文化,重视读书,这是大明湖的魂。
C.本文引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名士美人都不记,湖山潇洒似江南”等诗句是强调大明湖的特色就是水多,好似江南。
D.“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诗句称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联为天然妙句,并交代了此联出自清末老侍郎刘凤诰的手笔。
E.本文运用了比喻、通感、夸张、引用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明湖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小题2】结尾处画线句子“有这个魂在,大明湖的水、柳和荷,才有了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有了别样的美丽和魅力”有什么含意?
【小题3】本文在描写“济南及大明湖”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02 11:22: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泸沽湖

(1)“泸沽湖有多么美?”人们总爱这么问。

(2)只能这么说:面对泸沽湖,任何一个傻瓜用一种傻瓜相机,顺手这么一按——行了,这张照片准能参加全国影展,说不定还能得奖!

(3)这就是泸沽湖。

(4)“神仙姿态”“天上人间”这一类的华丽辞藻你都可以给她,她当之无愧也不稀罕。像所有遗世独立的无名风景区一样,她们的美是孤傲的,是拒绝世俗的探访的,因为她们的美原本是由于世俗社会的遗忘和冷漠而造成的。九寨沟也好,张家界也好,哈纳斯湖也好,现在都著名了。泸沽湖也会著名的,但是,随着著名而来的是什么呢?有时候真希望制定一个参观这类风景区的法规,规定只有高教养的人才有资格参观。不然,这类风景区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5)泸沽湖是摩梭人的伊甸园。

(6)她是人类遥远的母系社会时期遗失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的一粒最后的种子,一册字迹不清的孤本,一部有关远古先民们的电影,一滴保存到了本世纪末的单纯水珠儿。

(7)我不想多说自然,自然风光如若没有人和其他一些生命,便是浑然无觉的。开辟鸿蒙,盘古创造了世界。作为先祖和先知,他临终看到的是一个生机无限的世界。但是盘古没有料到,仅仅只过了3000年,人口已经膨胀得使地球的自转减速,也使整个地球变得乖僻起来。

(8)他留给我们的那些伟大的本钱,已经快花光了。

(9)而泸沽湖,恰是当初不小心遗落在某个角落的一枚。它还存在,是因为人们在忙乱中没能注意到它,就像一个人偶然从过去的裤子口袋里翻出了一枚钱币。

(10)咦?他看着它,奇怪而又欣喜。

(11)他会用它赶快去酒馆再喝一杯酒吗?

(12)没准儿。

(13)但是摩梭人不会花它。摩梭人也许没有经济头脑,但绝对有生命意识。他们视这枚遗落的金币为自己的族徽,为自己生存的依据;他们虽然没有导弹而只有弓弩,却学会了和谐地与泸沽湖共存。

(14)摩梭人!

(15)当夜晚来临,当清澈的湖水轻轻舔着沙滩,款款涌向村落;当村落较为空旷的一角点燃了篝火,火光和短笛的声音首先召唤了青年男女,然后是小孩,然后是老人……

(16)舞蹈就自然而然地跳起来了,摩梭人!

(17)男子多为高大健美的,穿着类似藏民的袍子,戴着硬边的礼帽,有些像牛仔。女子多是美丽轻盈的,穿了镶边的长裙,像一排舞蹈演员似的整齐。

(18)男子和女子很自然地拉起手来,臂挽着臂;他们很自然,看起来心理活动单纯而健康。没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子,也没有理论上赞美劳伦斯实际上却受困于朱熹的矛盾。他们非常坦然,因坦然而纯洁无邪;我们却有些窘迫,因窘迫而证明我们想得太多。这不太好,可是我们正是因为念头复杂才进化成“文明人”的呀?这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发现自己回不去了,想使自己单纯已经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了。

(19)但是摩梭人舞蹈起来了!

(20)一支短笛引领着舞蹈,高大的青年男子在前面,姑娘们拖曳着白裙随着舞步整齐地抖动;男子和女子挽着手臂有节奏地摇起又落下;男子的腿长而有力,踏跺和旋扭如同一群骏马的腿不停地运动着,节奏强烈,充满着粗犷单纯的力度;女子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平静的微笑,是含蓄的陶醉,她们间歇着唱歌和呼喊;所有的女子都天赋地拥有金属般的嗓音和唱歌的天才,这一切都在夜色的掩护和篝火的照耀下得以凸现,显得神秘,显得光彩迷人!

(21)围绕着火又被水围绕,水和火这一对不相容的美丽的矛盾,就这样和谐地共存了。

(22)至于“歌星”这样的词,我想会使摩梭人惊讶不解的。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人都会唱歌,就像每一只百灵鸟都会唱歌一样自然。另外,我们现在使用得很多的名词和概念,我想也会令他们费解。譬如“离婚”这个词吧,我猜他们会这么问:“就是他和她的阿助(摩梭人语,朋友)不好了吧?”

(23)“对,是这么回事儿。”

(24)“那她的阿助就不会再来她家了。”

(25)“这……一言难尽!”

(26)究竟是我们文明呢还是他们文明?我们进步了3000年怎么还没走到人类的起点呢?摩梭人可能什么主义都没有,什么古典主义,什么浪漫主义,什么超现实主义,她们都不懂。但是都比我们像一些,唯独我们,正搁浅在昨天与明天的礁区,拼命挣扎

(27)摩梭人,小心啊!

(28)泸沽湖——最后的伊甸园。

(29)这湖畔派兼高蹈派的舞蹈就这么跳着,精力充沛不狂不躁地舞蹈着,欢唱着,直到深夜。

(30)连续好多个夜晚,我的耳朵里总是升起那短笛的声音,若隐若现;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在很近的地方响着。

(注)劳伦斯:通称D·H·劳伦斯,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代表作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所有遗世独立的无名风景区一旦声名鹊起,世俗社会的探访很快会使风景区荡然无存。泸沽湖被人发现后,她的美将会消失。
B.文章开篇虚写泸沽湖的自然美,只需一个傻瓜用一种傻瓜相机顺手这么一按,照片准能参加全国影展,有吸引读者急于卒读下文之功效。
C.第⑹段用排比兼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地表现了泸沽湖的弥足珍贵。
D.第⑼-⑿段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再现了世人发现泸沽湖后的奇怪而欣喜的心态,也表现出作者隐隐的担忧——泸沽湖会被人糟蹋掉。
E.第(26)段写“唯独我们,正搁浅在昨天与明天的礁区,拼命挣扎”,写出了现代人
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后的挫败感,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感情。
【小题2】第⑺段首句“我不想多说自然,自然风光如若没有人和其他一些生命,便是浑然无觉的”在行文结构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3】作者一开篇就提问“泸沽湖有多么美?”文中体现了泸沽湖的哪些美?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暗香
皓明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站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下。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迎风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动了一个温柔的记忆,那时我在家乡读中学。
当时,我学习特别刻苦,因为家里学习条件很差,我每天都是在晚自习结束后一小时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是在我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我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我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我被锁在了校园里,直到这晚我才知道学校的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那个看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也直到这晚我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在为我开着方便之门。当周日我买了一些水果去看望老大爷时,他因为病重不能继续打工而回外省的农村老家去了……
这是许多年前的故事了。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调零。
他们不张扬,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
【小题1】概括文章中“桂花”和“看门老人”的特点。
(1)桂花:
(2)老人: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文章以“暗香”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我的父子关系

①每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和父亲一同从北平来台湾的几位学生,聚在我们家,席榻榻米而坐包饺子。

②父亲当时50出头,秃顶,滚桶式的肚子抢眼。数十年来一直认为天下最好吃的食物就是饺子。大年三十晚上的这一顿,他一定要亲自监厨。饺子非得猪肉白菜馅的,得他自己亲手用一条新毛巾包上剁碎了的白菜,一回一回地拧出菜汁。碎菜碎肉搅和在一个大锅里,酱油和其他调味品一丝一滴地往里倒。搅不上5分钟就得用筷子沾点馅儿尝尝,大声咂嘴,表示得意。他誓死反对在任何菜肴中放味精”......新剥的大蒜堆满了一海碗,一盘盘的热饺子,很快就被壮汉和半大小子迅速地消灭掉。

③从没有注意过,每年父亲吃饺子的量,似乎并不比任何人逊色,他的口头禅是:“每回吃饺子都吃个齐景(颈)公,呵呵呵。”每当说毕,他总要在自己的脖子上用手横着比划一下。那年月他的食量与音量都甚亮。

④每个年三十晚上都这么过的,吃完饺子就听父亲和他的学生们讲北平的故事和一些老笑话,挺热闹。

⑤上了初中之后,我渐渐地对自己的老爸有几分不大佩服。最怕的是同他出门去买东西,这一路的讨价还价委实没完没了。几块钱能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使出浑身解数套交情、讲义气。有这么位相当小气的爸爸,我的确很难引以为荣。再年长了几岁,西化渐深,我对老爸的意见更多了。青少年时代的叛逆性,有时也不是礼教、权威甚至亲情可以压得住的。对着父亲当面抢白有之,对他嗤之以鼻也屡见不鲜。

⑥在父亲患病的那天晚上,一家人吃晚餐,一向食量甚好的父亲突然似有吃不下的样子,盛了碗汤,很大声地呷着,相当不雅。他端起汤碗,汤水顺着他的嘴流到桌上。我于是近乎粗暴地说:“喝汤怎么喝成这副样子?连最基本的餐饮礼貌也没有!”然后,我发现父亲在流泪,但我依旧暴躁地说:“哭什么嘛!这有什么好哭的?”父亲放下汤碗,用那条发灰的毛巾擦嘴擦桌子,一句话也没说,嘴向一边歪着,一拐一瘸地上床睡觉去了。

⑦当晚父亲被送入医院。经检查是严重的中风使他半身瘫痪,丧失了语言能力。他的病情略有好转时,我陪他在巷口散步,要他坚持运动,以保持正常行动。偶尔也陪他说说话,希望他能恢复一点语言的能力。但是通常讲几个单字之后,他就坐在藤椅上傻笑。

⑧父亲去世前后,我正忙着自己认为是“开万世太平”的伟大事业而未回去奔丧。事隔经年,一想起那天晚上我在餐桌上的暴言恶语,心中总是耿耿不能释然!或许父亲当时根本就没听见我说什么;或许中风之后他的记忆力早已丧失殆半,完全不记得这回事了。更或许他会心中呵呵一笑,说句什么:“这小子今天又撞上邪了!来跟我这儿犯混!”我总是这么希望,希望他是这么想,也希望他就这么忘了。然而,这是个永远得不到证实的希望。

⑨俱往矣!如今算一算我自己当父亲的年数竟也十分资深了。20几年前一举得男相当得意,但是好景不长,我的婚姻出了问题,协议离婚之后儿子归其母亲抚养。硬生生地父子分离,我几乎不能自持,而儿子那年才6岁。然而那时候我还年轻,意气风发,多少天下兴亡的大事业等着我去做!大丈夫岂能被妇孺之私所羁绊!十几年来,我就孜孜地忙着自己的大事业,每个月定期寄钱,差不多每周与儿子通一次电话,有时儿子来我这儿住一段时期。

⑩我的脾气多年来亦未能因吸取日月之精华而有所提升净化。第二个妻子是位急起来要一逞口舌之快的人物,于是战况屡屡就有几分壮烈。事情紧急我们会打电话向儿子求救,不怕丢人,反正是自己的儿子嘛!不过这种父子易位的情况也十足令人发噱!老两口争先向儿子告状,各诉衷情。这些日子似乎儿子与妻站在一条阵线上,常常听儿子对我的训词曰:“我看得出来,她是唯一对你好的女人!”“没事大家都少说一句。为了我少吵些可以吗?”“知足一点吧!你已经老啦!她不管你,将来你怎么办?还想找另一个?就凭你的破运气,算了吧!”所有的言语全都是倒戈的意味。

⑪而我和妻仍旧不时地要反唇相向。今天一大早又为了件鸡毛蒜皮的事儿,双方的吵声都到了震耳的程度,气氛恶劣。妻怒冲冲顶着大太阳出了门,何苦呢?

⑫邮箱里有儿子寄来的一张卡片,今天又是父亲节了。儿子寄来的卡片通常都挺幽默,开开老头的心,写上两句歪词。这次卡片上有一双戴眼镜的老狗,使我琢磨不透,翻过来却见到他挺工整地写了几行字:“父亲节快乐。请你们和睦相处吧!因为人活到最后,你所拥有的也只是那几个关心你的人。”

⑬一时竟百感交集,止不住老泪纵横起来。

⑭妻由外面回来,怒气消了大半,低头换鞋,额头沁出几颗汗珠。我说:“喂!我有没有同你讲过我爸爸过年包饺子的事?”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
【小题2】⑥-⑭段写了两对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请概括。
(1)父亲和我:
(2)我和儿子:
【小题3】第⑧段加点词“希望”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小题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小题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提示我们再忙也要尊敬长辈疼爱晚辈。
B.提醒我们要珍惜善待身边关心自己的人。
C.表达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
D.揭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内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万里长城
余光中
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后来收到元月3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是长城。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对区区一张照片,反应是那样的剧烈,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万里长城又不是他的,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生在江南,柔橹声中多水多桥的江南。他的脚底从未踏过江北的泥土,更别说见过长城。可是感觉里,长城是他的。几十年来,一直想抚摸想跪拜的一座遗产,忽然为一双陌生而自莽的脚捷足先登,他的愤怒里有妒恨,也有羞辱。
他有一股冲劲,要写封信慰问长城。一回头,太太的梳妆镜叫住了他。镜中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在耳边。大陆会认得这个人吗?二十年前告别大陆的,是一个黑发青睐的少年啊!
那位女职员接过信去,匆匆一瞥,然后忍住笑说:
“这怎么行?地名都没有。”
“那不是地名吗? ”他指指正面。
“万里长城?就这四个大字?”她的眉毛扬得更高了。“告诉你,不行!连区号都没有一个,怎么投递呢?何况,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其他的女职员全围过来看。大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其中一位女职员忍不住念起来。
“万里长城:我爱你。哎呀,这算写得什么信嘛?笑死……这种情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万里长城在哪里?”
“一封信,只有七个字。”另一位小姐说。“恐怕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了吧?”
“才不!”他吼起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信。可惜你们不懂!”
他从人丛中夺门逃出来,把众多的笑声留在邮局里。
“你们不懂!”他回过身去,挥拳一吼。
在冷冷的雨中,他梦游一般步行回家。他走过陆桥。他越过铁路。他在周末的人群中挤过。前后左右,都是年底大减价的广告,向汹涌的人潮和市声儿售大都市七十年代廉价的繁荣。人潮海啸而来,冲向这个公司那个餐厅,冲向车站和十字路口,只有他一人逆潮而泳,泳向万里长城。
顿然,他变成了一个幽灵,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孤魂野鬼。没有人看见他。他也看不见汽车和行人。真的。他什么也看不见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市声全部哑去。他站在十字路口,居然没有撞到任何东西!他一个人,站在一个空城的中央。
“万里长城万里长,”黑黝黝的巷底隐隐传来熟悉的歌声。“长城外面是……”那声音低抑而且凄楚,分不清是从巷子底还是岁月的彼端传来。他谛听一会,脸颊像浸在薄薄的酸液里那样的噬痛。直到那歌声绕过迷宫似的斜街和曲巷,终于消失在莫名的远方。
于是市声一下子又将他拍醒。一下子全回来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
终于回到家里。桌上,犹摊开着的杂志。他谛视那幅图片,迷幻一般,久久不动,不知不觉,他把焦点推得至深至远。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
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长城上更无人影。真的是全不见了。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1972年2月1日深夜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万里长城”为题,不仅因为它是行文的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使文章先声夺人,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文化气息。
B.把蜿蜒雄踞山脊的长城比喻为一条未随古代飞走的龙,意在强调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因而不容许外国人捷足先登。
C.“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作者用诗家语言含蓄交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因。
D.“寄信”和“回家”两个片段中均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七十年代台湾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乡愁的忽视。
【小题2】作者主张散文语言要有弹性,即对于各种句式、语气和语体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是怎样在虚实变换中展现“他”的流动起伏的情思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