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导致——腾讯公司股价下跌——推断——防沉迷系统上线会减少公司收益
B.网易按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执行——对比——《王者荣耀》分档限制游戏时间——结论——后者执行防沉迷条例更为主动积极
C.要求部分运营商限制游戏时间——进而——要求全部网游执行实名认证规定——结论——相关条例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强
D.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占比下降——对比——未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超七成——推断——不少厂商在防沉迷方面表现消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的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B.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十多年前就已经在网易、腾讯等各大游戏厂商中推行。
C.当前不少成年玩家沉溺于网游,其心理成因与那些青少年玩家有某些相似之处。
D.剌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允许游客充值等行为,违反游戏防沉迷条例相关规定。
E. 大力推行绿色游戏、运动锻炼等有益活动,就能做到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小题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害身心健康,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避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7 11: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鼓岭遇雨

陈应松

那些冬天也被植物纠缠的山野,笼罩在黧铅色的天空下。寒意是从雨雾中升起的,通过古老的街道、房屋和石板路,这些越来越黯淡的景物,又通过冷雨聚集在一起。深埋在时间厚壤下的记忆,那些人,那些古人和洋人——番仔,在雨中,他们会时常出现在闪着冷冽光芒的街道上,彳亍游荡。

那些干净的石墙,经过了一百年,依然百毒不侵,连青苔都没有感染星尘,它们的自净能力太强大、太神奇。也许到了半夜,它会悄悄掸掉身上的尘土和苔藓,挺着贞洁干净的胸,拗着脖子,站在这风雨如磐的时间里。

前面是什么?是条老街。老街一百年的规矩,菜放门前,投币自取,决无贪小便宜者。当年郁达夫和庐隐都来过这里,吃着村民的酒,睡着村民的床,也沉醉于此地的乡风人情,享受着仙境般的桃源生活。庐隐说:“若能终老于此,可算是人间第一幸福人。”那个发现鼓岭的美国牧师伍丁应该是首先发现了这儿天境般的景色才流连于此。

此刻的雨雾依然带着一点黛蓝,好像暮色早临。行人全无,门口的对联亮着唯一的红。但角落里的野茅、竹丛和梅花都在顽强生长。梅已打苞。往四下望去,松林和深厚的山体阴影将视线隐去,那些造型各异的石头屋,古堡一样蹲在蜃景中。在迷蒙深处漂浮的屋脊与院墙,全像是用巨石凿的,像搁在旷野的怪兽,在绵延的青烟中忍受风雨和寒冷的刮削,它们残存的身影是冬天黑色的慰藉。

那个在石头上凿出的游泳池,像是一场舞会过后的枯寂空寞,盛满了特别伤感和别离的残液,落叶成为信物。我们坐在池畔的椅子上抽烟。隔着桌子,关仁山给我们敬烟点火,火光带来的丝丝温暖慢慢渗入身体,仿佛在劝说我们忍耐和勿言。山坡密匝匝的松林里,似还有别墅的废墟,在那儿半露着它们的哀伤。风动山冈,使得这疏肃的季节,芦花飘飘,冻雨霖霖,那些已经离弃的身影,像孤魂野鬼,漂浮在异国的荒野,或散落在破碎的回忆中。

在万国公益社高大的挡风墙外,当地人指给我看纪念郁达夫的鹤归亭,在那儿,农历清明,他曾在村民自酿的酒中醉过,并酒后真言:“魂若有灵,我总必再择一个清明的节日,化鹤重来一次。”更远处是东海,有一条通往连江县的路,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无边起伏在细雨中的山岭。

大梦书屋,这座灵异的书楼,在冷雨清寂中独自优雅。是谁将那么有水准的书搬运至此?在门外的野云与寒风灌进来时,那些书,文史哲,都是精心挑选上山的。这是一个石头垒砌的库室。那些深刻的、在历史星空中闪亮的文字,静静地摆放在这里,因为潮湿,翻动书页的声音喑哑而低细。云雾一团团涌进,萦绕在书架和走廊里,你忍不住有想要挺身而出保护这些古老而脆弱的书籍的念头,怕它们在如此的严寒中衰老和死去。我们在书楼听雨。我们在窗口看山。

鼓岭最值得敬仰的景物是那棵1300年的紫杉树,它的体位占据庞大时空,枝桠泛滥,挣扎在微亮的雨中。在那“谷暗山尤静,林昏地愈明”“如擘絮飘扬,如突烟潘涌”的鼓岭浓雾中,虎㘚狼嗥的阵势敲击得群山嗡嗡直响,那种被群山掷下的空旷和时间,变得如此辽阔苍茫;它的挟风的厚重与神秘,几乎覆盖了一座山岭的历史。只有它才有资格与时间对峙,充当证人。寒冬来临,它吞咽着扰人的雨雾,鼓岭的山川在它眼里缓缓移动

那天的雨,我又想起在吃饭过后,被马原索去的一蔸薤菜,青翠可人,它将被马原带去栽种在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无论是乔木还是柔软的草叶,在这里经历过万年,如果它们与我们相遇,一定有某种道理。那些植物生长的神秘气息和浓密阴影,有如穿过大地的深邃甬道,抵达生命的秘境。在生命尽情狂欢过后,一株草,连同一棵树庞大的影子,将带往各处,继续呼吸。

(摘编自2018年1月24日《中华读书报》)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到了著名作家庐隐、关仁山、马原等人与鼓岭的情缘,尤其是郁达夫当年的清明之游,弥漫着浓厚而温馨的人文气息以及沉重而亲密的历史沧桑感。
B.文章扣住“雨”字,写雨中的番仔,雨中的石墙,雨中的石凿泳池,雨中的鹤归亭,雨中的书楼,雨中的动植物,一一道来,文脉畅达,文气沛然。
C.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福州近郊的避暑胜地——鼓岭的自然景观:山川树木、老街、泳池、大梦书屋、万国公益社等,勾起了读者的遐思。
D.文中有“我”,颇似“诗中有我”的境界。“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历史的厚重积淀与现实的雨雾濛濛相触碰,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题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文章是怎样描写鼓岭的“雨”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夜里移动
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Nocti Vagus,此为拉丁文,Nocti为“黑夜”,Vagus为“移动”,意即“黑夜里移动”。
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
春夜微寒,我和T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服务生马上过来招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我们坐在等候区看菜单,招呼我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前菜、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服务生开始给我们做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一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服务生请我抓住她的手臂,跟着她走。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餐区。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全——没——有——光。服务生轻声说:“跟我来,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
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的声音从桌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你在哪里?”
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一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面伸过来的T的手。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
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多声音。四周其实有许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桌椅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置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这些服务生在外面的世界里,是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的强项了。
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出桌面、把浓汤送进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慢,咀嚼慢,说话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西我嚼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这是虾啊!”视觉功能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
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隔壁桌一对男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成漏斗了。
男士说:“你愿意嫁给我吗?”
静。
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
女士没回答。
男士继续说:“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
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回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叉,问句的结尾很微弱。
“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
“你……”
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我,一,直,在,点,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中的T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这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
D.结尾处,以“我,一,直,在,点,头”来叙写女士的回答,一字一顿,表现了女士因表达受到误解的委屈、担心再次表达不清楚的情态。
E. 小说题材独特,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这是小说的独到之处。
【小题2】小说是怎样叙述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里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小题1】【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B.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题3】【小题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三段材料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判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小题5】【小题6】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白
张春荣
(1)彭祖已八百二十四岁。
(2)但他外表仍像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走起路来,快速敏捷,步伐又大。尤其他那双眼眸炯炯有神,恍如光洁明镜,并没有因阅读人间的浮幻沧桑而昏耗暗淡。当然,人们更不会注意他眼角的细细鱼尾纹。
(3)那天,郊林清晨飘浮一层薄雾。雾中传来雄鸡唱晓。彭祖穿过湿凉竹林,在声声清脆鸟鸣的陪伴下,走向溪边。溪旁一名白衣汉子正蹲在水边洗东西。几个农人挨近观看,而后纷纷摇头:“疯子!”荷着锄头走开。彭祖走了过去,只见白衣汉子手拿一束稻草拼命在水里洗刷木炭。
(4)“干什么?”
(5)“将黑木炭洗白!”白衣汉子冷冷地白了彭祖一眼。
(6)彭祖察觉那汉子眼神深藏一股阴森寒意。彭祖不以为意,笑了笑。活了这一大把年岁,什么大风大浪、稀奇古怪没遇过。
(7)“怎么可能?”
(8)“怎么不可能?像平常大家梳头发,不都把乌黑发丝梳成雪白?”     
(9)彭祖无奈苦笑,“刷黑炭和梳头发是两件事,不能混在一块类比。”
(10)“谁说不可以?你想,黑木炭燃烧后全都化为灰烬。灰烬就是灰白色,”汉子语气坚定,“那表示黑炭可以变成灰白,用水刷久了,一定可以刷白。”
(11)“你的话似乎言之成理。可是你手中的木炭仍然漆黑。”彭祖低头,注意水中鹅卵白石间,点点蝌蚪正曳尾游动。
(12)“迟早会刷白,你看好了。”
(13)“老兄,要吹牛、骗小孩也不是这样。不要再瞎讲!”彭祖觉得这家伙大概精神有问题。
(14)“你不信,是不是?”汉子瞪他一眼,“好!告诉你,这是有根据的。八百多年前,就有人将黑炭刷白。”
有人?八百多年前?彭祖心想,这家伙真会杜撰,我活了这一把年纪,眼见耳闻,就没听说这等事?明明睁眼说瞎话。
(16)“谁?”
(17)“你一定不知道。”
(18)“说说看。”彭祖意味深长地注视着对方。
(19)“彭祖!”
(20)“彭祖?”
(21)彭祖怔忡一下,迅即朗朗大笑起来。意念急转,他瞬时明白眼前这家伙的身份。自二十四岁在云雾山巅,八位神仙每人送他百年时光以来,阴间阎王便派鬼卒捉他回去,以便销案。可是没有一个鬼卒认得出他。
(22)“有什么好笑?”
(23)“怎么不好笑,要臭美也不要这么离谱!彭祖怎么会——”
(24)“怎么不会!你怎么知道他不会。”
(25)“我当然知道。”彭祖忍住笑意。
(26)“你是谁?”白衣汉子脸上疑云重重。
(27)“我,就是,你所说的彭祖。”彭祖不疾不徐道。
(28)“好啊!你不打自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汉子两眼发亮,磔磔怪笑。
(29)这次你跑不掉啦!”白衣汉子丢下手中稻草,露出狰狞鬼脸一步一步地逼近彭祖,“看你往哪里跑?”
(30)“我为什么要跑?”彭祖笑立原地。
(31)“你,不怕死?”白衣汉子愣住了。
(32)彭祖坦然大笑:“怕死也不会留在这里和你聊这么久。”
(33)“该来的,怎么也躲不掉!”彭祖气定神闲地遥望天际在雾中若隐若现的青青山脉,面带微笑。微笑里,彭祖走近松树下的巨大岩石。一阵飕飕凉风如白衣般飘了过来,石隙草丛间探出的金黄小野菊轻轻摇曳。彭祖安详地阖上眼,在困盹中,头枕灰白岩石,静静入眠。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对话为主要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集中展示了彭祖与白衣汉子争论的细节,使彭祖与白衣汉子两个形象具体可感。
B.小说中白衣汉子实为阎王的鬼卒的结局看似出人意料之外,其实前文已有暗示,如“彭祖察觉那汉子眼神深藏一股阴森寒意”。
C.小说中白衣汉子用稻草洗黑炭,并举“青丝能梳成白发”的例子与彭祖争论,体现出他是非黑白不分的糊涂与坚持自我的固执。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很好地映衬了彭祖面对死亡时从容、淡定、平和的心态和凛然的风度。
【小题2】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新颖的传说人物彭祖的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本文中彭祖的形象特点。
【小题3】这篇作品写的是彭祖,却不以“彭祖”为题,偏以“黑白”命之。请你谈谈小说以“黑白”为题的用意。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中国的戏曲早已被学界视为“俗文学”之一种。“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伍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但大量的剧目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尽管其中也可能有封建主义意识的渗透,但主要反映的是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明清传奇、杂剧大多为文人所作,他们当中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硕学名儒,作者虽然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但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仕途失意,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这些人袭用民间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样式——戏曲来从事创作,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他们的剧作虽然有雅化倾向,但其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属于主流文化的正统诗文并不完全相同,而与民间文化仍然有着一些相通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同样被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视为异端,明王朝命解缙等编辑的《永乐大典》本来收录有部分戏曲作品,可清王朝纂修的《四库全书》却将其统统拒之门外。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还是俗,既要看其作者身份,更要看多数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古典戏曲热衷于以“琐屑”的市井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将贩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妓女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搬上戏台,许多剧作堪称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文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出自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描写英雄和国王,古典戏曲也多半摄取经过民间“淘洗”的历史演义和传说,少有雄浑冷峻的“风云气”,而多显家长里短的世俗趣。这与热衷于歌颂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主要是其中的大部分悲剧,西方古代喜剧大多表现小人物的世俗生活)有所不同。

戏曲的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间性,通俗易懂是戏曲的重要品格,于“浅处见才”是戏曲作家追求的目标。多数古代剧作选择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而且,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具有口语化特点;明清传奇和杂剧文人化色彩较浓,有些剧作追求文词的华美典雅,崇尚用典,但多数还是用白话写成的,即使是写文人生活,大多也是通俗的,这类作品中的少数唱词,不读书的妇人小儿虽然不能“一望而知”,但其大意主旨还是容易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淘宝精品。

(郑传寅《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俗文学包括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重要文体,但诗歌与散文不属于俗文学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阅读答案。
B.古典戏曲剧目中,有的剧目出自士大夫之手,但大量的剧目还是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
C.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D.多数的古代剧作采用的是“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这也正是戏曲“通俗易懂”的一种艺术表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清时期那些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他们多数人借用戏曲这种民间文学艺术样式进行创作。
B.明清传奇、杂剧的作者多为文人,且多为硕学名儒,所以他们的剧作往往属于雅文学。
C.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追求着于“浅处见才”的创作目标,在作品中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D.古典戏曲中的许多剧作可以称得上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因为它们主要描写的是普通人等“琐屑”的日常生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出于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民间文化有着一些相通之处,所以清朝纂修的《四库全书》没有收录它们。
B.判定一种艺术样式的雅俗,不能看作者身份,因为像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也创作传奇、杂剧,而应该看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
C.明清时期文人化色彩较为浓厚的传奇和杂剧,有的作品追求华美典雅的文词,崇尚用典,这种唱词对不读书的妇人小孩来说恐怕是难以“一望而知”的。
D.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去描写英雄和国王的中国古代戏曲,也会与描写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中大部分的悲剧有所不同,更多地显现出家长里短的世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