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露天电影
迟子建
①上世纪70年代,山村的孩子大约没有没看过露天电影的。我们那个小镇的人,可看露天电影的地方有三处,一个是种子站,它就在我们小镇的西头,另两处看露天电影的地方是部队,一个是十三连,一个是十七连。
②在种子站的广场放露天电影,下午时候,一些老人就把座位摆好了。老人们胳膊上挎着一个或两个板凳,抽着旱烟:慢悠悠地朝种子站走去。由于他们眼神差,又大都佝偻着腰,必须要坐在前几排,所以提前把座位占好是必须的了。那些板凳高矮不一、颜色各异地排列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支杂牌军。他们放好板凳,会回家做他们的活计,等到电影快开演了,他们才不慌不忙地踱着步子走来,一副首长的派头。
③另两处看露天电影的地方,都不在我们小镇,它们是驻扎在山里的部队,一个离我们稍近一些,有五六里的样子,是十七连:另一处则要远很多,在打石场那一带,距离我们起码有十五里的路途,是十三连。老人们是绝不会去这两个连队看电影的,他们的腿脚经不起折腾了。而大人们就是去的话,也是选择十七连的时候多。能够去十三连的,都是如我一般大的孩子。大家相邀在一起,沿着公路,走上一两个小时,到达连队时已是一身的汗,而电影往往已过半场,看得个囫囵半片的。回来的时候呢,山路上阴风飒飒,再赶上月色稀薄的夜晚,森林中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我们就会被吓得一惊一乍的,得手拉着手行走才觉得心不慌。所以一去十三连看电影,就有小孩子回来后生病。高烧后说胡话照理是正常的,可家长们非说是走夜路时撞上了鬼,至于鬼长得什么样,想必他们也是不知道的。所以一说去十三连看电影,家长都不乐意,我们只有偷着去了。
④因为驻扎在我们小镇附近的这两个连队经常放电影,我曾经认为世界上过着最幸福生活的就是那些当兵的人。连队的战士格外欢迎孩子们来看电影,他们会把自己的板凳让给我们坐,还会用茶缸端来热水给我们喝。当然,战士们对待那些十七八岁的女孩的态度,比对待我们这些十一二的毛头小孩更要热情,他们喜欢围坐在大姑娘身边看电影。
⑤我们家的邻居有一个姑娘,叫青云,青云是个大姑娘了,她喜欢去十七连看电影。凡是有关电影的消息,最早都是她发布的。因为十七连的战士跟她很熟。要放电影了,总有人给她通风报信。她个子很高,腰肢纤细,头发又黑又亮,喜欢梳两条大辫子。她眼睛不大,眉毛浅浅淡淡的,肤色白里透粉,非常有韵味。她带着我们去十七连看电影时,神情中总是带着几分得意,好像回她的娘家似的理直气壮的。到了电影开演的时候,她往往看着看着就不见了。我们都以为她去小树林解手去了,可她一去就不回来,直至剧终。所以若问她电影演了些什么,她只能说出个大概。
⑥爱上青云家的,是小钟和小李,他们总是结伴而来。小李好像是部队的文书,不太爱说话,又黑又瘦的。小钟呢,他不胖不瘦,浓眉大眼,肤色跟青云一样白皙,在十七连当伙夫,所以有时他会偷上一些豆油带给青云家。青云一烙油饼的时候,我就想一定是十七连的人又给她送豆油来了。青云那时中学毕业,在家务农,那年的秋天她去看护麦田,得了尿毒症,住进医院,不久就死了。她死的时候小钟正回南方探家,他回来后并不知道青云已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了。而一直在连队没有下山的小李也不知情。等到又要放电影的时候,小钟和小李来到青云家,听说了青云的事后,两个人都呆了,小钟还落了泪。人们依据泪水,判断青云跟小钟是一对,小李只不过是个陪衬罢了。
⑦青云没了,我们得知电影消息的源头也就断了。从那后,我们很少到十七连去看电影了。不久这个连队就换防到别处去了,他们留在营地的,不过是几顶废弃的帐篷。我们采山经过那里的时候,总要看看那两棵悬挂着银幕的大树,当时树间的那方白布曾上演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啊。树还在,故事也在继续,只是演绎着这故事的人已经风云四散、各自飘零了。
【小题1】结合文本,分析青云姑娘的形象特点。
【小题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标题是“露天电影”,作者为何花那么多笔墨写青云的故事?
【小题4】请探究第⑦段画线句的丰富意蕴。
树还在,故事也在继续,只是演绎着这故事的人已经风云四散、各自飘零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3 10:02: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角落,因为山陡沟深,人迹罕至,竟为我们留下了一片原始林,一个原生态。其令人惊喜不亚于忽然登上一个外星球。

②2016年盛夏时分,我专程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

③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④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时,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我的心一下落入了一片空灵。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我们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遇有平缓之处时,就蓄成一汪小潭,碧玉如镜,清澈照人。因为是在峡谷之中,经过千年万年的冲刷,这些石头无论大小,一律呈圆形:滚圆、椭圆、扁圆、平圆。远远望去一沟漂亮的弧线,纵横交错,相叠相绕,任是毕加索转世也结构不出这样的图画。

⑤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是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外形也或如狮、虎、鹰、犬,各得其妙。好像是在有生物世界之前,上帝先用石头在这里试做了一个草图。

⑥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躺在这个光溜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有这个本事,它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了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现在这棵红松的胸径有四十厘米,一个小脸盆那么大,不算很粗。但是专家说,他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树龄。要是用一个高速摄影机把这首生命进行曲拍下来,再用慢速回放,那是怎样地震撼人心。

⑦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它们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⑧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去看原始林,却先写林中石头,是因为石头历史更悠久、外形更野性,也因为石头阻挡了外来采伐者,是原始林不可缺少的部分。
B.作者认为原始林是未经干扰的、我们曾经的家,是一条绿色的时间隧道,能够反映地球上的生命的诞生、成长,并逐渐转变的过程。
C.第⑥段通过化用两个成语,来分别描写“一木穿石”树昂扬霸气的外形美和坚持不懈的成长过程之美,展示出自然界生命的伟大。
D.文章以造访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为主体事件,描写了原始林中的溪流、石头、大树等景物,表达了对原始林的喜爱,对保护林地的赞同。
【小题2】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小题3】作家张炜曾说过“文学艺术的核心是诗”,请以文章第④段为例,谈谈本文语言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正式发布了由该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该系统已于9月29日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这也预示我国有了自主品牌的碳离子治疗设备,实现了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零的突破。

所谓重离子,是指“原子序数大于2”的原子在失去部分或全部电子后而形成的带电粒子,碳离子就是其中一种。据“碳离子治疗系统”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国青介绍,重离子束拥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理想的放疗用射线,其副作用小,疗程短、疗效好,特别适合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实体肿瘤的治疗。

1975年,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利用其已有的科研加速器装置率先开展重离子治疗肿瘤研究。上世纪90年代,德国和日本相继开展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和临床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截至目前,重离子治疗已成为全球放疗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国际上共有11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在运营。2008年,我国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引进一台装置,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10月10日)

材料二:

据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介绍,截至2019年5月8日,医院共收治患者1945例,覆盖40余种肿瘤疾病。

治疗患者中全部采用重离子或采用重离子联合质子治疗的患者有1818例,单纯采用质子治疗的患者为127例(主要为开业初期收治患者)。

据院方透露,首批临床试验患者5年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绝大部分患者的一些轻微不良反应已完全消失;在有效性评价方面,排除非肿瘤原因,临床试验患者总体随访近5年生存率达97.1%,近5年局部肿瘤控制率达81.8%。

“医院不仅着力临床治疗,还在这块沃土进行方案优化和自主创新。”院长郭小毛教授说,开业至今,医院放射物理团队自主研发了旋转治疗床、旋转治疗椅及粒子治疗限束设备等粒子系统设备辅助设施。

在粒子系统设备的信息系统更新研发方面,医院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套更为适合质子重离子的“中国版”治疗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并已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该套系统替代了医院原先使用的国外版本,极大提高了与医院粒子系统设备的匹配度。

(《晨报》首席记者 杨眉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材料三:

为加快推进甘肃省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注册上市过程,甘肃省药品监管局在国家药监局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离子装备及技术运用决策部署,确定甘肃省肿瘤医院牵头作为临床试验第一主体,武威肿瘤医院牵头作为临床试验第二主体,解决临床试验机构及人员资质的合法性问题,对临床试验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联合上海市医疗器械审评认证中心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并完成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为开展临床试验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启动重离子治疗系统上市后监管研究,组织甘肃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风险预判,防范控制重离子加速器临床使用风险,保证临床试验者的受试安全与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甘肃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王宗伟表示,自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项目启动以来,甘肃省药品监管局将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围绕项目注册上市全方位开展工作,跟进项目进展,提供配套服务,全力支持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下一步,甘肃省药品监管局将全力优化服务,加强联系沟通,积极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协调开展注册申报资料预审核等工作,积极造福广大癌症患者,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治疗圆满完成》,选自《中国医药报》)

【小题1】根据三则材料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子序数大于2”的原子在失去部分或者全部电子后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就是重离子,碳离子就是重离子的一种。
B.作为理想的放疗用射线,重离子拥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副作用小,疗程短、疗效好,特别适合部分实体肿瘤的治疗。
C.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治疗的患者中全部采用重离子或采用重离子联合质子治疗的占绝大多数,单纯采用质子治疗的仅占一小部分。
D.解决临床试验机构和人员资质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对临床试验人员的全面培训,甘肃省肿瘤医院发挥着主导作用。
【小题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目前,重离子治疗已成为全球放疗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而率先开展重离子治疗肿瘤研究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B.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认为,在重离子或重离子联合质子临床治疗、方案优化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医院更着力临床治疗。
C.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透露,临床试验患者5年随访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患者的一些不良反应已完全消失。
D.为全力支持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甘肃省药品监管局开展了诸如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等工作。
【小题3】我国在重离子及重离子联合质子治疗、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
敖攀琴
海洋文化的地域性构成了国家文化的多样性。沿海地区是海洋文化的孕育地与发源地,不同地区的海洋文化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又通过交流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多元性的海洋文化。首先,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海洋文化,具体体现在中国有辽宁海洋文化、齐鲁海洋文化、吴越海洋文化、岭南海洋文化、闽粵海洋文化、潮汕海洋文化等。在这些海洋文化地区中,无 论法律制度还是风情民俗,乃至饮食文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其次,同一个国家的海神信仰也具有地域性。比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渔民崇拜鲸,尊称其为“过龙兵”,在鲸鱼经过时渔民焚香烧纸对其祭拜。
通过海洋传播的外来异质文化影响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相对于“文化威胁”或“文化霸权”提出来的,主要指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与破坏,能够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力。海洋是流动的资源,连接着五大洲的众多岛屿和陆地。人类借助海水的流动性将一地一域的文化通过航海传递到异域他乡,产生了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海流动性和互动性。异质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有漫长的海洋疆域线,容 易让大量的异质文化介入。这些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在国家性质、主流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特征等方面都与我国存在着巨大差异,形成了我国沿海地区较为复杂的政治关系。我国多数地 区濒临海洋,为异域异质文化之间跨国、跨民族、跨地区的辐射与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
海洋文化产业较为薄弱,影响国家文化传播。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是繁荣海洋文化的基础,是海洋文明崛起的支撑点之一。我国已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纳入国家 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建设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的海洋文化产业。
当今,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海洋经济发展本身就含有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没有海洋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国家,国家正逐步实现建设“海上长城”的战略 思想。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海洋经济对于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要建设海洋文化强国,离不开海洋经济的发展。其次,海洋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海洋文化 的自信。海洋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推进海洋文化体制、观念和内容的创新。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洋文化具有地域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其孕育地与发源地均是沿海地区。
B.文化威胁是指主流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侵蚀或破坏,影响世界文化多样性。
C.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文化的繁荣,更是海洋文明崛起的支撑。
D.中国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建设“海上长城”的战略思想。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在对比中给文化安全下定义,重点阐释异质文化利弊。
B.文章论述的目的是国家应该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繁荣海洋经济。
C.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海洋文化作了具体阐述。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的海洋文化具有差异,它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及特色。
B.我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为与异域异质文化的交流沟通提供有利的条件。
C.海洋文化产业薄弱对国家文化传播有负面影响,我国必须加强海洋战略。
D.经济与文化呈互补关系,海洋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共享出行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000 万。共享出行的出现对公共交通起到了补充作用,同时提供了多元选择并创造了新型就业。网约车作为最为普及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在纽约的同类调研对比:中国一线城市的网约车比公共交通更具交通时间短的优势,这体现出中国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及便利性仍有改善空间;其次,中国消费者对网约车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美国消费者,因此,未来推动网约车消费可以在高性价比、便利和强化安全保障三个方面继续提升。此外,跟美国相比,中国的网约车司机多数为兼职,占到四分之三左右。
(摘编自《中国共享经济消费者调研》)
材料二:
在如今的全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万众创新的新的方向。从滴滴打车到摩拜单车,“共享经济”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也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网约车平台到现在的共享单车,他们都是在调动社会资源来为用户带来优惠便利。在以前没有这些平台的时候,我们出远门是靠拦出租车,甚至雨天还多加钱等等,离得近我们会选择买个新自行车,骑车出门。在共享经济的今天,这些出行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我们带一个手机这些问题就已经全部解决了。不但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从共享经济的特点来看,重要的是使用,而不是拥有。所以才会出现了类似于滴滴出行、小猪短租、春雨医生等一系列具有这种特质的产品。我们期待在这样共享经济的新环境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发舒适、方便快捷。
(摘编自搜狐新闻《出行万象》2017.4.12)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出租车企业面临互联网时代的窘境。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平告诉记者,滴滴和uber这些打车软件盛行后,给传统的公共交通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正规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降幅达15%左右。“原先每天的调度量为3万车次,现在大概1万车次都不到,下降了 60%左右”。“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杨国平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要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增加现在年轻人喜欢用的软件叫车模式。公司正在筹划“大众出行”的 APP 等平台,预计下个月就会正式推出。
“正规车就是所有的出租车都是有顶灯,有租赁牌照和保险的正规车辆,正规人是指所有的司机都有营运资质并经过培训,并提供规范的服务。凡是接到投诉,就会线上线下结合,在当天就给出回复。”
与此同时,据传,滴滴快车公司也在探索与传统出租车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摘编自新浪财经《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出租车公司窘境如何破?》)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浪潮的出现,给广大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方向。
B.滴滴出行、ofo 共享单车等产品更强调对产品的使用,而不是拥有。
C.公共交通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而网约车的出现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D.传统出租车企业在滴滴和 uber 这些打车软件盛行后,面临极大的窘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更好地节约了社会资源,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B.共享出行必将改变我国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困扰人们的雾霾等环保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C.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相结合的方式才是其打破困局的解决之道。
D.有的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对网约车安全性的信任度低,跟网约车司机多数为兼职有一定关系。
E. 只要网约车在高性价比、便利和强化安全保障三个方面提升,就一定可以推动网约车消费。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共享出行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假山?西方建筑前一般有雕塑,多是与宗教有关的人的形象;而中国人的建筑没有这种东西,但一般都有假山。假山就是中国建筑前的雕塑,其中含有深邃的思想追求。瘦、漏、透、皱就是“拙”,“拙”就是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大巧若拙。
我很喜欢明代计成的一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之一。我将它归纳成两个要点就是:第一,遵循自然,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第二,最关键的就是规避人工秩序。
第一个要点:遵循自然。中国人遵循自然,但并不代表中国人认为自然美比人所创造的事物美,才更重视自然美。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他特别欣赏外界自然物。他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山水连绵,使我欣欣然而乐,这是庄子在写自然美,他特别欣赏山水自然美,觉得山水能够愉悦情境,但是,庄子接着说,“而乐又未毕也,哀又继之”。就是说,高兴还没有高兴完,哀又继之。所以细致咀嚼庄子哲学可以体会到,他绝对不是欣赏外在自然胜过人的内在的美。中国美学的主脉中也没有这个思想。我们今天讲“天人合一”,也不是对外在自然物的重视,而忽视对人本身的重视。我们今天讲中国画的概念,杰出代表就是水墨山水画。不画人而画山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外在自然物更感兴趣,而是因为山水画是人心灵的象征,一片山水就是一种心灵的境界,重视山水画,是对人内在觉性的重视。
第二个要点:规避人工秩序。为什么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要留下人的痕迹呢?要痕迹全无,何以人所创造的痕迹这样不堪?问题症结就在这里。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能露出人工的痕迹,不能露出知识的痕迹、技术的痕迹。不是外在自然物比人高明的问题,而是要突破秩序,突破知识,突破各种规矩,而导向对人的内在心灵的体会。
这两个要点——遵循自然和规避人工秩序,归到一点就是人的心灵的体验,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讲归于人心灵体验的问题。大巧若拙,并非是对美的东西的排斥,而是对与美丑相对的知识性的规避,对人类在美的名义下泛滥着欲望的洪流的规避。
人类打着审美的名义,恣肆泛滥人的欲望,破坏这个世界,已经走得太远了。打着审美这样一个旗号,吃要吃最好的,住要住最好的,消化要消化最好的东西。人审美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审美到玉,和田就变成沙漠;审美到家具,亚马逊雨林也要遭殃。中国古代历史上,要讲审美,乾隆是最知道审美的,他把天下好画全归在他那个地方,题了几万首诗在这些好画上,糟蹋那么多东西。所以,走巧若拙不是愚蠢哲学,它是让你放弃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追求内在真实的体验。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大巧若拙”的内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循自然,重视人的内在觉性。
B.规避创造,导向体会人的内心。
C.突破规矩,摒弃一切人工痕迹。
D.放弃目的,追求人内在真实体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喜欢在建筑前放置假山,西方人则放与宗教有关的人物雕塑,这和中西方的文化观念、思想追求不同密切相关。
B.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也是真正懂得欣赏自然的人,他可以做到在欣赏自然中感受自然、体悟生命、释放心灵。
C.计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句,强调一切艺术创造虽然都是人作的,却都要模仿自然,力求形象逼真的艺术效果。
D.作者认为,人类只有远离私欲和功利,真正理解“大巧若拙”的美学意义,才会对自然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破坏。
【小题3】一句话概括“虽由天作,宛自天开”的最关键要点,并说说这一审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