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盐尘暴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带的盐渍化区域,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它含有密度很高、很细的盐碱粉尘。艾比湖位于新疆精河县,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最低汇水中心,入湖地表径流曾达23条,但80%被引入灌区,造成入湖河流大量减少,使该流域成为新疆北部最大盐尘暴的地。大风袭来时,刮起的盐尘侵袭城市和草场,危害人体健康。在过去的10年间,艾比湖附近沙化、碱化的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0.2%,年平均大面积停电近30次。下图为艾比湖湖岸线变化及流域示意图。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l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年~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我国某大型企业(S)在图所示的M沙漠地区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这种“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发展思路,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其中与成功选种耐旱耐盐碱的灌木一一沙柳(如图所示)密切相关。成熟沙柳长于地面三、四米高,枝桠众多,当生长到三至六年砍一次可再生,人们用刀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沙柳同时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