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回转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大混蛋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闿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这时学会中开始分成两派,左翼和右翼——左翼主张来一个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彻底改革。

 1919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的碰到陈独秀。我和他第一次相见是在北平,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那时我也见过胡适,访问他,要他援助湖南的学生斗争。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过后我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我在那里得到一个教员的位置,同时继续我在新民学会里的活动,那时协会有回湖南“独立”的计划。

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儿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动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年我与杨开慧结婚。

【小题1】对这个时期自己政治活动的叙述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小题2】本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04 03:5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词)
沁园春 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乙词)
浪淘沙 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
注:①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②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曹操。③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④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
【小题1】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写景;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而重在______________。
【小题2】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