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 雪
***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
(2)须晴日:
(3)妖娆:
(4)竞:
(5)略输:
(6)风流人物:
【小题2】上阕“望”字,依格律当领起四句,据文义,则领起哪几句?
【小题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小题6】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________,下阕纵横议论,________。(均不超过8个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0 11:0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二月
注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自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
C.“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中,“漫道”二字是“徒然说、枉然说”的意思,而“真如铁”又用了“真”字,这两者字面上的矛盾实则是人们传言和作者内心感受的矛盾。
D.“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自然延伸。经过战斗,“雄关”已变成通途。“从头越”三个字写出了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
E.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画面苍凉沉雄。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战士牺牲的悲痛之情。
【小题2】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为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小题2】下列对该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抒情;下阕忆往事,重在抒情言志。
B.上阕中“谁主沉浮”的理性诘问,反映了***探求宇宙奥秘的魄力。
C.追忆往昔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一事是在与今游同一特定的环境中发生的。
D.下阕通过忆往昔峥嵘岁月、指点江山等情状,显现出了词人当年的豪迈气概与战斗精神。
【小题3】下列对该词的写作特色的赏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移步换景,写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气氛。
B.景物无自生,唯情所化。这首词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C.风格即人。这首词既具壮丽的奇观,又富深广的内涵,正是青年***的光辉写照。
D.***虽然一反古诗词的悲秋情调,写乐景抒豪情,但他的内心也是惆怅的。
【小题4】(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词的上阕中的“看”字有何妙处?
【小题5】(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这首词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