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智斗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注: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而已,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小题1】对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亲密,表现了他的和气温顺。
B.“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欣赏,表现了他的敬畏。
C.“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懒散、傲慢。
【小题2】对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串通暗号,现了她的狡诈圆滑
B.泼茶的动作对阿庆嫂无所谓,可以泼可以不泼。
C.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D.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无意表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不知所措。
【小题3】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的正确一项是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
B.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C.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D.运用对偶、象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充满了作者的寓意。
【小题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01 07:3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践理性

张维为

中国不是一个放大的东德,也不是一个普通国家,而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

文明型国家是长期历史进程中“百国之和”的产物,有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以人口为例,中国的一个春运就有30多亿人次上路,这大约等于把整个南、北美洲和整个欧洲、非洲、俄罗斯、日本的人口都在一个月里挪动一下。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具有一个洲的规模,区域差异性巨大。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举世罕见。以餐饮为例,欧洲最丰富的菜系是法国菜,但我个人以为中国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菜系,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都超过了法国菜。这种巨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中国政治治理最困难的地方,也是中国崛起最精彩的地方。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四超”特征实际上已经规范了中国的发展路径,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践理性,也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不照抄照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站、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这种实践理性和英国人崇尚的经验主义哲学有共通之处:大卫·休默、埃德蒙·伯克、伯特兰·罗素,如果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今天仍健在的话,他们会理解今天的中国。

实践理性使中国较好地避免了政治浪漫主义和经济浪漫主义,避免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和经济陷阱,特别是避免了休克疗法、全盘私有化、金融危机、伪“民主化”导致的国家解体等重大陷阱,实现了中国今天的全面崛起。

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确实对西方模式形成了某种挑战,从政治上看,中国模式最终可能会给世界带来一种范式变化,即从“民主与专制”的分析范式转向“良政与劣政”的分析范式。而良政、劣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中国模式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国家大胆探索自己的道路,进行体制创新,追求良政善治。

中国的发展模式有自己的缺陷,还在不断完善中。它充满生命力,西方没有必要害怕中国模式。和经济增长一样,发展模式的竞争可以双赢;可以互相学习,中国已经从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还在学习,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且在高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越来越多自己的东面。西方不妨也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这将有助于避免误判中国的未来,也可以丰富我们共同的智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棘手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我曾经在上海和《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的作者福山教授有过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我坦率地告诉他,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如果一定要说终结的话,那只能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而且这种终结对中国有好处,对西方也有好处,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因为整个人类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更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有删改)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国,不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国家,而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
B.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面积相当于一个洲,因而区域差异性巨大,文化丰富性罕见。
C.中国人口多、疆域广、历史久、文化丰,决定了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践理性。
D.理解中国模式既可以丰富人们共同的智慧,也可以解决各种棘手的全球性问题。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不是一普通的国家,因而治理国家时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别的国家的发展模式。
B.中国春运挪动人口多、中国菜系丰富多样,是中国文明型国家某些方面的一个缩影。
C.中国没有采取休克疗法、全盘私有化,因而避免了金融危机、国家解体等重大陷阱。
D.各国发展模式多种多样,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它的缺陷,不能只用“民主与专制”衡量。
【小题3】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给当今世界发展模式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网络约车、网络订餐到如今火热的共享单车,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也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如今出现的“网约护士”,就是上门提供一些如打针、输液、采血等基础的医疗服务的一种新兴行业。用户在手机上下栽一款软件的APP,在APP里下个网约单,就能把医生、护士约到家里来提供医疗服务,做到“看病不出门”,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是“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探索。

时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老人往往更愿意在家而不是去机构养老,但很多时候又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但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国际标准配置推算,我国当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

在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的大政策下,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护士多点执业将有利于其向工作态度更积极、执业道路更加独立的方向转型,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此外,多点执业让护理人员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摘编自《网约护士,靠谱吗》)

材料二: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广州市公立医院对应医疗服务价格
暨华医院“天使有约”(含上门费100)
“医护到家”App单次项目费用
基础护理
打针服务
1.94
150
159
普通换药
15.54
200
159
导尿
22.02
300
219
留置胃管
12.95
300
189
压疮护理
10
300
219
造口护理
12.95
200
219
灌肠护理
19.43
300
219
雾化治疗
7.77
200
159
母婴护理
会阴护理
7.77
250
199
注:①在普通换药一项,“医护到家”提供3个部位的换药,每个部位不超过10×10cm。“天使有约”提供一个部位的护理服务,超出按50元/个加收费用。广州市公立医院注明该价格对应创面15(含)cm2以下或长度10(含)cm以下的换药服务。②“医护到家”和“天使有约”服务价格均不包含交通费、药费。③“医护到家”用户自备耗材。④表内价格单位:元。
 
省市
“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数量
物有项目
均有开展的服务
中医护理项目
北京
25项
/
鼻饲、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灌肠、造口护理、氧气吸入、血糖监测、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尿管的护理

天津
35项
肛管排气、拔管、辅助排痰
上海
42项
中段尿采集、居家营养支持、胃、肠造瘘管护理、腹透管维护

江苏
43项
脑卒中康复管理、慢性心衰自我管理、糖尿病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管理等
浙江
31项
指导造口伤口失禁专科器具的使用、慢性/感染性伤口换药
广东
43项
肠胀气护理、口服给药、家庭巡诊、心理评估及护理、淋巴水肿的预防与护理
 

(摘编自《网约护士,你会约吗?》)

材料三:

为了引导“网约护士”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保障“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执业安全、患者的医疗安全,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试点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家庭。派出的注册护士至少应当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据此规定可以看出,新的服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病人一网约护士”模式,而是“机构一网约护士”模式,护士不能个人接单。

“机构网约护士”旨在强调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但严格的规定亦可能导致护士数量陷入极度短缺的困局。原本护士的总数就很短缺,而具备至少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则更为短缺。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约护士”平台纷纷对现有备案护士进行梳理核查,减少了大量不符合《方案》规定要求的护理服务人员。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网约护士”的准入标准,不应该单纯用工作年限来作为衡量一个护士护理水平的标准。比如在医院ICU工作一年到两年的护士,与在基层门诊干了多年的护士相比,也许前者年限不长,但护理经验和能力可能远超后者。对于“网约护士”的资质在后续的政策调整中应该更细化一些。

“网约护士”试点安全问题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医疗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糾纷防止演变成公共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保障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确保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妥善化解医患纠纷,才能让“网约护士”试点稳步推进,在把护理服务送到特殊人群家中的同时让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兼顾,让社会更有温度和人情味。

(摘编自《网约护士进人调整期》)

【小题1】下列不属于“网约护士”新兴业态发展背景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
B.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
C.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更愿意居家养老。
D.护理人员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约护士”是一种新兴业态,通过上门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其准入标准不能单纯用工作年限来衡量。
B.新模式下的“网约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服务,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医疗机构合作,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C.材料二所列省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虽然特有项目各有区别,但均有开展的项目基本考虑了普通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D.只要保障“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执业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纠纷,“网约护士”这一新兴业态就能稳步发展。
【小题3】“网约护士”来了,但目前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咯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摘编自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诖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宇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年5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还是要比电子书阅读量大。
C.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实体书店既有销售商品的价值,也承载着一些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还是难逃厄运,一些实体书店的规模在不断缩小,甚至关张。
B.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使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但这种阅读方式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对整个社会和时代是有利的。
C.实体店困难重重,纸质图书不受欢迎,因此,政府应重点扶持实体店,使其能承载相应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D.实体书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的消亡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了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小题3】如何才能让实体书店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伤心的舞蹈
苏童
我的粗壮的身体注定我跟舞蹈无缘,我要说的是我小时候的事情。
那是我在红旗小学上四年级时候的事了,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段红把我从跳绳的人堆里叫出来,她拉着我的手走过操场时所有的孩子都艳羡地看着我。段红是个五十多岁的穿白球鞋的老太太,她从我父亲那阵就开始教孩子们跳舞唱歌了。你要知道让段红牵着手意味着你交了好运。你可能入选宣传队了。
我跟着段红走进办公室,猛然发现李小果站在窗前,拿着粉笔在玻璃上画飞机和大炮。
他歪过脖子朝我鄙夷地白了一眼。我明白他的意思。那意思就是你怎么也来了?
我当时气得直想把李小果拉出去毙了,我用不着害怕李小果的狗屁主任爸爸。段红让我一边蹦跳一边做一个擦玻璃的动作,不断重复,最后她喊停,“跳得很好,像个红孩子。”她掏出手绢擦了擦我脸上的汗,“明天你和李小果一起来排练吧。”
我突然想起来段红让我表演的是《红孩子》里的动作。那个舞蹈就是六男六女十二个孩子手持扫帚、拖把、抹布搞卫生。它是我们学校宣传队的压台戏,但是那个负责擦玻璃的男孩转学走了。我和李小果就是来顶缺的,段红说,“你们好好练,谁跳得好就让谁上台。”
宣传队里的十三个孩子每逢周三周末集中在大教室里,像群小鸡跟着段红老太太老母鸡闻乐起舞,我混杂在其中,那种幸福却是永生难忘的。
我接着要说的是另外一个孩子的舞蹈。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她叫赵文燕。我认赵文燕是个典型形象。赵文燕就是《红孩子》里举着拖把跳舞的女孩。赵文燕的妈以前就是个跳舞的,后来不知为什么事,总是想悬梁自尽,三番五次的,有成功。据说都是让赵文燕发现的,她哭叫着把椅子垫到她妈脚下,她妈就没办法了。
赵文燕化了妆像天仙一样惹人爱怜,但她一上台就紧张,一紧张她就会蹲下去,在台上
尿尿,那叫做失尿症。宣传队之所以没有开除赵文燕,一是因为她漂亮,二是段红老太太不
舍得她。段红说,“她是让吓的,那孩子可怜。”
离会演只有七八天的工夫了。段红老太太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地咬着我耳朵说,“好好跳,我准备让你上台。”段红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咬着你耳朵说话的老太太。段红老太太真是一个世上罕见的老太太,她的腰肢比八岁女孩还要柔韧,舞步比风中杨柳还要婀娜。
她从年轻时就这样跳着,忘了结婚忘了生孩子。
“好好跳,让你上台。”
我记得这是段红老太太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紧接着的一次排练发生了一件大事。段红老太太那天脸色非常红润,她跟以往一样像富有经验的老母鸡操练着小鸡的队伍,段红一遍一遍从圈圈外蹦进来跳出去,摹拟擦玻璃的动作,我看见她突然不动了,双手柔美地停在空中。一个定格。段红的炯炯目光在一剎那间涣散了。我看着她的微胖的身子慢慢向后倒去。
那叫脑血栓。是高血压引起的灾病。以十三个孩子的知识,谁也理解不了脑血栓和死亡的关系。我从前认为学校的老师都是长生不死的。段红老太太死了一会儿还会活过来的,但翌日我一进学校就听说段红老太太真的死了,赵文燕伏在课桌上呜呜地哭个不停。她的书包摊在桌上,里面放着一只白球鞋,那是送段红去医院时掉在路上的。
段红老太太死后我以为宣传队也散了,因为没有人来召唤我去排练了,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有一天我走过大教室窗前惊奇地发现赵文燕李小果他们还在排练,校长和一个陌生的年轻女人在指挥他们。十二个,六男六女,只是没有了我。我呢?不是说让我上让李小果滚蛋的吗?我伏在窗台上偷看了一会,想进去又不敢进去。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要我而要李小果那天字第一号的大笨蛋。我这辈子尝到的第一回失落感就是这时候。这时候我十二岁。十二岁就有了失落感全是舞蹈的罪过。
我最害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会演了,地点就在学校的大礼堂里。轮到《红孩子》上场了。六男六女十二个孩子分两排跳上舞台,我看见赵文燕的脸像个老妇女一样愁眉不展,她上台没跳几下就蹲了下去。站在台下的校长马上抱住了脑袋,朝天翻了个白眼。
赵文燕还是没憋住,她又尿啦!
我腾地站起来,拍手,大笑。我的笑声尖利响亮。班主任就从前排冲过来,把我摁倒在凳子上。但我还是忍不住,张大了嘴巴笑。班主任在我脸上刷了一巴掌。
你在十二岁时会这样笑吗?
这好像就是我要说的舞蹈的故事。
需要交代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两个孩子的下落以构成故事。赵文燕在升中学前夕被上海一家舞蹈学校选去,我后来曾经在电视里欣赏过她的荷花舞,她跳起舞来显得美丽动人。赵文燕在上海跳舞的头一年,她妈妈就死了,依然是悬梁,赵文燕不在家里她妈妈就死成了。
还有就是笨蛋李小果。李小果就是我们街上那个坐轮椅出门的残疾人。有一天他在建筑工程队搭脚手架的时候,从十米高空坠落下来,两条腿摔断了。
我想这叫做悲剧命运。悲剧命运就是你一辈子只跳过一次舞,但你的腿却摔断了。
就这么回事。舞蹈这东西你能说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吗?
【小题1】请解释划线词语“典型形象”“悲剧命运”的含义。
【小题2】请分析段红老太太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3】本文以“伤心的舞蹈”为题,“伤心”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小题4】小说最后交代赵文燕、李小果的下落,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