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2)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
(3)这幅秋景图的特征是什么?
(4)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25 10:3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毛主席的一首词作,回答下面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小题1】对这首词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幽燕”这个北戴河在古代所属的州郡名称来代指游览地,不仅扣住了题目,同时又传递出厚重的历史感,扩大了意境。
B.“滔天”在这里形容水势之大,上达天际。同时该词还有比喻罪恶、灾祸很大之意,如“罪恶滔天”。
C.“挥鞭”与“跃马扬鞭”“快马加鞭”在古代都是常用于形容策马奔驰加速前行的,这里指武力征讨,整顿河山。
D.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0七年(建安十二年)曹丕东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小题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雄浑壮阔。
B.“知向谁边”意为不知道往哪边走,突出了诗人在狂风暴雨中的茫然无措之感。
C.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视线从上而下、由近而远,极富层次感。
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小题3】“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运用对比手法抒发建设新中国的壮志豪情。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C.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