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爷
幽兰
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分地分牛那年,儿子只说了声想去做点儿生意,八爷当
天与儿子分了家,谁劝都没用。近几年儿子弃农办 厂当了厂长,成了乡官县爷也敬的财神,八爷仍死守黄土倔着过。
这天儿子坐着小车回来看爹,车停在门口人刚下来,爹出来了。
“爹!”
“这年头儿啥爹不爹?走,转嘎去!”
八爷一反常态,带笑不笑地拍了拍儿子的肩。于是,八爷前头走, 儿子后面跟,一路到了南山坡地。八爷在地头坐下了,儿子也只好坐下,八爷看地,儿看爹。
这地是儿子的责任田,多年没种长了一地茅草。
“厂长……”
“爹!”
“哪里哪里!今儿个你是厂长,我是农民,咱心平气和说些话,有 啥不好?”
“爹……”
“厂长,这是你的地?”
“爹!我忙……”
“噢,你是厂长,我忘咧。这些年,你办厂挣了多少钱?”
“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说,存了二百万,爹,我不想让你再种地咧……”
“先不说先不说,叫我算嘎子。二百万,一季粮食卖五百,一年两季一千,你帮我算嘎子,二百万有多少个一千?”
“有……两千个。”
“就是说,你厂长几年光景顶我老汉种两千年的地。我今儿个才 明白,当初错怪你了。”
“就是嘛!爹。”
“听说有钱就能买粮食?听说不管干啥的人都还是要吃粮食?”
“这还用问,有钱啥都能买。”
“你一月买粮花多少钱?”
“沾粮的都算?”
“沾地的都算,酒、烟、点心……”
“至少两千元吧!”
“就是说,要有二十四个种地的人不吃不喝才能养活一个挣钱的 人!”
“爹……”
“算透才心明。我再问你,这钱是咋来的?” “政策允许,合法合理,挣的!” “这我知道。我是问钱这东西是咋来的?”
“货币……唉,这我跟你说不清,反正是造钱机器造出来的。”
“能挣多少就造多少?” “不是。” “那就是钱能生儿子,越生越多?”
“也不是!”
“那就是固定有数,一伙人抢来抢去,抢到手的就有吃喝啥都有? 怪不得挣钱的人越来越多,种地的越来越少。”
“爹!这是现实。”
“要是都去抢钱,没一个人种地,这抢到手的钱还能买啥?”
“这……”
“我老是在想,钱越来越多,能人越来越多,这黄土咋还是老样子?这麦穗还是一株秆挑出来一个,咋不能长出十个百个千个?世人万变,咋就不能变成不吃粮食的人?比如吃这茅草,吃风屙沫,喝凉水拉稀。”
“爹!”
“不说了。你今儿个回来做啥?”
“一来看爹,二来想和爹商量一下,我这片地和爹那片地要起厂子,乡里已经批了……”
“那让我做啥?”
“你啥都不用做,我是你儿子!”
“好。我去问问先人。”
八爷笑吟吟走到先人的坟前,跪下来磕了几个头,说了几句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录音机放在坟头上。然后八爷站起来,一头撞向墓碑……
后来人们才知道,八爷真倔的时候是不刮风不打雷,而且很讲道理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一方面突出了八爷“倔”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为结尾写八爷撞墓碑而死埋下伏笔。
B.平时以倔闻名八百里秦川的八爷,破例与儿子进行了一场平等的对话,是因为八爷发现儿子事业成功了,自己想与儿子缓和矛盾。
C.小说从头到尾运用了对话描写,突出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硬朗,富有弹性,有着诗一般跳跃的节奏和明澈晓畅的思辨风格。
D.小说是一篇纯粹的农民式的“天问”,集中反映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某种积淀,表现了人类的生活本能和对土地的忧患意识。
【小题2】八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八爷用生命发出呐喊:“谁来种地?”八爷的死有什么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1 04:0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8年1月,异地就医结算累计超过18万人次,基金支付28. 54亿元。我国全面建成联通部、省、市、县四级的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重点解决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异地居住人员、长期异地工作人员以及符合异地就医转诊条件的人员等四类群体的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问题,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主要医疗机构全覆盖,主要信息秒级传输,社会保障卡作为唯一结算载体和凭证实现跨省通用,联网结算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实现全国统一。
我国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左右,构筑了世界上最大的健康保障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0. 88亿。
(摘编自王君平《四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建成 累计结算超过十八万人次》)
材料二:
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据介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3%下降到2017年的19%。已启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目前已累计救治食管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等大病患者47.6万人次,救治率达到85. 6%。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国家正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和内部科学管理体制,在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摘编自冯人綦、曹昆《我国织牢全球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
材料三:

(政策目标)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级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01月05日《2018你好!(民生视线)》)
材料四:
近期,媒体曝光了多起欺诈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案例。一些医保定点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检查、诊断、住院等环节造假,通过开具“阴阳处方”、转换病种、虚记药品和医用材料,以及虚增住院天数和用药量等多种方式,肆意骗取国家医保基金。
更有甚者,一些医保卡持有人与医院工作人员干起“双赢”的交易。根据有关规定,患慢性疾病以及需长期用药的参保患者可持特殊病种卡在门诊拿药,通过医保基金报销。一些医院为所谓的患者捏造病情、病历,医患联手长期套取医保基金。
(樊大或《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必须斩断》)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四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建成,已经实现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主要医疗机构全覆盖。
B.我国大力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卓有成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医疗保障网已经织成,并日益牢固。
C.从2014年到2016年,我国残疾人社保参保率逐年上升,大病保险受益人次数据也一路攀升,多层级医疗保障体系正日益健全。
D.媒体曝光的诸多欺诈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案例提醒我们,必须斩断这些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才能切实维护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我国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较之2016年下降到19%,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也已启动。
B.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我国大病保险受益人次的增加率和同期残疾人社保参保率提升相比明显得多。
C.医保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伙同医保卡持卡人员合谋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已经十分普遍,这源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审查不严。
D.四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我国全民医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既有展望,又有思考。
【小题3】结合材料,说说要实现“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①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又恰逢阴冷的冬季,所以对家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比以往更为强烈。
B.海德格尔对“故乡”的解释,表现了东西方对乡愁的不同认识,帮助作者从新的视角理解“乡愁”。
C.黄昏、薄暮、烟雨、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只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形象。
D.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中关于“故乡”的描写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的见解。
【小题2】第③段画线居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小题3】文章结尾写到:“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小题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傅,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新的痛苦、挫败感,异化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足“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的“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微博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闲话
雷抒雁
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
②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③市场经济,利益是一把酵母,把一切沉睡的普通面粉都能唤醒,让它蓬蓬勃勃膨胀起来。书写也不例外,动辄挥毫的书法家,自晋、隋、唐、宋、明、清以来,于斯为盛。只要有文人聚会,便有纸张笔砚侍候,会写不会写,都来挥洒几笔。只要有上级领导视察,便有留写墨宝一项,是宝不是宝,都要装裱供奉起来。如果说,只是一乐,当作雅事,也还罢了,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但一旦沾上铜臭,便不能不令人作呕。
④每每游览书画店,常见有熟人的墨宝在卖;看那字,不过刚过涂鸦,标价却不菲。一问,道是价因名列,说那是名人字,卖的就是那名。
⑤但是凭写字出名不易。你得下那童子功,三日一点,五日一捺;门前先得有一池水,预备洗笔;屋后也得有一块地,留作笔冢。可是,今日之人谁又下得那苦心,耐得那寂寞。如此练来,要等到能上市卖艺,大约先已饿成菜色。
⑥没有童子功,怎么办?当代人长于编故事,要成名,先得有一套奇异履历。速成的书法家,也会编故事,说自幼家学濡染,三岁学颜柳,五岁习二王;年长之后,又是某某书法家入室弟子,得了真传;之后,再编些何处发表,何处展览,某馆收藏之类。未见其字,先吓你一个跟头。其实,现今说是喜爱收藏书法的,究有几人真懂其奥妙?大多是跟风扬尘的。先前,嘲笑写诗之人比读诗的多,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诗人。近些年,我倒看见每片树叶上都站着两个书法家。
⑦书法作品完成较快,一幅字,慢写,十多分钟;快写,三五分钟。如以时间论值,其单位时间创值仅次于西方拳坛的拳击手。时下,有作家以写字代替写作,说是写字之润笔,高于快于写作之稿费,可以为证。
⑧字写得不甚好,被某人收了私藏,见仁见智,或生或死,也还罢了。可恨的是一些风景名胜地,将那鸦作涂到山石之上,污人眼目。山石何辜,蒙此羞辱!无论是何等领导人,要想将字刻进石里,先去练好再写;依仗权势,将自己涂鸦之作,勒石于公共景区,就有侵害公共利益之嫌。
⑨毛笔书写,虽已过时,退出了普通书写的行列,但作为一门艺术当会长远存留下去。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用以陶冶性情,应是好事,自应鼓励。但一拿毛笔,便自诩书法家;一写字,便想到卖钱,令人忧心。
⑩我偶得作家沈从文先生一幅字。章草抄写着几首宋人诗词。先生那时已七十又四岁,笔力遒劲,用心专一。让我震撼的是先生于落款处写着的一段话:七十逾四书尚不及格也。这一段话,或可做注,洞见他的为人。
⑪练练书法,可以;若卖字数钱,得先运运气,摸摸胸口。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2】汉字书写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