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为何人工智能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才真正爆发出来?人工智能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主任杨强表示,这并非偶然。因为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算法”这两个人工智能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才实现完美结合─算法迭代离不开大数据“土壤”的培育,而运算数据也需要先进的算法才能“玩得转”。“硬件环境也十分重要。人工智能有今天的发展,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软件、硬件、数据等条件一个都不少。”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CEO黄伟表示。

如今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在黄伟看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按照机器思维能力分为感知、认知和主动思维三个阶段。目前,人工智能仍然处于感知和认知的阶段,远未实现主动思维。但在前两个阶段,人工智能已展现出非凡能力,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摘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

材料二

2017年,回顾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7月末,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规划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基本路径,勾勒了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基本蓝图。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四家企业。

继“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之后,中国又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政府、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和创业者们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一场新的“全民运动”,展现出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长,远超全球市场20%的复合年增长率。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摘自《“数客”观点:中国企业应当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材料三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技术变革,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很多就业岗位都会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和奥斯本的估算,美国的就业人口中,大约有47%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的这一比例甚至会更高。

据报道,送孩子参加编程学习班,正在悄然成为中国家长们的一种时尚。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面临就业压力,因此尽量让孩子提前学好编程这门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急需的知识,避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摘自《人工智能时代教育》)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人工智能,国务院已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科技部把相关企业列入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管理名单。
B.因软件、硬件、数据等条件已经成熟,才使人工智能在今天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巨大能量真正爆发出来。
C.中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市场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长,远超全球市场复合年增长率。
D.人工智能目前处于感知和认知的阶段,虽还远未实现主动思维,但已展现出非凡能力,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一重要的硬件环境,“大数据”与“算法”两个人工智能发展的必备要素就难以完美结合。
B.为了避免人工智能对当下劳动力市场的巨大的冲击,中国家长送孩子参加编程学习班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C.从全球人工智能巨大能量的爆发,到中国人工智能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都显示了科技发展的无穷力量。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新的“全民运动”,是因为此前已落实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战略。
E.《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使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基本蓝图变为很快变为现实。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9 04:0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曲靖市沿江麒麟水乡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重点打造东以麒麟生态园为主的花卉旅游区,西以餐饮娱乐为主的旅游服务区,北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红酒庄乡村休闱旅游区,南以三木东屿南岸生态园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中以风情岛为主的水上娱乐、垂钓旅游区。麒麟水乡旅游项目是一个以展现沿江水资源和水文化为主题,突出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休闲、美食、蜈乐、健身、科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麒麟水乡建设项目的建成将为曲靖市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2018年,盛夏时节,麒麟水乡,千亩荷花,绽放醉人,吸引了无数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赏花游览。麒麟水乡位于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占地近5000亩。目前已建成包括水上航道、生态驳岸、荷花观赏区、人行栈道、电瓶车道、观景亭、生态公厕、旅游标识、外环旅游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已成为当地市民喜爱的休闲公园。
(摘自《云南网》)
材料二
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3年、2015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各指标增长率都达到30%以上。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材料三
当前,记者注意到,乡村旅游巳成为我国掖游授资的热点领域之一,特别是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授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然而,有些地方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組织化程度低;有的出现了资本把农民“挤出去”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是谁。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进资本公司,以景点的运作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模式的重要问題是排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甚至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这样的乡村旅游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我们要探索多方参与、互惠互赢的机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摘自《中新网》)
材料四:
民俗的发展,必须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为根,才能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在浙江临安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旅游专家Vagc表示,一些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得好,就是依托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只有结合自身特有的人文景观,才能进一步推动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形成”, Vagnetti从西方乡村旅游经验出发,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方向。她以意大利一个山区村庄举例,一个只有几十位居民居住的高海拔小村庄,依靠极具当地特色的服饰和羊毛制成的工艺品,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针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 Vagnetti认为,只要人们心里依旧保存着那份对家乡乡村的热爱与回忆,把这份热情投入到旅游建设中,就会走出一味模仿西方带来的困境。
(摘自《新浪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在2016年增长了近80%,这和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83.3%相当接近。
B.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我们能清楚地了解近五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这对研究乡村旅游经济有很大帮助。
C.由材料二可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即呈现波浪式的变化。既然2016年增长率为91%,那么2017年增长率肯定高于2016年。
D.根据材料,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缓慢,其原因是乡土文化特色不够明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乡村旅游的发展迅速,但某些地方存在挤占农民利益的问题。
B.有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出现排斥农民主体地位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民权益。
C.一些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得好,就是依托了当地特有的文化。这启发我们中国,要一味去模仿西方。
D.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托当地文化,保存人们对家乡、乡村的热爱与回忆。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短的白日

迟子建

我在某医科大学一家附属医院的肛肠科工作。老婆在事业单位,嗜好买貂皮穿。儿子懒于学业,高中时就三天两头逃课,打网游,泡酒吧,最后只考上了一所学费昂贵的民办大学。

那是冬至的正午,我在古兰甸附近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做完三台肛肠手术,搭乘一辆破旧的运输水果的货车,赶往大连乘火车。

上火车未等坐稳,车就开了。吃过盒饭,倦意袭来,很快就睡过去了。

我醒来时天色已昏。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叔,你可真能睡,从鲅鱼圈一路睡到沈阳。”

“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他幽默地说。

我问他是特等座的服务员吗,他摇摇头,说:“我是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

我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五,跑车都三年了。”小伙子说。

我叹息一声,说:“你比我儿子才大两岁哇,就自食其力了。你一个月能挣一万吗?”

“叔,每月最多时开七千,平常也就五六千块。你不知道我遭的是啥罪啊,在车上吃不上顿好饭,能像现在这样清闲坐上一会儿都是少的。有时休班,领导一个电话又叫上岗,还得硬挺着上。”

“那你成家了吗?”我问。

“叔,哪好找啊。我处过一个对象,我点菜时,客客气气地叫服务员过来,她说你又不是不花钱吃饭,对服务员那么恭敬干啥?菜做咸了,她吆喝过来服务员,一顿训斥。她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吃了饭,我买了单,出了饭馆把她送上出租车,就把她电话列入我手机黑名单了。我想找个朴实的女孩,不张扬,善解人意,能尊重人的,要不将来我妈都得跟着遭罪。”

小伙子的话刺痛了我。我的儿子常常抱怨生活太无聊了,毫无想象的空间,有钱没钱都空虚。

他说高考的那年,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铁路专科院校。而他的梦想,是学艺术。

“我爱电影。”他说,“最喜欢伊朗的马基·麦基迪、阿巴斯,还有日本的黑泽明、北野武,他们拍的片子太牛了!”

小伙子告诉我,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小伙子边说边从手机中,翻出他用手机拍的一部微电影,点给我看。

这是一部时长只有五分钟的片子。一个三轮车夫在风雨中运货,穿过一条泥泞而逼仄的小巷,镜头追踪的是车夫的背影,与他并行的,是个打着黑伞拎着一只鸡的紫衣女人。鸡的翅膀被别在一起,冠子在雨中那么鲜艳,可它的腿却在无力地挣扎着。而与车夫相向而行的,先是个披着蓝雨衣一瘸一拐的老汉,跟着是一条垂头丧气的黄狗,再跟着是个挎着一把胡琴,将一块塑料发泡当雨布擎在头顶的赤膊男孩。三轮车夫所经过的房屋,低矮破旧,有的屋顶还生长着碧草。他就这么蹬着车缓缓向前,越走路越高,也越艰难。到了一个高坎的时候,那个紫衣女人踅进一家小饭馆;而先前那条黄狗,掉过头来,追上三轮车夫。车夫攀越高坎的时候,它在其后,用嘴顶着货物,拼力助推。镜头就此戛然而止。

“这是我前年夏天休假去乡下玩时,雨中抓拍到的。”

“那你怎么没按照自己的想法辞掉工作,做喜欢的事情呢?”我问。

叔,正当我想这么做的时候吧,我妈有天突然上不来气,一做心脏造影,发现冠脉有堵塞的地方,得放俩支架。医生就问一句“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这话听着这个冷哇,我都想哭。国产支架一个一万多,进口的两三万呢。咱当儿子的,咋能说不用进口的呢。就这样,把我上班后辛辛苦苦攒的六万块钱给整没影了,哪还有钱购置设备啊。妈就一个,得好好待她;微电影嘛,我用手机可以先拍着玩儿。再说了,万一创业失败,我吃饭都会成问题。到了那时,我妈看着我得多闹心啊,还不如跑车呢。——”

小伙子话未说完,一个表情严肃中年男人进来了,佩戴着“列车长”臂章。小伙子见着他霍地起身,打了个立正,歪头冲我扮个鬼脸,迅疾离开了。

终点站到了,酣睡了一路的手机,此时却苏醒了。是我做于术的那家卫生院的院长打来的,他告诉我那位环形痔患者,术后本来一切正常,但半小时前他突然肛下大出血,陷入昏迷状态,现正紧急送往大连途中。

我大声问:“怎么会这样?我的手术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

对方只得实言相告,因为冬至,亲属送来一饭盒饺子,他一高兴,全吃了不说,还喝了一瓶啤酒。

“刚做完肛肠手术,这么大吃大喝不是找死吗?”我走下列车,站在喧闹的站台上,与对方吼着。

“不管怎么的,手术是你做的,你最好返回看看。虽然我们有护理责任,但要是出了人命,你我都没好日子过了。”

“叔,你咋还不出站?人都走光了。”小伙子拉着一个精巧的黑色拉杆箱,从我身边经过。

“出了点儿事,我还得返回大连。”我故作轻松地说。

小伙子停下来,说:“叔,那您赶快去二站台。再过十五分钟,有一趟车去大连。”

小伙子挥手与我告别。他拉着行李箱,走进哈尔滨冬至的夜晚,而我则在抵达故乡的一瞬,坚定地走向二站台。

(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我”作为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夫,去乡镇医院做手术,一定程度上赚取了外快,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也非常劳累和辛苦。
B.小说在行文中展示了两个家庭,旨在通过对比显示小伙家庭经济情况的贫穷,反映当代不同阶层生活质量因从事不同的工作而有较大差异。
C.小说较多地运用语言对话展示人物的生活情况和性格,也使小说情节节奏明快。人物动作描写着墨不多但却暗示人物心理和展示人物情绪变化。
D.小说关于小伙子五分钟微电影的描写细致,通过三轮车夫、紫衣女、老汉、黄狗等人和物的描写呈现了乡下真实场景,显示了作者成熟的语言功底。
【小题2】请概括小说中“小伙子”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冬至火车上的故事”,这样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村教师

刘慈欣

一位乡村民办教师不幸患上食道癌,他拼尽全力为学生上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堂 课……

夜深了,烛光中全班的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老师歇着吧,明儿个讲也行的。”一个男娃说。“他艰难地苦笑了一下,明儿个有明儿个的课。”他想如果真能拖到明天当然好,那就再讲一堂课,但直觉告诉他是不行了。

他做了个手势,一个娃儿把一块小黑板放在他胸前的被单上。这最后一个月,他就是这 样把课讲下来的。他用软弱无力的手接过娃递过来的半截粉笔,吃力地把粉笔头放在黑板上,这时又一阵剧痛袭来,手颤抖了几下,粉笔哒哒地在黑板上敲出了几个白点儿。从省城回来后,他再也没有去过医院。两个月后,他的肝部疼了起来,他知道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那儿了,这种疼痛越来越厉害,最后变成了压倒一切的痛苦。他又挣扎着向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的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又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放弃了在黑板上写字的努力,无力地挥了一下手,让一个娃把黑板拿走,他开始说话,声音如游丝一般。“昨天讲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你们肯定不太懂,不管懂不懂都要多看几遍,最好能背下来,等长大了总会懂的,鲁迅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读的,你们将来也一定找来读读。”

他做了个手势,一个娃儿把一块小黑板放在他胸前的被单上。这最后一个月,他就是这样把课讲下来的。他用软弱无力的手接过娃递过来的半截粉笔,吃力地把粉笔头放 在黑板上,这时又一阵剧痛袭来,手颤抖了几下,粉笔哒哒地在黑板上敲出了几个白点儿。从省城回来后,他再也没有去过医院。两个月后,他的肝部疼了起来,他知道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那儿了,这种疼痛越来越厉害,最后变成了压倒一切的痛苦。他又挣扎着向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的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他累了,停下来喘息着歇歇。看着跳动的烛光,鲁迅写下的几段文字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许多年前读第一遍时,那些文字就深深的刻在他脑子里。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接着讲下去。

“今天我们讲初中物理。物理你们以前可能没有听说过,他讲的是物质世界的道理,是一门很深很深的学问。”

“这课讲牛顿三定律。牛顿是从前一个英国大科学家,他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很神的。他把人间天上所有的东西的规律都包括进去了,上到太阳月亮,下到流水刮风,都跑不出这三句话划定的圈圈。用这三句话,可以算出什么时候日食,就是村里老人说的天狗吃太阳。一分一秒都不差的;人飞上月球,也要靠这三句话,这就是牛顿的三定律。”

…… “下面我们讲牛顿第二定律……”他心急如焚,极力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娃们多讲一些。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他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首先,加速度,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与速度是不同的,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

他惊奇自己的头脑如此清晰,思维如此敏捷,他知道,自己生命的蜡烛已燃到根上,棉芯倒下了,把最后一小块蜡全部引燃了,一团比以前的烛苗亮十倍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剧痛消失了,身体也不再沉重。其实他已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他的全部生命似乎只剩下那个在疯狂运行的大脑,那个悬在空中的大脑竭尽全力,尽量多尽量快的把自己存贮的信息输出给周围的娃们。但说话是个干死的瓶颈,他知道来不及了。

他产生了一个幻像:一个水晶样的斧子把自己的大脑无声地劈开,她一生中积累的那些知识,虽不是很多但他很看重的,像一把发光的小珠子毫无保留地落在地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叮当声,娃们像见到过年的糖果一样抢那些小珠子,抢得摞成一堆……这幻想让他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你们听懂了没?”他焦急地问,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到周围的娃们,但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我们懂了,老师快歇着吧。”

他感觉到那团最后的火焰在落下去,“我知道你们不懂,但你们把它背下来以后慢慢会懂的。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他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老师我们真懂了,求求你快歇着吧。”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背呀!”

娃们抽泣着背了起来:“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

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 十世纪中国最偏远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中,那烛苗灭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直觉告诉他,怕是不行了。”由此可知,这位乡村教师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可能要走到尽头了。
B.鲁迅先生的文章对这位乡村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即使身患绝症,他仍然能够坚强而乐观地面对。
C.文章多处描写娃儿们的表现和反应,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老师的关心与心疼。
D.文章结尾,那烛苗灭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乡村教师去世了,用语形象含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小题2】文章划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小题3】文章后面写乡村教师的幻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诗意的栖居(节选)
张晓惠
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
②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瞪黄瞪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的岁月。
③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羡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率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④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⑤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⑥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的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意味。
⑦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接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公里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小题1】(小题1)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小题2】(小题2)二、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小题3)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话可否省去?为什么?(4分)
【小题4】(小题4)你认为《诗意的栖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旅行家

徐威

在许永永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而不是科学家的时候,我们都愣住了。事实上,我们连旅行家是什么要干什么都不知道。

老师站在讲台上,饶有兴趣地问,许永永你为什么想做个旅行家?

许永永大声说,因为杨镇的天空实在是太小了。

那时候,我们读小学五年级。

在我长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坚持认为,许永永说出的那句豪言壮语,包括我在内,我们班五十八名同学,没有一个人懂。

后来我们把许永永叫做“旅行家”,一个带着嘲笑意味的外号。我们问,旅行家,什么是旅行家啊?成天去旅游么?

许永永用脏兮兮的手从书包里取出一张破旧的地图,摊开后,用食指指着说,我要去这儿,这儿……我清楚地记得,许永永指了八九下。他把整个世界都指完了。

许永永说完,我们便都不说话了。那时侯,我去到最远的地方,也仅仅是几十里外的县城。

升了初中后,我一直和许永永同班。初一那一年,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那天,许永永在课堂上念他的作文: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旅行家,我要走遍全世界……

当时我们已经知道七大洲和八大洋,所以我们笑得更加理直气壮。马晓波起哄说,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吗?你能走得完?你怎么去?骑着猪去吧!而后是哄堂大笑。

我没有笑。课间十分钟去上厕所的时候,我对许永永说,我觉得你能行。他说,我知道,我一定能行的。

在一个红霞满天的黄昏,许永永悄悄把我拉到操场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破旧的地图,说,我一定能成功的。你看,这儿。

他指着亚洲板块说,我先把亚洲走完,再去其他的地方。

我说,亚洲也很大啊。

他指着雄鸡状的中国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中国走完。

我说,中国也很大啊。

他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江西省走完。

我说,江西省也很大啊。

他说,没关系,一个一个来,我先把赣州市走完。

我还想再说,却突然停住了。我似乎在那一瞬间,领悟到了许永永无比澎湃的内心。我说,你先把杨镇走完吧。

许永永眼睛又亮了起来,说,是啊!我已经走遍杨镇所有的村庄了。我接下来就要走出杨镇啦!

说完他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张草稿纸,摊开给我看。他说,这是我自己画的,杨镇的地图。他说,以后我要画无数张地图,把我去过的毎一个地方都画成地图。这是第一张,你是第一个看这张地图的人。

我深吸了ロ气,在那一刻,感觉到一种光荣降临到我身上。

整整初中三年,从来没有同学叫许永永的名字,我们都叫他旅行家。但他一点儿都不在乎。我也叫他旅行家,不过我觉得我叫的旅行家和他们叫的不一样。这一点,许永永知道。

许永永每天都在跑步。他跟我说,要做旅行家,必须要有个好身体。于是,他早上绕着学校边的公路跑,跑到变电站再跑回来。一来一回,大约十公里。下午他就在操场跑,一圈一圈,直到天色暗下来。马晓波笑他,说,看,我们的旅行家看来要跑完全世界啦!

环游世界的梦想尚未实现,许永永已经连续三年夺得我们学校的长跑冠军。在初三那一年,他破了记录,是市里的长跑纪录。县里的高中来人了,说许永永你不用考试了。我们知道,这是特招。当时,我们全班都轰动了,连一直取笑他的马晓波,看着许永永的时候眼里也流露出羡慕。

初中毕业之后,我顺利考上了高中的重点班,之后上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我与许永永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我总能收到许永永的信件,信封里面总有一张手绘的地图。偶尔还有几张相片,在海滩裸露上身的,背着大背包徒步行走的,站在长城上的,在黄沙大漠里的,骑马大草原上的……地图上出现的地名离杨镇越来越远,远到我必须去查资料,才能知道许永永是在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里留下的脚印。

最近的一封信里面是一幅精心绘制的中国地图,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看着地图,我仿佛看到这一个个点都是许永永黝黑的激情澎湃的笑脸,它们焕发着如同太阳一般耀眼的光芒。

在地图下方,许永永写了一句话:我马上就要走出中国了,勿念。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镇的天空实在是太小了”,这既是许永永对老师问他为什么做旅行家的正面回答,也暗示了他对杨镇现有生活的不满足。
B.“亚洲也很大啊”“中国也很大啊”,我的这些质疑并没有使许永永灰心丧气,这也为小说结尾写他即将走出中国作了铺垫。
C.许永永走遍杨镇所有的村庄,并亲手画了一张地图,“我”是第一个看这张地图的人,因为“我”尊重他的梦想,他信任我。
D.“旅行家”这个外号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里面既有许水永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有他人对他的嘲笑,以及“我”对他的肯定。
【小题2】许永永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旅行家”梦想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我”和鲁迅《祝福》中的“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