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8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开宝马车男子与骑电动车男子在路口发生争执,“宝马男”从车中拿出长刀砍向骑车男子,未想到长刀掉落被骑车男子捡起,骑车男子持刀还击将“宝马男”杀害。
据调查,事发27日晚间,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一路口。视频中显示,一辆白色宝马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与正常骑行的电动车发生争执,宝马车后座一男子下车与骑车人发生口角并推搡。此时,宝马车司机从车上下来,对骑车人拳打脚踢,后又返回车内拿出一把长刀,砍向骑车人。骑车人虽连连躲避,但仍被砍中。未曾想宝马司机砍人时,长刀不慎落地,骑车人抢先一步捡起长刀,反过来砍向宝马司机,宝马司机连连躲避逃窜,但骑车人依然追上连砍数刀。后来,相关图片和网络信息显示,宝马车司机被骑车人砍杀致死。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骑车人属于正当防卫,有网友表示:“单车男后面追上去,是为了阻止纹身男及其帮凶回车拿另外的刀具,仍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也有人认为,骑车人属于防卫过当,微信名为“沈队长”的网友说:“如果砍一两刀就没事! 砍的刀数多了属于防卫过当!”
(节选自《昆山日报》2018年8月29日)
材料二:
《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材料三:
我国目前在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上面临以下三重困境:
私力救济必需性与备用性的矛盾。从国家层面看,正当防卫制度属于公民的一种私力救济权,即在公力救济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境下,公民可以进行私力救济。由于公力救济的不足,加之人类自然具有的防卫本能,使得防卫权成为一项必然存在的自然权利。与此同时,现代国家机器的建立,将刑罚权归于国家所有,公力救济优先于私力救济。这就决定了私力救济是一种后备力量,作为一项次位救济手段,不适宜提倡适用。于是,这对矛盾就转化为提倡防卫权与限制防卫权之间的此消彼长。与之相应,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理念上提倡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但在另一方面,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表现出限制防卫权行使的趋势。
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从公民层面看,在涉及正当防卫的诸多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起因都是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矛盾。可见正当防卫权行使的背景之一是行为人面对被激化的矛盾。如果放宽正当防卫的认定,就会不可避免存在滥用防卫权的潜在危险。虽然有防卫过当制度的保障,但防卫过当作为一种法定从轻情节,刑罚力度较一般犯罪较为轻缓。一旦正当防卫权被滥用,社会秩序的混乱与不稳定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从目前司法认定正当防卫的严格程度来看,防卫权的基本行使已然受到过度限制。面对不法侵害,也许行为人只能一味退让,一旦反抗,稍不留意造成对方轻伤或更为严重的损害结果,就难以避免刑事处罚。正确行使权利与滥用权利的边界十分模糊,司法审判人员难以把握。
司法审判公正性与操作性的矛盾。从制度运行层面看,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然而,在法律适用上,正当防卫案件虽然案情一般较为简单,但是在衡量对比各成立要件上却具有一定难度。在事实认定上,被告人要主张正当防卫的事实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可是,正当防卫案件多发于肢体冲突中,具有变化迅速、突发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举证难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往往是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与此同时,信访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司法实践中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出现死伤结果时必须有人对此负责的观念依然存在。面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重压,碍于压力,加上工作考核的存在,司法机关很难作出防卫人因正当防卫而无罪的处理。
(尚玉明《认定正当防卫的三重困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昆山市血案,视频显示,白色宝马车违章在先,宝马车后座一男子欺人在后,且又先持刀砍人,只是因凶器落地被骑车人捡起反击,将其砍杀致死。
B.昆山市血案发生后,网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骑车人行为无可非议,属于正当防卫;但也有网友认为骑车人的行为超过限度,属于防卫过当。
C.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中,要想判定一个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权利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一个必备的要件,如非“正在进行”,则不属于。
D.私力救济必需性与备用性的矛盾,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司法审判公正性与操作性的矛盾,这是我国当前认定正当防卫面临的三重困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马车男子被骑电动车男子持刀还击杀害后,认为防卫过当的一方主要着眼于骑车男子在对方已经丧失抵抗力情况下,依然继续伤害对方并将其杀害。
B.关于正当防卫,即便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也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罪犯伤亡也不属防卫过当。
C.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之间的矛盾有时会转化为提倡防卫权与限制防卫权之间的此消彼长,导致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表现出限制防卫权行使的趋势。
D.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让司法审判人员面对正当防卫的案件时难以把握,加上被害人及其家属的重压,司法机关很难作出正当防卫的认定。
【小题3】促进我国当前关于正当防卫的认定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 请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10:1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自古以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更是一个文化生命的概念。王阳明走向江南之江南,徐霞客也走向江南之江南。南方的司马相如、苏东坡、郑珍、莫友芝也走出去了。只有走出去,才有精彩的东西表现出来。很多人都往更远的南方走。作为人文渊薮,历史上的江南不断将其蕴蓄丰美的生命能量,向其他地区辐射,而其他地区被江南文化影响之后,其固有文化也往往被激发出别样的光辉,反过来影响江南文化,如佛家《华严经》中所说的两镜互照,重重相映,交光递影,以至于无穷。

不必讳言,黔贵文明虽然历史悠久,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一直到明代中后期文教才逐渐昌明起来。由于历史上地域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互动也当然主要以江南对西南的影响为主,这是一个历史的主基调。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人能弘道”。移民、政府所派官员以及迁客谪官等人在文化传播中起到很大作用。如所周知,阳明留居贵州虽仅三年,然而在此期间讲学授徒,以其非凡的精神高度与人格魅力使得黔中俊才云集景从,影响至为深远。作为一代大儒兼诗人,阳明先生对黔贵文化的影响,不仅在于倡导知行合一的良知之学,化民成俗,改善民风,也体现于对诗书文明的传播。黔地诗人名家辈出,实自阳明来黔之后。中国文化是人文文化,人在文的前面,人能弘道。人可以化成天下,阳明之于黔贵,正如文翁之于四川、韩愈之于潮州、苏轼之于海南的文化影响。而阳明一生中至为关键的“龙场悟道”,则与他在黔贵特殊环境中动心忍性的磨砺有直接关系。

第二个关键词是“时代震荡”。就像地震产生地震波,某些重大的时代变革往往更促进并深化江南向更南方的文化波动。明清易代之时,中原及江南一并沦陷之后,使得滇黔边徼之地成为文化精英避地之所,一时黔中士人与江南士人萃集一地,互动频繁。待明社既屋之后,诸人为全志节或隐居不仕,或遁入空门,隐居者如贵阳吴中蕃与朱文,逃禅者如遵义黎怀智与玉屏郑逢元,这些黔中士人与避地来黔士人一同构成明遗民诗人群体。值得注意的是丹徒钱邦芑,他曾隐居余庆他山,聚众讲学;还曾邀请语嵩和尚到贵阳牟尼山讲法,振黔地宗风。而钱邦芑后来为躲避张献忠部下孙可望的逼迫,也祝发为僧,宗教与政治在这一阶段关联甚深:心系故国、志图恢复者不得已则逃禅方外,逃禅方外者也往往心系故国而有忧世之思。钱氏周围凝聚了一大批有志节之士,对当地文化产生了相当影响。可见江南以一代人物、宗教文化开拓华夏新境,变边疆而为中心,化宗教而为政治的重大贡献。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小题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江南”被称为“文化生命”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历史上的江南不断将其蕴蓄丰美的生命能量,向其他地区辐射。
B.历史上众多的文化名人从江南走出去,从而将中华文化传向四方。
C.具有别样的光辉的其他地区的文化,总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江南文化。
D.在历史上的一些特殊时期,江南以一代人物、宗教文化开拓华夏新境。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江南文化与西南文化相互影响与互动的过程中,毋庸置疑,江南文化发挥着主要作用。
B.中国文化是人文文化,那些非凡的人们以其精神高度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弘扬。
C.正是因为王阳明在诗书文明的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所以至今西南诗人名家辈出。
D.变革时代,江南文化的贡献之一是:文化精英居于边缘,悄然发力,变边疆而为中心,化宗教而为政治。
【小题3】黔贵文明在明代中后期才逐渐昌明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鲁迅的研究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个体作家分析,而是对其人其文所表征的一种文化属性的理解;对于鲁迅研究的评价也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史的评价,而是与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相关联的社会评价。追求鲁迅思想的当下意义与价值为主的当代性研究,是对鲁迅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开掘与深入理解。

鲁迅是因其伟大而成为无数人研究的对象的,而他的伟大恰恰是因为其思想价值和影响超越了一般的个体。孙郁认为:“鲁迅精神是一种个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或者说是人类至爱,所以,我更愿意把鲁迅精神看成一种战斗精神。”正是在这样一种理解前提下,才会有鲁迅思想价值和意义的选择、判断。李书磊说,“鲁迅的遗产在今天尤其珍贵;鲁迅代表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最高成就,他在上海卖文为生,利用自由职业和文化生产的市场化赋予知识分子的自由空间完成了他的文化创造,既利用了自由空间,又在商业化的处境中保持了知识分子独立的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鲁迅一生矢志于对虚伪道德人格的批判,其批判的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传统文化体系的消极功能以及这一消极功能所造成的道德虚伪。因此,鲁迅是与旧习惯相对抗的,最终因此而不容于环境。谎言是一种人为编织的虚假事实与荒诞逻辑,最终会被现实存在或另一个谎言所戳穿,从而加大社会的不信任感。当虚伪成为一种民族习性和社会人格时,必然导致深重的文化灾难和社会危机。鲁迅批判虚伪和谎言正是为了挽救这种民族的危机,这就是他在《狂人日记》中呼唤“救救孩子”的最终目的。可见鲁迅思想的实质是,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评价鲁迅,经典化地理解鲁迅的思想意义,是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鲁迅思想价值的有效方式。所谓经典就是当一种思想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长时期的适应性之后,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价值的改变,这样就获得了超越性的价值。当然,鲁迅思想的经典化不是歪曲鲁迅的历史、捏造虚假事实进而“神化鲁迅”,不是仅仅以史料挖掘、知识阐释和审美评价为主的“工具化”鲁迅思想,也不是把鲁迅精神世界的所有方面都加以专业性的细化或放大,进而“肥大化”鲁迅思想。鲁迅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主体包括“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等核心命题。这些命题在中国社会转型和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必将具有非凡的功能。

(摘编自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鲁迅的研究,就是对其人其文所表征的文化属性的理解,并不包括对个体作家的分析。
B.自由职业和文化生产的市场化赋予的自由空间对完成文化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C.鲁迅对传统文化体系的消极功能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对旧习惯的对抗使他不被环境所容。
D.谎言会加大社会不信任感,导致深重的文化灾难和社会危机,这是鲁迅批判谎言的原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鲁迅其人其文的文化属性和对于鲁迅研究的评价两方面,论证了鲁迅思想的伟大。
B.文章引用孙郁和李书磊的观点意在证明鲁迅思想的价值和影响力很大并具有当下意义。
C.文章写鲁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批判虚伪和谎言,正是为了引出后面鲁迅思想的实质。
D.文章举“神化”“工具化”“肥大化”的错误行为从反面说明应正确理解鲁迅思想的经典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精神世界的开掘和深入理解并经典化地理解鲁迅的思想意义。
B.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周围的人有一些负面的描写,这些描写不是针对具体的个人,而是针对民族的虚伪道德人格。
C.鲁迅代表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最高成就,他的伟大是因为其思想价值和影响超越了一般的个体,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无关。
D.鲁迅思想中“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等核心命题正是经典化的成果,对于正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徐立平: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的航天人
央视网讯(记者王甲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但是他雕刻的火药药面误差却不超过0.2毫米。面对火药整形这一世界难题,他一次次“亮剑”,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太空,也让自己成长为大国工匠。他,是西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徐立平。
徐立平的家庭是一个航天之家,家庭成员大多是航天人。1987年,他听从母亲建议,选择了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发动机药面整形车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固体燃料发动机是导弹装备的心脏,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火药整形在全世界也一直是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就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这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
母亲知道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但她却说:“我刚工作的时候有同事整个手指都烧掉了,却愿意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我想你们年轻人也是一样的。”
就这样,徐立平开始了近30年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
工作后第二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必须剥开填筑好的火药,工作难度和危险度非常大。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胆量加入了突击队。徐立平介绍:“可以说这是我们厂有史以来头一次钻到火药堆里去挖药。”
在装满火药的发动机壳体里,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地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工作十几分钟。徐立平回忆:“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最终,经过两个多月高度紧张的工作,徐立平和同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工作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一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要做到心手合一并不容易,只能通过用心苦练。”如今,徐立平已经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
徐立平还不断琢磨,针对不同的发动机药面,他先后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不是也说吗,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其实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也说:“国家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国何有家?”
春节过后,徐立平获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赞扬他:“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立平受家庭的影响以及母亲的建议选择了为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这项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全国只有少数人能够胜任。
B.徐立平工作后第二年加入了突击队,去解决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的问题。他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胆量,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
C.徐立平专心致志,苦练发动机药面整形技术,做到了心手合一,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
D.徐立平与最危险的火药为伴已经将近30年,尽管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他始终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把责任放在第一位。
【小题2】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其难度和危险度大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徐立平身上具有一种“工匠精神”,你怎样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像飞一样
立夏
“对了,岛上有汽车吗?”
说这话的时候,我和阿龙正坐在一艘晃晃悠悠的小木船上。去蜈蚣岛的客船每周仅一班,我等不及,让阿龙花钱雇了一条小船。
“哪有!”阿龙哈哈笑了,“本来就没有,现在更不会有了。”
毕业后这些年,我第一次来到从学生时代就无比向往的海岛。公司欲开发大型荒岛求生项目,需要一个岛,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同学阿龙。
阿龙来自舟山群岛,是我们班唯一来自海边的同学。在他的描述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玉米粒似的随意撒在海中,而他从小居住的蜈蚣岛,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类、固定在礁石上吐着舌头的贝类、沙滩上爬得飞快的狡猾的螃蟹、滩涂的泥洞里探头探脑的跳跳鱼,还有岛上高高低低的石屋,出海的渔民,织网的渔姑,渔船拢洋时码头上遍地白花花的鱼…这些场景从善于讲故事的阿龙口中吐出来,在我们脑中构筑了一个如梦境一般神奇的世界。
阿龙接到我的电话就说:“你们可以去蜈蚣岛啊!”
“拜托,我找的是荒岛,你的蜈蚣岛人丁兴旺,放百八十个人进去活一百年都不成问题,还搞什么求生训练啊!”我笑着说。
阿龙说“唉,如今的蜈蚣岛,就一荒岛,你去了就知道了。”
船一靠岸,果然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石屋建在山上,却不见人烟。阿龙说,岛上的人基本上都迁到大岛上去了,现在只剩下几个老人不愿离开,还住在老屋里,他们的家人每周用客船送些吃的用的过来。
环岛一周,我欣喜异常,这正是我想要的岛。
在岛上走了三个小时,我快虚脱了,阿龙说,我带你找个地方喝口茶坐一会儿。就这样,我见到了阿优婆,老人七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我夸她屋子里的那些旧家具、院子里的大瓦缸、木头的水勺饭勺,竹壳的热水瓶……我确实从内心里喜欢这些老东西,怀旧又精致。她很健谈。一只小黑狗乖巧地伏在她脚边打瞌睡。阿龙告诉我,阿优婆的儿子在大岛上买了房子,但她死活不肯搬。阿龙指了指脑袋,说阿婆一辈子没出过岛,有点固执,是个老脑筋。儿子带来的新玩意儿全被她扔在一边。媳妇有一次烫了头发来看她,被她狠狠骂了一顿。所以现在儿子媳妇也不大愿意来了。我很惊讶,一辈子没出过岛,我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是的,虽然阿优婆颇为热情,但我感觉得到,她不喜欢我的时装、我的卷发、我的眼影、我的口红。我也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的封闭,以及言语中对外部世界的抵触。
紧张的汇报、考察后,老板最后拍了板,我们的荒岛求生营地终于可以规划建设了。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好登陆艇,运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卡车到岛上。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蹒跚的背影,是阿优婆。我下车,想让她坐上我的车,送她回家,然而她并不搭理我,漠然地转头便走。我开车继续前行,突然有个小黑点从路边冲出来,我一个急刹,吓出了一身冷汗。是阿优婆的小黑狗,冲着汽车吠叫。
我从梦中惊醒了。没有海,没有阿优婆,我躺在宾馆的床上,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我再也无法入睡,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但那个蹒跚的背影让我久久难忘。我想,若我带着一大帮时尚的男男女女,打破这个岛的平静,对于阿优婆这样的老人,会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我和阿龙来到阿优婆家。把我们在这个岛上想做的事,说给阿优婆听。我想,即使阿优婆不能理解,让她狠狠地骂我一顿,也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一些。
然而,阿优婆对我们说的似乎挺有兴趣,她说,这个活动好啊,海里全是宝,以前最苦的时候,我们岛上也没饿死过人,海里可以钓鱼,海边可以捡海螺,泥涂里有跳跳鱼,小螃蟹。人是饿不死的,就怕你们城里人吃不起苦。
我得寸进尺,邀请阿优婆坐车去参观我们的求生基地。阿龙在一旁摇着头说,阿优婆从来没出过岛,也没见过汽车,她不敢坐的吧。但是阿优婆竟然同意了。她走到汽车前,小心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车身,脸上带着孩童般的好奇。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放下车窗,打开音乐,海风扑面而来。副驾驶座坐着的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文中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优婆坐上越野车心情的兴奋与舒适的体验,表现了阿优婆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的好奇。
B.阿龙在小说中不可或缺,没有他,“我”找不到蜈蚣岛,并且不会想把荒岛求生的营地建在岛上;没有他,“我”见不到阿优婆。
C.“我”喜欢现代又时尚的东西,也喜欢阿优婆的那些怀旧又精致的老东西,但“我”并不喜欢她的封闭和对外界的抵触,由此可见,在现代与传统中“我”显得很迷茫。
D.阿优婆生活的蜈蚣岛是处在飞速发展环境中的很多海岛的缩影。它们曾经人丁兴旺,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改变着它们的未来,小说的主题令人深思。
【小题2】小说的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
【小题3】结合文本,试分析阿优婆认可我们的“荒岛求生”项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