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钱花
聂鑫森
古城湘潭雨湖边的这条巷子,叫什锦巷。巷子长而曲,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一家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里的空坪谁也不会让它闲着,种树、植草、栽花,总有几个品类,让春光秋色怡目养心。
可简家的小院里,就栽一种花:金钱花。先长苗于土,再移栽于盆,一盆盆的金钱花搁在高低低的木架上。
金钱花属菊科,又名旋覆花、金榜及第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于农历六月伊始,黄色,大小如铜钱,飘袅淡雅的香气。一入秋,花则愈见金黄灿烂。
简家的当家人叫简亦清,在附近的平政小学教语文,高高瘦瘦,面目清癯,走路慢慢吞吞,见人一脸是笑。但据说他讲起课来声震屋宇,学生的精神不能不为之一振。他很安于现状,教小学语文没什么不好,一呆就是几十年。同事们都知道他腹笥丰盈,尤其在中国文字的研究上颇有心得,用笔名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公开发表。如果去教初中、高中的语文举重若轻,但他从没想过调离这码事。
简亦清的妻子是街道小厂的工人,工资不高。独生子简而纯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商业学院的财会专业。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中文系?他说:“我将来想搞经贸,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富足。”简而纯毕业后,果然去了一家私营企业当会计师。
简亦清的业余生活很简单,一是侍弄金钱花,二是备课、看作业、读书。他对简化字的推广觉得很滑稽,这把“六书”所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搞乱了,是得不偿失。他嘴上当然不说,但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简化字时,必写出相应的繁体字加以阐释,学生受益还感到有趣。
简家的日子,正如简亦清的名字:简单、清吉,但是,不露怯。巷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别人怎么送礼,简家也怎么送礼;电器、家具、衣服、饮食可以不讲究,但简家购买必需的书籍,却从不吝啬。
简亦清身体不怎么好,眼睛发涩(看书太多)、喉咙上火发痛(讲课太用力)、气阻痰多(元气不足)。他懒得上医院,只是用深秋采摘后晒干的金钱花泡水喝,据说很有疗效。
有人问他:“简老师,你栽金钱花,是自备良药治病吧?”
“此其一。也可以为别人预防病和治病,此其二。”
简亦清执教杏坛育人多矣。学生中,当官的、从商的、搞科研、文教的,大有人在。他们现在成气候了,总会记起简亦清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一辈子的道路取决语文”,于是格外专注语文的学习,因而大有收益。师恩不可忘啊,便常会登门来看望简亦清,聆听教诲。学生告别时,简亦清总会送上一盆金钱花,和一张用毛笔写了字的花签纸。
正在走仕途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陈翥的《金钱花》诗:“袅露牵风夹瘦莎,一星星火遍窠窠。闲门永巷新秋里,幸不伤廉莫嫌多。”
“简老师,这诗是你的夫子自道,也是对我的警诫。谢谢。”
有经商当了大老板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皮日休的《金钱花》诗:“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简家的金钱花,年年是满院子的清香,满院子的金黄。
儿子简而纯成家了,有孩子了。
简亦清额上的皱纹,一年年的深,一年年的密。就在他办好退休手续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晚期,六个月后安祥辞世。秋风飒飒,枫叶萧萧。
有一天,简而纯兴冲冲跑回家来,对妈妈说:“我们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做七十大寿,为了彰显富贵气象,寿堂内外都要摆上金钱花。他说要买下我家的金钱花,每盆两千元,全都要了!妈,一笔大钱哩!”
老人突然板下一块脸,大声说:“你爹生前没卖过一盆花,他走了也不能卖。老板要摆阔,可以去堆金累银,别糟践这花了!”
简而纯垂下头,喃喃地说:“老板会怎么看我?妈……”
“我只记得你爹说过的话:要常想世人怎么看我!”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7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什锦巷,既交代了本地的民俗风情,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又巧妙引出简家小院及其当家人简亦清。
B.第三段为说明性文字,介绍金钱花的别名、习性、形状及颜色等,让读者对金钱花有具体了解,也使行文曲折多变。
C.简亦清在给学生题写的诗歌中寄寓了深刻含意:走仕途的,告诫他要清廉为官;经商的,提醒他赚钱后不忘济贫助困。
D.小说以金钱花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简亦清的生平事迹,并借物喻人,以清香淡雅的金钱艳比喻清瘦高雅的简亦清。
【小题2】小说中的简亦清人如其名。请具体分析他的“简”与“清”。
【小题3】小说后四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6 11:0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中的草鞋

从记事起,就看见爷爷常常坐在院子里编草鞋,他身旁的那一堆草,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细密的光。

爷爷是村里唯一穿着草鞋的人,每年天气一转暖,他便把草鞋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穿上草鞋的爷爷精神焕发,就像他当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穿着草鞋轻快地走在阳光里,仿佛那一双脚被囚禁了整个冬季,终于重获了自由。

我穿过爷爷编的草鞋,柔软清凉,说不出的舒服。闲暇时,他便坐在院子里编草鞋,有时,我蹲在一旁看着他,我会惊讶于那一双粗糙的手竟能如此地灵巧,把阳光,把那些过去的岁月都编了进去。

干了一天的活儿,爷爷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草鞋,挂在院子里的树枝上。于是草鞋便在晚风中摇摇晃晃,那些浸透的汗水也挥发于无形,草鞋很快便又变得干爽了。爷爷夜里去院子里收鞋,怕凌晨的露水重新把它们打湿。躺在炕上,听到开门的声音,我就会坐起身来,看见那双草鞋在树影中摇曳着,然后一双手轻轻地把它们摘下。爷爷把草鞋捧在胸前,仰头看着天,静静地站上一会儿,才慢慢地踱回房去。有一次,爷爷躺在炕上抽烟,由于太劳累,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手中的烟袋掉落在地上。而地上,堆着他编出的那些草鞋。于是很快燃烧起来,几十双草 鞋终于化成了一堆灰烬。爷爷一边清扫着草灰,一边说:“幸好外边树上还挂着一双,明天还有得穿!”我问:“你辛辛苦苦了几个月编的草鞋一下子全烧没了,一点儿不心疼吗?”爷爷拍着我的头说:“心疼什么?甸子上有那么多草,还怕没有草鞋吗?”果然,第二天爷爷便又开始编草鞋了。

后来,我在外地工作,起初的日子诸事不顺,许多梦想都一一破灭。那些日子我心丧若死,为了逃避无所不在的伤痛,我终于又回到了故里。

爷爷在院子里编着草鞋,我像小时候那样蹲在那里看着爷爷。良久,爷爷放下手里的草鞋,抚着我的头说:“那年,爷爷的一堆草鞋都烧没了!”我轻轻点头,爷爷接着说:“你问我为啥不心疼,我说,甸子上有那么多草,还怕没有草鞋吗?孩子,只要你心里有奔头,还怕干不成事吗?”那一刻,我忽然泪流满面。

那个秋天,爷爷永远地走了。我们把他留下的那些草鞋在坟前焚化,满甸子的草一片金黄,可是,再没有一双手把它们编成鞋,再没有一双脚带着它们健步如飞。

【小题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说一说这句话——“心疼什么?甸子上有那么多草,还怕没有草鞋吗?”的作用。
【小题4】谈谈你对文中“爷爷”的认识。
【小题5】你的好朋友在考试中失败了,请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一句恰当的话对他进行鼓励。

同类题2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2017年中国六个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用途包括上下班代步、接送家人和孩子、生活娱乐、中短途旅行、看望父母和走亲戚等,已经能够覆盖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传统车辆的主要使用成本取决于汽油价格,而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使用成本取决于电费价格。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居民用汽油价格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是我国居民用电价格比主要发达国家都要便宜,分别为欧盟、日本、美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的22%、31%、67%。我国汽油和电费的价格比为47.5,而欧盟、日本、美国的分别为15.8、16、20.8。与欧盟、美国、日本相比,在我国实现訢能源乘用车替代传统汽车,能够更大幅度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具有天然的市场优势。未来车型将从A00级逐步向A级车型过渡,新能源乘用车的续航里程、车载空间等性能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摘编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材料二:

图表2012-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万辆)

(数据于 OF week新能源汽车网)

材料三: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发生一场深刻变革:消费结构由乘商并重向乘用车为主转变;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私人消费区域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转变;私人消费生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购转变。这四个趋势说明,市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

由于更适合演变为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汽车产业“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不具备“四化”特征便很有可能被淘汰。预计到2027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41.8%,80后占35.4%。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无网络不生活。因此,汽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高速发展。

(摘编自《电动汽车资源网》

材料四:

2018年年底各地经销商便以2019年补贴退坡后车型可能涨价为由,鼓励消费者尽早购车。而直至2019年春节假期结束,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间版本层出不穷,并指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将高达50%、地补取消等多项变化。而一旦该政策施行,这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荡。举例来说,广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补贴为9.9万元,但2019年的补贴将直降至2.9万元,补贴退坡幅度高达7万元。不过,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电动车涨价并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整个还会下调。

进入后补贴时代,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其关键在于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尔森发布的《2018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指出,2020年电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纵向来看,动力电池系统成本从2015年的3元/瓦时,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时。若同比计算,电池容量60千瓦时的整车电池成本估计下降了2-3万元。

与此同时,非电池关键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当中。在科技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双重带动下电机、电控、智能系统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

(摘编自《经济观察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新能源乘用车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其使用成本也和传统车辆不同。
B.市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必将使其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
C.补贴退坡、取消地补等系列政策实施后,将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震荡。
D.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关键是要降低核心部件电池和其他主要部件的成本。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使用成本、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新能源乘用车在我国的市场优势和发展前景。
B.从材料二图表可知2015年后全球新能源汽的销量和同比增长均呈逐年上升态势。
C.材料三分析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90后和80后是其消费的主体。
D.材料四用具休的数据多角度地分析指出,成本下降将会带来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调。
【小题3】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是为了与上文村人“满是鄙夷和不屑”做对比,对人性的丑陋进行有力批判,以加深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D.“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小题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
【小题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渐深

李娟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最美文》2013年第10期卷首语)

【小题1】第①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段进行赏析。
【小题3】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
B.第⑥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
D.第⑧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
【小题5】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
刘伟忠
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80岁。
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①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20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相关链接:
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潮汕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造就。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
(陈复礼《我的艺术之路》)
【注】①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年方十八高大全”是赞誉陈复礼年轻时期的摄影创作已达到高、大、全的艺术境界。
B.陈复礼具有天然的艺术禀赋,同时,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民间艺术的影响。
C.陈复礼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D.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取材丰富,这与他早年坎坷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陈复礼最初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入这一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
B.陈复礼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C.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成、郎静山齐名,他们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难分伯仲,并称为摄影界“华夏三老”。
D.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是价值连城。
E. 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小题3】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