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故乡的沉沦
于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4 11:4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有改动)

【小题1】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D.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同类题2

(题文)(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种叫做真养产碱杆菌的不起眼的土壤细菌具有一种天然性能;只要受到压力,它们就会停止生长并竭尽所能产生复杂的碳化合物。目前,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教会了这种微生物一项新技能:他们修补了它的基因,从而使它能够制造一种叫做异丁醇的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布里格姆致力于开发这种经过生物性改造的细菌,目前他正尝试让这种生物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从而使它能够利用废气制造燃料。
布里格姆解释道,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它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进入储碳模式”,就是在它感觉资源有限时储存食物以备后用。
“它所做的就是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起来。而这个多聚体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布里格姆说道。通过敲除一些基因,再插入另一个生物的基因,并且修补其他基因的表达,布里格姆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地使这种微生物不再产生塑料转而产生燃料。
尽管团队致力于使微生物将二氧化碳作为碳源,但通过略微不同的调整,同样的微生物就能拥有将包括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在内的几乎所有形式的碳源转化为有用的燃料的潜力。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已经可以将果糖(一种糖)作为碳源了。
“结果表明,持续培养这种微生物可以获得大量的异丁醇”,布里格姆说。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系统以提高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生物反应器。
布里格姆说,不像在一些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才能在体内产生期望的化学物质,真养产碱杆菌天生就能将异丁醇排入周围流体中,进而使其被连续不断地过滤出来,而生产过程不会停止。他说道,“我们不需要额外的转运系统将它转运出细胞”。
许多研究小组通过包括其他转基因生物在内的多种途径获得异丁醇产物。至少已经有两家公司做好了将它作为燃料,燃料添加荆或化学产品原料生产的准备。与其他被推荐的生物燃料不同,异丁醇几乎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用于现有的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麻省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的生物学副教授马克希尔比指出:“这个方法相比由玉米提炼的乙醇产品有许多潜在的优势。细菌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理论上可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他补充道:“这个系统的潜力尤其体现在可以从废料或二氧化碳中提取出碳,因此不会影响粮食供应。”总之,他说,“这个方法有很大的潜力”。
(节选自《环球科学》,顾卓雅译,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异丁醇”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异丁醇是一种酒精燃料,可以直接取代或者兑入汽油,作为燃料使用。
B.异丁醇可以由持续培养经过基因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大量获得。
C.异丁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或化工原料。
D.异丁醇是一种多聚体结构,它的属性与很多用石油制成的塑料相似。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过生物性改造的真养产碱杆菌,已经能够利用二氧化碳、果糖、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等各种碳源制造燃料。
B.异丁醇不需要任何改造就可以直接用于现有的汽车发动机,一些赛车中已经使用了异丁醇作为燃料。
C.在微生物的自然状态下,当真养产碱杆菌的基本营养物质,如硝酸盐和磷酸盐受到限制时,它就会停止生长,尽可能获得碳,并将其以多聚体结构储存起来。
D.在生物工程系统中,微生物需要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才能在体内产生希望的化学物质。
【小题3】(小题3)(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细菌系统生产燃料,理论上可以在工业化环境中产生大量的生物燃料,廉价高效,它必将取代现在的石油,成为人类燃料的主要。
B.如果能够用真养产碱杆菌将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来制造燃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微生物燃料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同时设计工业化水准的生物反应器,就可以使这套系统安全可靠,消除其生态风险。
D.美国大学研究出由微生物大量制造燃料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已过. 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 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近年来,棕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 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 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 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 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 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过度包装几时休? 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业内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从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 今年5月22 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据了解,“标准粽子”除了对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外,还对粽子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规定水、糯米等17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据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该《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执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节选自《半岛都市报》)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粽子“奢华”原因的一项是
A.食品厂、零售商等利益的驱使影响粽子的包装。
B.棕子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
C.粽子在形式上、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
D.许多厂家在保证粽子质量过关的基础上,为增加销量开始讲究包装。
【小题2】以下叙述不属于“限制‘贵族粽子’这一现象继续发展”的一项是
A.国家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 包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B.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 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C.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卫生安全、方便实 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
D.有关部门规定了“标准粽子”的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并规定水、糯米 等 17 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小题3】下列对报道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报道“一事一议“:一事指警惕奢华粽子出现;一议指各部门应加以重视,不能让它泛滥。
B.“贵族粽子”的现象已经出现,如不及时加以限制,就会重蹈“豪华月饼”的覆辙。
C.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子”,是因为人们环保意 识的增强。
D.业内专家认为: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将会更受人欢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方兴未艾,让“家教机器人”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的“家教机器人”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回答孩子不少疑问。在选购智能“家教机器人”的受访家长中,看重其定制化、私人化配套学习方案的有50.20%,重视解答多学科问题的有50%,认为它能够实现家庭内部教育、足不出户、方便家长的有34.6%,喜欢它拥有海量教育资源的占30.8%。“家教机器人”也已经出现在农村家庭。即使要花费几千元钱,一些农村家长也不吝付出。

尽管“家教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辅助学习的功能,但它不能替代父母的陪伴。“家教机器人”功能再强大,科技再发达,也仍然需要家长用灵魂和爱为孩子的教育注入生命力。

再高明的“家教机器人”,和孩子们之间也只是一种人与工具的关系,孩子们的情绪、情感,“家教机器人”难以感同身受,只能机械化、模式化地进行反馈,做不到“想孩子们所想,急孩子们所急”。更何况,“家教机器人”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沦为一个高级玩具,这一点在乡村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代化的进程让一些人患上了“技术依赖症”,什么问题都指望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有知识的学习,还有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位。

(摘编自杨朝清《“家教机器人”不能替代父母陪伴》,《北京日报》2018年12月19日)

材料二:

为弄清楚具有一定“社交”功能的机器人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影响,英国、德国等国研究人员采用“艾氏范式”测试法让参与者独自或者在有3个人或3个社交机器人在场的情况下判定屏幕上四条线中哪两条长度相同。

一般来说,在“艾氏范式”试验中,当人们独自做出判断时,基本不会出错。但当有其他人参加时,他们倾向于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即便其他人出了错。这就是所谓的“同伴压力”。

在最新的“艾氏范式”试验中,有2/3的“人类同伴”或“机器人同伴”会首先有意地给出错误答案。结果显示,成人参与者通常给出与人类同伴一样的答案,但不会受到机器人答案的影响。不过,儿童明显会受机器人同伴的影响。当儿童独立做判断时,正确率为87%;有机器人加入后,其正确率降为75%,且错误的答案中有74%与机器人相同。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指出,机器人作为儿童教育助手或儿童治疗师广泛应用的时代并不遥远。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机器人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对儿童造成显著影响,所以可能需要讨论是否应该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的正面影响。

(摘编自周舟《机器人或对儿童思维影响大》,《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8月18日)

材料三:

此前,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没有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约定引导;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是个沉迷网络的“低头族”。

因此,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家长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认为网游是洪水猛兽,家长把持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二是听任“电子保姆”控制孩子,直接把手机、电子产品扔给孩子。实际上,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更加严重。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首先自己不能当网络游戏沉迷者。

(摘编自付丽丽《长期玩手机影响大脑发育?》,《科技日报》2018年12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教机器人”功能齐全,知识渊博,家长乐于选购,一是因为它能辅导孩子学习,方便家庭教育,二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B.尽管一些农村家长不吝付出,为孩子购买智能“家教机器人”,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让机器人沦为孩子的高级玩具。
C.在最新试验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类同伴”或“机器人同伴”会首先有意给出错误答案,目的是测试参与者受同伴影响的情况。
D.在“艾氏范式”试验中,儿童会受机器人同伴的影响,比做独立判断时,正确率下降,且错误的答案大部分与机器人相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人们独自判断时,基本不会出错;当有其他人参加时,则会因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而可能出现错误。
B.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相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由存在多种问题的家庭亲子关系造成的。
C.家长完全掌控网络,把网游当洪水猛兽,绝对不让孩子越雷池一步,这反而会适得其反,促使孩子更加沉迷网游。
D.三则材料都谈了人工智能对儿童的影响,材料一强调家长不可缺位,材料二、三则表明人工智能对儿童思维影响大。
【小题3】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网络游戏带来的新问题,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