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笑 嫂

陈国炯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菜,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咸鸭蛋呗。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可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与那个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

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顿道,家里有这么多病人,谁会不烦,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

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说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小题1】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段是说“笑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交代出她和同事的关系、她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对周围人的影响,这些都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B.笑嫂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为地震灾区捐200元,这与她每个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的心理是一致的,表现笑嫂既热心又要面子。
C.“我”关注笑嫂的咸鸭蛋吃一个星期的事,是因为在“我”的心里关心笑嫂,同事却因此“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
D.“我”开始叫笑嫂师父是“顺从”地叫,但后来却对笑嫂“甚是敬重”,总往她工作场地跑,是因为受到了她精神的感染。
【小题2】小说中的“笑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笑嫂”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5 06:0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所谓网络穿越小说,通常讲述的是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主人公常常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古代历史背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是子虚鸟有的历史。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为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之中。。
②网络穿越小说不仅继承重写历史故事的传统,而且相比前人的创作,它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能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因此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因素,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使之更具有阅读快感。
③网络穿越小说反映帝王将相的生活,大多走“纯情”的言情路线,表现出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网络穿越小说也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那些穿越历史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以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
④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当下高雅文学也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自然,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来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是不能流子低级庸俗,要有纯正的趣味。
⑤网络穿越小说亦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能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与古典纯情、青春唯美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义与思想价值。越来越乡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节选自《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张清芳,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穿越小说主要描写现代人通过魂穿、身穿及重生等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成为改写历史发展的人物的传奇经历。
B.从网络穿越小说中创作的古代历史背景这个角度来看,网络穿越小说应该和历史演义小说同属于一个类别。
C.网络穿越小说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是大多走“纯情”的言情路线,吻合了读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
D.由于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可以带给读者阅读上的快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阐释了网络穿越小说的定义及特点,同时,界定了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为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之中。
B.文章第②③两段以正反对比的方法,阐释了网络穿越小说与传统历史演义相比,在表现人物、创新技巧方面的优劣高下。
C.文章第④段指出网络穿越小说以其丰富的意蕴而繁盛,为此,作者提出高雅文学应辩证地学习网络穿越小说的“求真与化俗”。
D.文章第⑤段中,作者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并指出网络文学应向高雅文学汲取养料。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高雅文学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求真与化俗”的特点,唯有如此,高雅文学才能具有丰富文化意蕴,走向繁盛。
B.部分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善于以自我的自强、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来吸引与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并搏取异性的青睐。
C.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网络穿越小说有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现象,也因“重新构建”而受欢迎,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D.穿越小说模式是主人公可以在衬益和心机阴谋的斗争中,利用现代技术成为赢家,且穿越小说存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雷同的毛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传统手艺得到创意性发展,有助于文化传统传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从留住文化记忆、衍生性生产、创意性发展等三方面指明了生态化保护的途径。
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再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实用的产品被移植到装饰中,使其传统手艺得到保护。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步入网络时代,“字库”的外延逐渐扩大,从专指为印刷排版等制备存贮的成套实体字符,扩展到代表一组特定字符的集合。字库建设也随之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各式各样的网络字体成为便于社会大众取用的艺术符号。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更让网络字体有了愈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社会对网络字体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打开互联网搜索“字库”,各种新鲜的印刷体、美术字、硬笔和软笔手书字体跃入眼帘。随意点进一个字库网站,可供下载的免费或付费字体便达上千种,还有相关“手写字体入门课”等等。如此多的字体,特别是手书字体纷纷“入库”,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不可否认,手书字体中不乏具有一定书法审美价值的字体,然而也有一些字体设计者为使字体具备“入库”的特殊风格,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既不符合书法用笔规范,也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如果任由这种“带病”的手书字体格式化、体系化、批量化,为大众所下载、运用和传播,不仅会拉低大众审美水平,更易造成社会用字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

汉字书体的形成自有其历史、标准与价值。篆书,是先民想象力和现实的生动结合;隶书,是笔画化现代汉字的起点;草书,是汉字书写向纯艺术迈进的产物;楷书,是汉字规范化发展的标志;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历史上风格独特的书法,如东晋王羲之的行草,潇洒飘逸,是“魏晋风度、品藻万物”的美学体现;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是唐朝正大气象的法度显现;宋代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书法追求抒发胸中意气;元代赵孟頫以及明代祝允明、王铎等人的书法注重形质妍美。因此,人们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书体和书风的演变是时代审美特征的反映,不可能凭空产生。

早期电脑字库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字体除了宋体、楷体、魏碑等印刷体、美术体之外,还有以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为代表的手书字体。瘦金体由宋徽宗创作,劲健灵动、独具意趣;启功体由启功先生创作,典雅秀丽、书卷气浓;舒同体由舒同先生创作,以颜真卿、何绍基的楷书为主,字成团形,厚重活泼。这些为大众所喜爱的手书字体,无不具备舒展大方、简洁流畅、轻松自然、雅俗共赏等特质。最重要的是,这些字体都不是随手写就、凭空臆造的,而是在遵循书法艺术演进规律、继承前人书法传统基础上,适时创新而来。以其为基础,亦可源源不断衍生出许多令人惊喜的字体。这是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也是网络手书字体设计应牢牢把握的发展方向。

为何“带病”的手书字体仍然被大量使用?一方面,某些缺乏责任感的字库网站为求名利,默许丑陋的字体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一些字体设计者自身缺乏书法修养,以为拿起毛笔便可成为书法家,以为只要“龙飞凤舞”就能在网络字库里“开山立派”。这些都助长了手书字体创作随意、以丑为美的不正之风。

未来,欲杜绝“带病”字体扰乱字库的现象,还字库一片净土,应由权威机构进一步制定字体入库标准,以提升社会规范化用字水平;倡导“百花齐放”,鼓励推出一批既符合规范又兼具审美价值的新字体,以满足社会需求;弘扬“正大气象”,以体现字体设计的时代特色,培育大众的汉字审美素养。

(摘编自刘寿堂《还字库一片净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字库建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由实体完全转移到了虚体,网络字体成为方便大众取用的艺术符号。
B.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才让网络字体有了愈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
C.互联网“字库”字体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新鲜的印刷体、美术字和手书字体等。
D.手书字体,必然拉低大众审美水平,还会造成社会用字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字库”的发展谈起,切入了“带病”手书字体的话题,然后依次展开,深入分析。
B.手书字体的出现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文章对其进行了辩证分析。
C.文章兼顾历史与现实,旁征博引,从发展角度论证了“字库”需要净化的观点。
D.最后两段,揭示“带病”手书字体被大量使用的根源并对未来美好前景进行了构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据一定标准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体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价值。
B.宋体、楷体、魏碑、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等都是电脑字库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字体,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以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为代表的手书字体被网络“字库”广泛使用,是书法家们与时俱进、及时适应了网络需求的结果。
D.“带病”的手书字体仍然被大量使用,一是受字体设计者自身缺乏书法修养的影响,二是与某些缺乏责任感的字库网站不无关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小驴儿上西山

林海音

正月里,总忘不了去一趟白云观。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骑小驴儿,出西便门跑一趟。骑术并不佳,胆也不大,比起宋妈跟她当家儿的回牛郎山骑小驴儿的派头儿,差多了;她盘腿儿坐在驴背上,四平八稳的,驴脖子上的铃串儿,在雪地里响得清脆可听,驴蹄子嘚嘚嘚嘚的,踏着雪地远去了。我不是那样,我骑的这头小黑驴儿,它也有一串铃铛,因为是大正月,赶驴的还给他的“驴头马面”打扮打扮,系上红绿绳。我告诉赶驴的,可别离开我太远。小驴儿稍微跑快几步,我四顾无人,就急得吱吱叫。从宣武门骑上驴,出西便门一里多就到了白云观。

白云观虽然很热闹,但给我的印象却是很破旧。如果不是为了要骑驴,还真是没兴致来呢!记得观门前墙上镶着的那个石猴吗?大家进去都要摸一摸,无非是取其吉祥。石猴被摸得黑污油亮,实在不可爱。进来以后,你就花钱吧。石桥洞里,盘坐着一位老道,无数的铜子儿向他抛去。能拋中老道的,当然是吉利,这叫“打金钱眼”。这样有去无回的掷钱法,实在也是老道敛钱的好法子。

打过金钱眼,再向里去,就跟庙会一样,除了吃的就是耍的,总是那种套圈儿的玩意儿,不要说十圈九不中,就是套上一百回,也未必能赢回一个小泥狗!再到后院去看房里那几个在炕头上打坐的老道士吧,说他们有九十啦,一百啦,究竟是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

白云观不过如此。赶紧再出来找小驴,风尘仆仆地骑回宣武门来。一年一度的骑小驴儿逛白云观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春天和秋天,我总还有两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机会。

西山是京西诸山之总名,香山是西山,玉泉山也是西山,卧佛寺也是西山,八大处也是西山古人游西山,常说“西山寺三百”,甚至说“西山寺五百”,数字虽不准确,但庙宇之多是无疑的。

骑小驴儿上八大处,却是我难忘的经历。小驴儿上山有本事,可是它专爱走那山径小道的边沿,如果它一失足,不就滚下高山深涧了吗?可是它没有,只是使我心惊不已,就紧紧拉住缰绳,“吁——吁—”地喊它。我想小驴儿也是会捉弄人的,谁叫你骑了它呢!

八大处有名的是秘魔崖,神秘的佛教的故事是很美的。

当年名僧卢师从江南乘船北来,船到了崖下便止而不行,于是卢师就留在崖居。有一天,两个小沙弥来拜见卢师,他们说:“师傅,我们愿意永远侍候您。”卢师便留下了他们,一个名大青,一个名小青。忽然有一年久旱不雨,大青和小青向卢师说:“我们可以使雨及时而下的。”说着,他们俩就投身在潭水里,变成两条青龙。过不久,果然甘霖解旱。

骑小驴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看金鱼,也是难忘的事。小驴在别墅门外等着,我们进去休息,游客向池里扔下面包,看尺长的金鱼游来,一扭腰一张嘴,一块面包就吃进去了!

从碧云寺骑小驴到卧佛寺,倒不是一条难行的路,也不远。一丈多长的卧佛,总是那么悠闲地斜卧在大殿里,“接见”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这位小客人,当她还是小小姑娘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卧佛,她知道卧佛是用五十万斤铜铸成的,知道前清的皇帝都向他献了鞋子。后来那小游客长大了,有一年她同亲爱的男友同游,仍然忘不了去看一看她所惦念的卧佛和佛的大鞋子。这一次的西山之游,对她的意义是重大的,春风如轻纱拂面的季节,一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郊游,增进了她和他彼此的爱慕。难忘的西山啊!

逝去的日子,我不伤感,只是怀念。

记得最后一年逛西山是秋天,对满山红叶,有无限山川的离情,知道要走了,要离开依赖了十多年的第二故乡,心情真是沉重。

骑小驴儿,上西山,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儿了!

1963年1月1日·台湾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游览西山的经历,抒写了作者不能再骑小驴儿上西山的伤痛以及一抹无法消除的对北平的思恋之情。
B.文中游白云观时作者重点写了其破旧的景象以及观中老道敛钱和套圈骗钱的路数,字里行间流露出挥之不去的失望之情。
C.文中引述秘魔崖的佛教故事,为八大处蒙上了神秘色彩,增加了作品的传统文化韵味和民族文化特色。
D.随着小毛驴的足迹,作者展现了一幅印迹鲜明、栩栩如生的西山风景图和老北京风俗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小题2】本文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本文叙的是寻常事,但为什么读起来却饶有趣味?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恪守人格尊严 追求人伦和谐

张岱年

    ①中国传统道德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格尊严。孔子讲“天地之性,人为贵”,即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对此又加以发挥,提出“良知”观念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道德意识。因为人有道德意识,所以人就有内在价值。因为人有内在价值,所以就有人格尊严。
②孟子讲过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两句话正是注重人格尊严和内在价值的表现,即肯定人格高于生命。然而生命还是人格的本原,如果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所谓人格。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意义上来说,可以说道德高于生命。应该承认,道德本于生命,而在某种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是正常的情况。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不节制的,如果无节制地追求欲望的满足,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也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纠纷扰乱。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
④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是基本上肯定生命的,但是一部分儒者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学说,对于物质需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较忽视充实生命力的必要性,对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思想成为对照的是纵情肆欲、唯利是图的流俗思想,追求个人享乐,见利忘义。这种流俗思想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这种庸俗作风,既违背了道德的准则,也逆反了生命的规律,是不足取的。
⑤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里,为富指执政者聚敛财富,为仁指施行仁政。聚敛财富与施行仁政看来确实相悖。但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不但可以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当代有很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仁富合一的典范。
⑥富(经济)属于物质文明,仁(道德)属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兼顾并重。
【小题1】根据文意,说明“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的具体含意。
【小题2】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小题3】从全文看,“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应该如何处理哪几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