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 年 9 月 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 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西谱和官方录音故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 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 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 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 1000 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 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
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 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 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 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 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 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 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 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 年 10 月 3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制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 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 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則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 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憤概。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还存在符许多不尊重国歌的行为,国歌法中制定“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国歌法,我国效法这些国家的做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具有极其重要的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属于持別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E. 港澳特別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別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的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述为何要对国歌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9 11:0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鸟语”究竟不及“人语”互通情愫,所以古代的隐士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间表现出对俗世生活的牵念。
B.对山水田园生活极其向往,却又无暇去探求,是现代都市人存在的一种普遍心态,也是所有现代都市人解不开的一种矛盾心结。
C.作者善于把古典知识与自我的人生体验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化为温婉灵动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厚与仁慈。
D.追求心灵上的恬静、灵台之间的方寸田园,不仅可以了却“俗愿”,而且还能摆脱都市的纷扰与喧嚣。
【小题2】“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琦君的“俗愿”的理解。
【小题3】在作者平静和淡泊的心态背后,隐含着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回避”与“妥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在“方寸田园”中平衡这种“回避”与“妥协”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 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 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 的原因。
(《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 “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谙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工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 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小题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来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不应仅是信息、材料、机械等科学技术的融合与结晶,更可能是集科技、文艺和哲学为一体的“有机化合物”,是各种“有限理性”与“有限感性”叠加和激荡的结果。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同时人工智能也是制约当前机器人科技发展的一大瓶颈。
人工智能的起源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莱布尼兹等人开始尝试将理性的思考系统化为代数学或几何学那样的体系。这些哲学家已开始明确提出形式符号系统的假设,而这也成为后来人工智能研究的指导思想。19世纪,査尔斯•巴贝奇建造差分机开始尝试用机器来自动进行数学运算。一战、二战大大加快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图灵机的提出激发科学家们探讨让机器人思考的可能。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第一次提出了以“人工智能”一词作为本领域的名称,并断言“学习的每一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性都能被精确地加以描述,使得机器可以对其进行模拟”。目前人工智能不但包括生理、心理、数理等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而且涉及哲学、文艺、宗教等领域的道理。
1997年,IBM“深蓝”的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证明了在有限的时空里“计算”可以战胜“算计”。当前人工智能的概念似乎有些过热,虽然过去几十年中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实际上我们发现人工智能都还仅能应用在诸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单一领域,当前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还只是量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标准。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的一门学科,所以人工智能也可以说成人机环境系统交互方面的一种学问。饱含变数的人机环境交互系统内,存在的逻辑不是主客观的必然性和确定性,而是与各种可能性保持互动的同步性,是一种可能更适合人类各种复杂的艺术过程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当前人工智能所欠缺的。
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难点还在于对认知的深层次解释与构建方面,而研究认知的关键则在于自主和情感等意识现象的破解。然而由于意识的主观随意和难以捉摸等特点,使其长期以来难以获得科技界的关注。但现在正逐渐发生转变:研究飘忽不定的意识固然不符合科技的尺度,但把意识限制在一定情境之下呢?人在大时空环境中的意识是很难确定的,但在小尺度时空情境下的意识却可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小题1】下列对文中“人工智能”的历史,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的起源是文艺复兴时期莱布尼兹等人将理性的思考系统化为代数学或几何学那样的体系。
B.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加快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也使让机器人思考的想法成为了一种可能。
C.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涉及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同时,也已涉及了哲学、文艺等领域的道理。
D.目前人工智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应用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当前只有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机器人科技的发展才能有所发展。
B.由于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的一门学科,所以人工智能也是人机环境系统交互方面的一种学问。
C.IBM“深蓝”的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证明了在有限的时空里“计算”可以战胜“算计”。
D.人工智能在很早就被人提出理论的可能性,但真正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久。
【小题3】请根据文意,概括今后人工智能应该在哪些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字拥有强大生命力”原因的一项是
A.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充分体现了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B.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也正是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
C.“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汉字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成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正是汉字自身系统不断调试和完善的表现。
D.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就崇尚文字的国度里,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取代的,这是汉字得以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B.汉字字词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可以使不同方言区之间能够做到统一交际,如果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就做不到这一点。
C.早期汉字,表意形象而又优美,这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汉字从象形到形声,由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有效满足了语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使得汉字长期充当交际工具成为可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字早在西周时期成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汉代还将汉字的书写要求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都说明汉字自古就受到足够的重视。
B.我国自古以来方言众多,如果没有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的汉字,不同方言区文字就可能出现分裂,最终导致中华文化的分裂。
C.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而且我们已经看到汉字很快就要充斥全世界。
D.汉字陆续远播并逐渐形成了覆盖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汉字文化圈”,说明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支撑了中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