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去年十月里的一天,我在洪泽湖畔继续我的寻访古树之旅。在一家小酒店用早餐时,无意听到百里外的项羽故里有两棵古树,下午即驱车前往。这里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来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古朴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这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国人知道项羽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一篇《项羽本纪》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树起了一个英雄,从此国人心中就有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楚霸王。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现在这棵九代“项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树身带着一团翠绿的披挂,轻扫着蓝天白云。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像一条黄龙一样滚来滚去。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坑(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逞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这是民间的海选,与政治无关,与成败无关,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但项羽毕竟是曾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于是他又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看出来,太史公是以热情的笔触、惋惜的心情刻画这个人物的。后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
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树。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为我们留存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说,项羽“成了一面历史的镜子”。 那么镜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概括并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2 11:1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地中海地区的金崇拜源远流长。六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用天然金银合金做装饰品,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男女贵族开始带金饰,四千五百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王朝时代出现了金链.黄金制品是西方古代文明的象征。最近,新疆伊犁的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约四千年前的包金耳环,进一步证实了金器由西向东传播的途径,东亚地区还没有发现同时期的黄金制品。夏商两代约一千年,中国境内出土黄金总共仅千克。二里头遗址和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铜器,没有金器,表明金器还不是夏商王朝崇拜的重要对象。美国学者艾玛•邦克解答了中国黄金之谜,认为中原地区的黄金制品是商代开始通过周边民族传播而来的,战国时代才成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
中国文明是东亚文明圈的核心。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东亚文明圈通过新疆等草原地带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有了间接沟通。小麦、绵羊、黄牛和冶金术等在中国的出现是青铜时代东西方接触的结果。草原的高牧文化也和东亚文明保持互动,这种沟通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形成。商代迎来驯化马牵引的轮辐式战车,周代又学会了骑马放牧和作战。游牧王国相继在欧亚草原涌现,欧亚大陆南北两大经济地带对抗加剧,经济形态的对立和互补也使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交流更为深入密切。
黄金作为草原地区储存财富的等价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自青铜时代以来中亚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2000年,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乌尤克盆地发掘的阿尔赞2号坟冢,埋葬斯基泰贵族夫妇2人,出土金器5700多件,总重20公斤,绝对年代在公元前7世纪。马背民族崇拜太阳神,而能呈现太阳光芒的正是黄金。他们从阿尔泰山获取巨量黄金,打造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通于欧亚草原。草原丝绸之路又称“黄金之路”。
佩戴黄金饰品的习俗夏商之际从中亚草原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周代中亚草原游牧部落贵族的标志性特征黄金装饰的人身饰品、武器、马具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并在战国晚期融入中原造型艺术中。汉代输入中国的金银器主要有凸瓣纹银器与水波纹银器,这些都是西亚波斯流行的装饰手法。西方的金银器也传入中国,1988年甘肃靖远出土的希腊罗马风格银盘,周围为宙斯十二神,盘中间酒神巴卡斯持杖倚坐在雄狮背上,人物突出醒目。唐代是中国金银器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与当时吸收外来文化有密切关系,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中土仿制品。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窖藏,“胡汉交融”的风格明显,而鎏金浮雕乐人八棱银杯的西方艺术风格异常明确。
公元初年,古罗马著名人物老普里尼记载罗马帝国与东方贸易中支付了大量的黄金,丝绸与黄金等价。《管子》:“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先王……以珠玉为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在中国文化中比黄金和丝绸更贵重的是美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崇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底色,金崇拜又增加了光彩。因此,中华文明成了复合文明。
(摘编自易华《金玉之路与欧亚世界体系之形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四千年前,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便与作为东亚文明圈核心的中国文明有了间接的联系。
B.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来象征地位和权势,这类习俗在夏商之际传入了中国。
C.马背民族斯基泰人从阿尔泰山获取巨量黄金,打造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通于欧亚大草原。
D.中国唐代的金银器发展迅速,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本土的仿制品,这与当时“胡汉交融”有着密切关系。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新疆伊犁地区的阿敦乔鲁遗址曾经出土了大约四千年前的包金耳环,而东亚地区在同一时期并没有发现黄金制品。
B.东西方的接触使小麦、绵羊、黄牛和冶金术在青铜时代传入中国,而华夏文明是草原文化和东亚文明沟通互动的结果。
C.在古罗马帝国与东方的贸易中,与丝绸等价的黄金被大量用于支付;而在草原地区它却作为财富的等价物被大量储存。
D.《管子》记载:“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这说明黄金在两千年多前已经作为价值的尺度,具有了货币的性质和功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金制品经草原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入中国周边民族地区,战国时代成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华夏金崇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B.随着游牧王国在欧亚草原涌现,欧亚大陆南北两大经济地带对抗加剧,这成了文明冲撞融合的契机,为文明远播扩展提供了动力。
C.李白《行路难》诗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句子,可见在国传统文化中,黄金也曾获得与美玉同等的地位。
D.“丝绸西输”震动世界,“黄金东来”润物无声,将两者相结合能全面系统地理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和欧亚大陆文化的交流历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小题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气泡饮料对健康有害吗?
估计多数人都认为气泡水对身体有害,但这种说法真的有理可依吗?
还是先从胃说起吧。碳酸饮料是通过向水中加压充入二氧化碳制成的,因此含有一种弱酸性物质—碳酸。如果你大量摄入这种饮料,就会打嗝或消化不良。但如果适量饮用呢?它仍会伤害你的消化系统吗?
在一组小规模的双盲随机测试中,经常消化不良或便秘的病人在15天的时间内分别饮用白开水和气泡水。之后他们接受了一系列体检。喝气泡水的一组人的两种病情都有所改善,而喝白开水的一组则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你饮用大量气泡水,或许会感觉胃胀。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我们反而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副作用,让它为我们所用。他们让一组女性禁食一晚,然后缓慢饮用白开水或气泡水。结果发现,只要饮用250毫升气泡水,就会释放出900毫升气体。意料之中的是,这些女性的胃部都略微膨胀。但她们并没有感觉不适,而由于气泡水会增加饱腹感,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饮食过量。
2006年,研究人员对2500名志愿者饮用的饮料类型展开了详细研究。他们发现,每周饮用3次可乐味碳酸饮料的女性,其髋骨的骨密度较低。其他碳酸饮料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假设:这种影响很可能源自咖啡因和磷酸的作用,但后者尚未被人类充分理解。10年后,人们仍未就碳酸饮料影响骨骼健康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由此可见,喝气泡水似乎不会对骨骼和胃产生不利影响。但牙齿呢?任何的酸性物质都会腐蚀牙釉质吗?可能未必。
欧文斯对比了不同碳酸饮料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关键不仅在于饮料本身的pH值,还在于在唾液和其他可能影响酸度的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这种饮料能够保持多高的酸性——也就是所谓的“缓冲能力”。一些碳酸饮料会破坏牙釉质的硬度。杰恩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他将提取出来的牙釉质在不同的软饮料中分别浸泡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发现牙釉质开始腐蚀。
甜味碳酸饮料的腐蚀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 。一项案例研究显示,一名25岁的银行职员的门牙在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后被腐蚀了。他之前曾经连续 4年每天喝0.5升可乐,之后的3年将数量增加到每天1.5升,外加一些果汁。但这也取决于你喝饮料的方式。这位男士每次都会将饮料在嘴里含几秒钟,细细品尝味道后再咽下。瑞典研究人员比较了短时间啜饮、长时间啜饮、大口吞咽和吮吸几种摄入饮料的方式后发现,饮料在口腔里停留时间越长,口腔的酸度就越高。但如果你通过吸管直接将饮料吸入口腔后部,那么产生破坏的概率就低得多。
研究显示,气泡水的酸性只有甜味碳酸饮料的1%。所以,添加味道的气泡水不会像白开水一样无害。 2001年,伯明翰团队检测了7种不同品牌的气泡矿泉水,然后将其泼到离体牙齿上查看反应。他们发现,气泡水的pH值在5到6之间,而白开水的pH值为7,呈中性。换句话说,气泡水的确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呈弱酸性。但这种弱酸性饮料的腐蚀作用却仅为其他一些碳酸饮料的1%。当然,口腔的环境与广口瓶不同,但目前看来,有关气泡水会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并不确凿。
所以,对于不想再喝白开水的人而言,虽然气泡水呈弱酸性,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它会对你的骨骼、胃和牙齿构成伤害。但如果你不想冒险,那就尽量不要让它接触你的牙齿,下次有人问你“白开水还是气泡水”时,或许你还应该要一根吸管。
【小题1】下列关于“碳酸饮料”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大量摄入含有弱酸性物质的碳酸饮料,人的消化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出现打嗝或者消化不良的现象。
B.一些女性的髋骨骨密度受到影响,原因是每周饮用的碳酸饮料相对较多,而饮料中的咖啡因和磷酸可能是诱因。
C.甜味碳酸饮料的腐蚀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饮料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口腔的酸度就会越高。
D.不同碳酸饮料对人体会产生不同影响,这既与饮料本身的pH值因素有关,也与这种饮料能够保持多高的酸性有关。
【小题2】下列有关“气泡水对人体影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喝气泡水对经常消化不良或便秘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而喝白开水的病人则没有任何变化。
B.气泡水通过吸管被直接吸入口腔后部所产生破坏的概率低得多,是因为这样使水无法在口腔停留进而形成危害。
C.与甜味碳酸饮料相比,气泡水的酸性相对来说更低,由此可见气泡水对身体的影响非常有限,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D.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呈弱酸性的气泡水会对人的骨骼、胃构成伤害,但为安全起见,应该尽量避免它接触牙齿。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过量饮用气泡水会让人感觉胃胀,但是人们可以适当利用这种副作用来达到避免饮食过量的目的。
B.2006年研究人员对2500名志愿者就不同类型的碳酸饮料对其骨骼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但人们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C.决定牙齿是否被腐蚀,主要是取决于喝饮料的方式,采用短时间啜饮摄入饮料的方式对人产生破坏的概率低得多。
D.无论是甜味碳酸饮料,还是弱酸性的气泡水,对人都会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白开水的pH值呈中性,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都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但是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却具有很大的不同。
B.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C.中西方美学艺术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强调抒情;西方文学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强调叙事。
D.西方文化强调“二元对立”,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得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造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文层次非常清晰,在论证过程中大量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将原本抽象的美学原理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B.文章开篇将中西美学的显著不同进行对比,说明中国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美学更多地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C.第二段作者论证了中国美学强调抒情与西方美学注重写实的差异,接着又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文学的源头不同。
D.文章在谈及中西方文化的区别时,表明西方文化的弊端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中国文化则强调“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属于爱情悲剧,但《梁祝》化蝶的结尾纯属虚构,让这出悲剧的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都大打折扣。
B.因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所以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抒情诗歌主要任务就是表现、抒情和言志。
C.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和写实,《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是相同的,但是迥异于我们的抒情文学。
D.中西方文化本身并无优劣之分,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四(3月1日)表示,该国计划对进口钢材和进口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高额关税,并预计在下周签署正式法令。不过,美国此举可能会引发全球最大钢、铝生产国中国的反击,中国商务部周四发布声明称,对美国贸易政策议程“严重关切”。
周四早上,特朗普在推特上说,“美国的钢铁和铝行业已经被几十年来的不公平贸易和世界各国的糟糕政策摧毁。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陆克文周五(3月2日)在接受采访时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关税后,中国有“一系列机制”可以作出回应,选项可能包括对美国出口至中国的食品和牛肉实施报复,对波音公司采取措施,或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应对针对在华经营美国企业的监管申诉。
同时他还表示,钢铁关税计划将给美国的盟友造成“附带伤害”,韩国和土耳其的主要出口市场都是美国。如果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上千亿美元商品被征额外关税,中国同时采取一定程度的报复措施,或将拖累中国经济增速未来一年半左右时间放慢最多0.5个百分点。对于是要在贸易行动方面与美国展开较量,还是出于对美关系的战略重要性而息事宁人,中国可能存在分歧。
日本《呼声》月刊9月号(提前出版)刊发京都大学副教授柴田桂太的文章《目标:美中欧的调停人》,称特朗普总统高举起他一直宣称的贸易保护主义旗帜,点燃了贸易战之火,日本政府迄今采取对美中欧之争袖手旁观的态度,但是日本企业的供应链,恐怕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贸易战绝非可以隔岸观火的事情。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拟专门对华征收进口钢铁和铝的高额关税,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在对外贸易中遭受了不公平贸易,需要争取更自由、公平和明智的贸易。
B.美国宣布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妄加指责中国的经济模式和相关政策,中国对此表示“严重关切”,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加剧。
C.假设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被征额外关税的数额将会扩大,若中国同时采取一定程度的报复措施,或将拖累中国经济增速。
D.针对美国的关税计划 ,中国可能将采取一定程度的报复措施,在贸易行动方面与美国展开较量,也可能出于对美关系的战略重要性而息事宁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看,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材和铝全面征收关税,并采用最严厉的征收力度,这不仅会对中国造成打击,连美国盟友也会被“附带伤害”。
B.从材料二看,美国此次对进口钢铁和铝开征关税的决定,使本土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股市受挫,股市面临的压力是对有关关税政策的回应。
C.美国在中国首席经济顾问计划会晤特朗普的高级经济团队的这一天,宣布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表明美国贸易政策具有极大不确定性。
D.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日本企业的供应链恐怕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日本政府放弃袖手旁观的立场,介入贸易战的调停是可能的。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