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 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 月 7 日上午,2018 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 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 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到,科 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当然我很高 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 疑是有益的。”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 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 2018 年 6 月 8 日消息)
材料二
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主要差距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
(表格于 2012 年 2 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 年 11 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调查显示,有 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 15 万册。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 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 21%和2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 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国内 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刘慈欣连续 8 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 10 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 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三 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 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 2012 年 2 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 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一直有作者问 ,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 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 必须有人文精神。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 现。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反过来,科学题 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 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 年第 3 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 想。
C.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 本身。
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 水平。
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 现。
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 立。
【小题3】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5 09:4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代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奉行“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的政策,在政治、军事、财政、法律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在这些制度当中,对刑事审判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宋朝“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建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同时,也呈现出其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独特性。
县是宋代的基层行政和司法单位,只能审判杖以下的刑事案件,而对徒罪以上的案件仅作预审,查清案情后,将犯人、证据等报州复审判决。知县拥有县内审判权,主簿协助知县审理案件,县尉负责抓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但不参与审案。宋代州一级的行政区划中,
知州为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司法长官。其下设判官、推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等职,负责司法事务。北宋初期,州拥有徒、流罪及部分死刑的终审权。宋神宗元丰后,州判决的死刑案的终审权归于路级的提点刑狱司。在州一级的审判机关内部,实行审和判分离的“釉谳分司”制度,即州的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在开封府则为司录参军)负贡确定事实及案件的具体审理工作,而州的司法参军(在开封府为法曹参军)负责“检法断刑”,即根据已定事实确定应适用的法律条文,最后由知州作出判决。
宋代在州之上的路级行政区划中,设提点刑狱司,专段负责审查监督地方案件。提点刑狱司始设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后废,至宋真宗景德四年复置为路级常设机构,当时规定任提点刑狱官者不仅要巡查所部州县,监督复核刑事案件的审理情况,还负有弹动速法的司法官员之。宋代路级机构除主管司法的提点刑狱司外,尚有转运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统称监司。这四个司在职能上有制重,但同时都拥有司法监察权,因此,州司法官员不仅受到主管司法的提点刑狱司的监督,而且还受到其他监司机构的监督。同时四司之间还要相互监蔡,防弊之网不可谓不严。
宋代中央的司法机关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宋初时,大理寺负责断决全国各地上报的案件,再移送审刑院复审,之后将结果上报朝廷。宋神宗元丰元年复置大理狱,恢复了大理寺的审判职能。大理寺分设左断刑、右治狱两个系统,左断刑掌管大辟以下疑紫及命官、将校罪案的审理,右治狱负责京师百司之狱。刑部主要负责复核全国的已经判决的死刑案件。宋太宗为防止大理寺与刑部之间不能相互监督纠错的弊端,曾专门设置审刑院规定凡大理寺断决并送刑部复审的案件,都要再送审刑院复查,审刑院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从外部监督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本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职能是监察文武百官,包括司法官员。同时,御史台也具有审判职能,主要负责审理官员犯罪案件、诏狱、各级上报之重大疑难案件等。
除宋太宗设置审刑院对大理寺和刑部进行监督外,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还专门设置了纠察在京刑狱司,从司法系统外部对包括御史台在内的中央及京畿司法机关进行纠察监督,如被纠举的机关有异议,则中央另外委派其他司法机关审核决定。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其中对刑事审判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了对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
B.宋代县只能审判杖以下的刑事案件,对徒罪以上的案件仅作预审,只有州以上司法单位才可能拥有死刑案的终审权。
C.宋代路级司法机构中设置四司,四司虽然职能上各有侧重,但都拥有司法监察权监察司法官员的同时也相互监察。
D.大理寺和御史台是宋代中央具有审判职能的两个司法机关,而刑部主要负责的是复核全国的已经判决的死刑案件。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神宗元丰元年以后,大辟以下的疑案命官、将校的罪案及京师百司之案的审理由大理寺负责,不属于刑部的职能范围。
B.就司法职能而言,县尉负责抓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而知县可以审判权限范围之内的案件,主簿只是协助其审理案件。
C.宋代州里实行“鞫谳分司”制度,确认案件事实、审理案件,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作出判决,这些司法程序分别由不同的官员负责。
D.御史台作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审理官员犯罪案件、诏狱、各级上报之重大疑难案件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司法制度的建设中,宋朝建立了司法系统自我监督纠错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司法系统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B.在宋代尽管具有死刑判决权的机构有州、路级提点刑狱司及其以上的司法部门,但最终都要报刑部复核审批,才能最终执行死刑。
C.地方的提点刑狱司、转运司等监司,中央的御史台等监察机构为宋代刑事审判监督机制和司法公正提供了机构保障。
D.审刑院和纠察在京刑狱司作为独立机构主要职能是从外部监督大理寺、刑部及包括御史台在内的中央及京畿司法机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
蔡 东
海德格尔行动筹划了已有半年,总是快成了,到底又没成。
以前,周末的时候,身为科大哲学老师的乔兰森喜欢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跟学生聊哲学,他说话不紧不慢,很随意地引述原典,一派闲逸迷人的风度。
那会儿,他才四十出头,圆寸发型很精神,身材又瘦高,站起来在阳台上踱步时,一步一步,像风吹动起铜管风铃,连脚步声都是清脆的。即使当着学生的面,她看他的眼神里也掩藏不住爱意。
说起来,她也算个热衷于家事的女人,兴头上跑几个超市买材料就为做一道程序烦琐的新菜。但现在大部分时候,她提不起兴致来,日子一天一天失去了柔韧性,心绪没来由就是恶劣无比。她听到了日子发出的声音,规律的让人听久了会发狂的声音。
现在,周素梅准备陪着丈夫,在回放里一集一集地找《天天饮食》看,看烦了就换成《西游记》。感谢电视,要是没有电视,这几年她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谁知他说不看,没什么好看的。
她说:“要不,就睡会儿觉去?”他茫然地摇摇头,说:“我想做个木匠。”
生病后,他说话就没头没脑地,但今天这句话还是让她愣住了。木匠?做了三十年夫妻,她还是第一次听他说起,他想做个木匠。
她看着丈夫,此刻的他,是裸露的,诚实的。藉由脑部的萎缩退化,他再度成为长不大的孩童,那段幽密的记忆突然开始放光,纤毫毕现。
她点点头:“我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你是想做个木匠。”
她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
她说:“兰森,我等着给你买点做木工活的材料;眼下,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我想一个人出去待一待,放个假,放几个小时的假,你能听懂吧?”
乔兰森点点头,他说:“马颊河的木匠最好。”
演唱会八点开始,她第一次看演唱会不熟悉情况,想着还是早去为好。她从储藏间暗格里取出麻绳,捋几圈挂在胳膊上,又搬出那把半年前她找遍家具卖场才寻获到的宽大舒适的座椅,跟沙发并排放好,确保椅子跟电视机之间的距离合适。
他看到崭新的木椅子,很欢快地坐上去。她赶紧抻着麻绳,把他拦在椅子上,先系上一道。接着捆胳膊,木椅子棱多,很容易穿梭打结,最后是绑住两只脚踝。打结的扣是死扣,但绳子绑得松,怕勒疼了他。
熟练,迅捷,闪电行动。她半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
看着她忙活,他一直笑,说:“你先绑我,一会儿我还要绑你。什么时候换?”
乔兰森终于被她绑在了椅子上。海德格尔行动,筹谋多时,大功告成。
她低声说:“我寸步不离地看护你,时刻提着心,在超市里买袋盐也担心,往购物车里放完东西,一回身你已经不见了。”
“我真的受不了,受不了了。”
她拿起皮包,检查了一下演唱会门票。挎上包,换鞋,开门,她听见他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你要走?”
她说:“我出去一下。”他继续问:“去哪里?”她背对着他,说:“你看电视吧,《猫和老鼠》。”
她迅速关上门,乘电梯来到楼下。经过天井时,她的步子慢了下来。她控制不住地想象家里的画面。也许,乔兰森正低着头,身子往前挣,想从木椅子上挣脱出来。就算他从麻绳里挣脱出来又如何,他被幽闭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脸上是智识诡异消失的蠢样子,不能思考,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件小事。
她猛然睁开眼睛,那只丈夫起名朋霍费尔的、早已被发现摔死在小区天井的白猫侵入进她的行程,这次白猫出现的方式跟以往不同,它不是被抱在丈夫怀中的,也没有躺在地上的光斑里。白猫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跳,摔死在小区的天井内。这幅画面如此真切,就像她亲眼看到过一样,画面里,白猫没有回头,一跃而下。
上楼,打开防盗门,冲进客厅,站在椅子前面。她惶惑地站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出现在家里。他笑了,说:“这么快就回来了?”
她愣了一下,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她回答道:“好玩吧?今天就到这里,先不玩了,晚上我带你去看演唱会。”
她俯下身子去解那绑住他的绳子。
(有删改)
(注)①朋霍费尔:20世纪德国神学家,著有《狱中书简》等。②海德格尔:20世纪德国哲学家。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承担着家庭重负,有责任心的形象。虽然丈夫失智了,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和丈夫,有条不紊地操持着一切。
B.周素梅之所以策划海德格尔行动,是因为她已经厌倦了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想要逃离并彻底摆脱这种生活。
C.小说以富有柔软细腻的叙述,既直面了灰色的人生,又对苦难的人世葆有温情和暖意。语言清新,富含深意,颇具艺术张力。
D.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挑选宽大舒适的座椅、绑绳子等细节,都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心思细腻以及对丈夫的体贴。
【小题2】结合全文,梳理主人公周素梅的情感变化。
【小题3】小说的标题和开头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的用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民族优越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生活习俗和语言行为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功能。提高社会交际的水平是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西方社交礼仪既有一些共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交际双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了解对方的民族特点、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等相关知识,并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对方的生活与语言习惯,求同存异,实现有效沟通的目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平等与等级观念、时间概念、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等,以获得对方的满意和认可。

(选自《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有删节)

【小题1】下面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交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语言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B.加深对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
C.跨文化交际要遵循宽容与尊重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摒弃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D.交际行为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文化认同的含义及其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以及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
B.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指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不良行为的矫治策略。
C.文章解读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出寻求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贶的跨文化交际路径的观点。
D.文章指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如培养、引导文化认同,加强教育,提高社会交际的水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认同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可以融合本民族人们的各种认同,阻止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B.持有民族优越感的人盲目标榜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
C.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相互帮助和协调,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目标、利益,不利于跨文化交际。
D.客观对待对方的生活和语言习惯,求同存异,关注时间概念、语境文化,反对等级观念,都有助于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佛、道二教同传统儒家并称“三教”。三教自并立以来。既相互排斥争斗,也相互吸收、不断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儒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与此同时,佛教精微的义理、道教长生不老等思想对皇帝贵族和一般士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果轮回、鬼神报应又迎合了普通大众的迷信心理。故无论儒家如何抵制,佛道二教的声势和影响日渐扩大,包括小说在内的艺术领域亦受其浸染。

三教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向世俗化推进,以求贴近广大下层民众,扩大影响。这在小说中有大量的反映,《太平广记》载唐代俳优李可及以倡优身份讲论三教,言释迎如来、太上老君、文宣王皆为妇人。将三教所奉教主作为取笑的对象,虽有不敬之嫌,但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以及三教间融洽的关系,而皇帝听罢“意极欢’宽赐颇厚”,也表明统治者乐见三教间和谐共处。

唐宋文言小说中三教思想的融合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小说中收入表现三家思想的故事,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作品中就已有所表现;二是在一则故事中反映出两家甚至三家思想。唐宋文言小说中存在大量有意模糊佛道界限的作品,僧人道士化、道士僧人化。如《广异记·刘清真》中的五台山僧人便是佛道一体的形象。

中国古代的三教融合往往呈现“以儒家为主导,释道二教向其靠拢”的形态,如释道二教都将“忠”“孝”置于教义中的重要地位。唐代佛教类书《法苑珠林》中没有“君臣”“纳谏”“忠孝”等类目,显示了佛教典籍对儒家思想的吸收。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提倡和强调较佛教更加主动,其戒律要求信徒“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可见在三教融合的过程中,忠孝节又等儒家伦理观念同样成为道教价值中的一部分。

释道二教向儒家的靠拢在唐宋文言小说中有诸多袁现,如五代杜光庭所撰《录异记》在“仙”“异人”后设有“忠”“孝”二门,是忠孝观念在道教小说中的反映。在道教小说中有一类因孝而得道成仙的故事,《仙传拾遗》写阳翁伯“事亲以孝”,他的父母死后葬于无终山,他在墓侧“昼夜号恸”,因此感动了神明,最终得结佳偶,双双得道成仙。

宋代三教融合更蠹深入,表现在小说上,就是不少作品中的三教思想浑然一体,无法截然区分。宋代李昌龄所编《乐善录》多辑因果报应之事,它出现于理学昌盛的南宋,受到上层文人的推重,称其“深有益于世教”,反映了当时三教融合已选相当之程度。

(摘编自周瑾锋《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三教合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释道能够融合,是因为佛教敬畏精微的义理和道教长生不老的思想对人们产生了吸引力。
B.唐宋文言小说借收入表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故事等方式,达到了融合三教思想的创作目的。
C.佛教和道教都主动地提倡儒家伦理道德,把儒家的忠孝思想放到了教义中的重要地位。
D.宋代时三教的融合较唐代更深入,其表现是三教思想在小说中浑然一体,无法截然区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介绍三教融合的基本情况,后面四段论述三教在小说中的融合方式及表现。
B.文章第四段是总分结构,前面讲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形态,后面则分别举例加以论证。
C.文章提及魏晋南北朝小说,表明唐宋文言小说收入表现三教思想的故事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D.文章举《录异记》《乐善录》中的内容,论证了唐宋文言小说中“三教合一”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儒家是官方意识形态,对佛教、道教进行了抵制,但这并未阻止佛道二教日渐扩大的影响力。
B.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三教之间~直呈现相互靠拢、相互吸引的形态。
C.从宋人辑录的《乐善录》等文言小说来看,当时三教融合的程度较之于唐代更加深入。
D.了解唐宋文言小说中的“三教合一”思想,有助于今人鉴赏唐宋文言小说并分析当时人的思想状况。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缅怀丰子恺老友
朱光替
子恺是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者之一,含冤去世已一年多了。他在我心中仍然活着,他是个令人难忘的人。
我认识子恺还在半个世纪之前。江浙战争把我在上海教书的一个学校打垮了,夏丐尊把我介绍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英文,那里同事的有夏丐尊、朱自清和丰子恺等人,我们课余闲暇时经常在一起吃酒聊天。我至今还记得子恺酒后面红耳赤,欣然微笑,一团和气的风度,这时他总爱拈一张纸乘兴作几笔漫画,画成就自己制成木刻,让我们传观,我们看到都各自欣赏,很少发议论,加评语。当时我们向往教育自由,为着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久就相继跑到上海去创办一所立达学园和一所开明书店,并筹办一个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刊物《一般》。我们白手起家,经常欣然微笑消闲自在的子恺也积极参加筹备工作,我才看出他不只是个画家,而且也是肯实干的热心人。但是在繁忙中只要有片刻闲暇,我们还保持嚼豆腐干下酒谈天的老习惯,子恺也没有忘记他的漫画和木刻。我常用“清”“和”另个字来概括子恺的人品,但是他胸有城府,“和而不流”。他经常在欣然微笑,无论是对知心的朋友,对幼小的儿女,还是对自己的漫画和木刻,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爱无嗔,既好静而又好动,没有一点世故气。他是弘一法师的徒弟,在人品和画品两方面都受到弘一的熏陶。我在白马湖时,弘一也偶尔来看望他。也曾一度随弘一持佛法吃素。抗日战争胜利后,弘一去世,子恺还不远千里由贵州跑到西川嘉定请马一浮为他的老师作传。当时我也在嘉定,乱离中久别重逢,他还是欣然一笑。我从此体会到他对老师情谊之深挚。解放后不久,他和我都当了政协委员,他每逢开会来京,相见仍是欣然微笑”可是最后一次他的健康和兴致都己不如从前,尽管我们两人是同年,他的“黄昏思想”已比我浓得多了。后来他和我一样受到“四人帮”的无情打击,他的受到人民喜爱的漫画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现在重见天日,我这个后死者只有缅怀他在世时那种忠实于艺术和忠实于师友的风度,不禁有人往风微之感而已。
我先从子恺的人品谈起,因为他的画品就是他的人品的表现。一个人须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刨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子恺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论笑貌,待人接物,无一不是艺术的,无一不是至爱深情的流露。他的漫画可分两类,一类是拈取前人诗词名句为题,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冷玉笙寒》《黄蜂频扑秋千素,有当时纤手香凝》之类;另一类是现实中有风趣的人物的剪影,例如《花生米不满足》《病车》《苏州人》之类。前一类不但有诗意而且有现实感,人是现代人,服装是现代的服装,情调也还是现代的情词;后一类不但直接来自现实生活,而且也有诗意和谐趣。两类画都是从纷纭世态中挑出人所熟知而却不注意的一鳞一爪,经过他一点染,便显出微妙隽永,令人一见不忘。他的这种画风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妥帖结合。
子恺的文化教养是既广且深的。他早年学过西画,所以懂得解剖和透视。他到日本留过学,接触到日本的浮世画和日本文学,曾翻译过一些小说,晚年还译完《源氏物语》这样的巨著。不过形成他的人品和画品的主要还是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他熟悉中国诗词,又从弘一学过书法,下过很久的功夫。他告诉过我,每逢画艺进展停滞,他就练写章草或魏碑,练上一段时期之后,再回头作画,画就有些长进,墨才“入纸”,用笔才既生动飞舞而又沉着稳健,不至好像飘浮在纸上。从子恺的例子我才开始懂得中国“诗画同源”和“书画同源”的道理。
子恺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漫画家和木刻家,他对画艺的功绩,将来历史会有公论。我所惋惜的是他的几十年的画稿已大半散失,仅存的只有青年书店印行的一部《子恺漫画选集》,现在在市上已不易找到。这部选集倒是选得很精,而且是由他本人进行木刻的,我希望关心漫画和木刻画的出版界领导能设法使这部选集再印出来,这不应该是件难事。
【小题1】(小题1)简要阐释画线处加引号的“欣然微笑”一词的表现作用。(5分)
【小题2】(小题2)为什么丰子恺每逢画艺进展停滞时则练章草或魏碑?这给你什么启示?(4分)
【小题3】(小题3)综观全文,简析概括朱光潜笔下的丰子恺形象的特点。(8分)
【小题4】(小题4)文章以“这不应该是件难事”戛然收尾,试结合全文,简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