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①荆轲塔,在河北易县的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②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

③其实,秦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读《史记》的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再现的。

④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是要亡的,天下依然是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竞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⑤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嚯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始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⑥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铃,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注)①延:邀请。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李白的诗句,既有对礼贤下士的燕王的赞美,又有对郭隗的羡慕,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
B.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前后呼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沧海桑田、斯人已逝之感。
C.历史是无法再现的,因此作者认为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官所写的文章都可能有自我的演绎。
D.客观所限,作者虽然最终没有登上荆轲塔,但此番畅想亦让作者的耳畔似有幽幽不止的“历史回声”。
【小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高渐离的故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7 02:3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余冠英先生传略
蔡文锦
余冠英先生,1906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府江南提标中军参将余道生内宅,学名冠英,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 
五四运动中,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编辑了《卧薪尝胆》杂志,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查禁了英货、日货。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改国文系。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8月5日,清华园沦于日寇魔爪,先生一家南逃避难,于9月28日到达昆明。先生在联大任教,生活艰苦,他不仅要走十余里路去授课,还在一家公司做文字工作贴补家用,在坡上种菜。 
在联大,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主编了《国文月刊》。1999年7月17日,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函示:冠英先生学问文章,可谈者多独其抗战时期在昆明主编《国文月刊》对大后方学术之推动极为有功。余先生在联大发表了《信与达》《谈雅》《谈新乐府》等论文,还发表了《潜广新乐府》,运用新乐府的艺术手法愤怒声讨日寇与汉奸的罪行。 
1945年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发生,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被害。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抉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在了人民一边。他参与组织对闻一多先生的公祭,是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委员。 
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先生任国文系教授,并主编《语言与文学》,其间发表了《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谈〈西洲曲〉》等论文。 
风雨如晦,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先生等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先生名列其前,虽每月损失数百万法币,影响家庭生活至巨,但仍义无反顾。朱自清先生病殁,他写了《佩弦先生性情嗜好和他的病》,并任朱先生文集编委。
1952年先生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资深研究员,后任该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上世纪50年代先生有《乐府诗选》《诗经选》《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著作行世。《中国文学大辞典》等书对《乐府诗选》有高度评价。《诗经选》被公认为《诗经》选注本的代表性的成果,《中国诗歌大词典》云:此书为解放后较早,较有权威性的《诗经》选注本。 
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是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总负责人和上古至隋文学史的主编,该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具里程碑式的成就,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材。 
1966年8月12日,文学研究所的老专家全挨批斗。我去探望先生,他在天井里拔草,见我来了,让进客厅:文锦,士可杀不可辱,为国家研究学术何罪之有?可如今我们这批专家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斯文不如扫地!我想到死!我立即说:伯伯,你不能死!他一挥手:是啊,我不能死!《唐诗选》才编好,郑西谛先生曾要我编一部《中国大文学史》。1978年,《唐诗选》经修订后出版,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最佳选本。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在完成种种行政、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和秦汉文学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顾问,无论是所里的工作还是文学方面的研究,他都做得很好。尤其是1981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
1995年9月2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
(摘自百度百科)
②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
(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B.上世纪50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
C.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
D.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
E. 余冠英近90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文革时期。他去世后,墓碑上的四个大字”天地悠悠”耐人回味。
【小题2】作为一代学人,余冠英的一生和时代紧密相连,他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精神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喜欢暴风雨

周启垠

①移居北方多年,虽然生活的历程中不时有暴风雨出现,但是大自然的风雨少了。

②我喜欢暴风雨。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从不畏惧与一切猛烈与狂热的东西挑战。记得小时候在南方老家,每到夏天,暴雨时常出现,虽因居乡村,没有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但有过“山雨欲来风满楼”情怀。那种暴风雨将来未来,将下未下,天空低沉又透着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潮与湿的感觉,给人的身心是一种美好的洗礼。那种洗礼比风在横吹,雨在狂泻给人洗礼要干净惬意得多了,如果是诗人,把那经历的一瞬间孕育成诗,一定是美妙的篇章;如果是音乐家,把那一霎那用飞扬的音符来表达,那一定是优秀的乐曲。如果是哲学家,我想,用他那缜密的哲学思维来分析那短暂的爆发之前的孕育,肯定能抽象出无比精彩的哲理。

③母腹在躁动。那是天与地融合一起的母亲之身在临盆前躁动。

④生命在舞蹈。那是大静中寓示着大动的舞蹈。看不见舞者、舞裙、舞鞋在黑云的滚动中隐隐露出了雏型。

⑤我喜欢那一刻。回味那一刻就有一种冲动在我的血液里碰撞,想起那一刻,那赤脚少年不在乎一切的奔跑就回到我从前的视线。山有些摇动,那稳固的大山是摇不动的,可大自然的造化用那种氛围把大山好像摇动了起来;树有些起步的感觉,树落地生根,是不能在大地上迈步前进或后退的,可那一刻,树招手又摇手,点头又低头,树枝倾斜,树干腾挪,树好像迈开它久已不动的身躯,到更好的地方去;最吸引的人的是鹅啊鸭啊在池塘或村口跑来跑去,发出了叫声,像在呼喊着什么,又像是欢呼高歌着什么。

⑥我在那一刻曾经把头顶的天空想象成了一口大锅,担心着那锅掉下来,把自己紧紧的扣住。不过我记得经历那种感觉的年月,我的生活正处在贫困线以下,每天为衣食而忧,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如果天空真是锅扣下来,煮 好了无限的粮食,那生活就不愁了。不过,天从来没有扣下来,而只扣下那弧形下一片暗黑的感觉。

⑦接着暴风雨真的要来了。一道闪电,一声盖顶的霹雳,霹雳过后又好像有巨人在天空的黑云之上疯狂地走动,滚滚的声音要淹没一切,最终又无力地消失。雨下起来,那是瓢泼大雨,如同巨大而结实的天幕被撕开了,天上所有的水流都倾泻下来,那种倾泻是一种喷射,哗啦啦的声音像出膛的子弹发出的声音一样,密集地连成一个整体,将世界吞没有。

⑧那雨水扑打在屋顶上,扑打在墙上,扑打在窗户内探出的眼睛里。

⑨那雨水扑打在山岗上,扑打在树枝上,扑打在岩石上,我亲眼看见过一块岩石在雨水的扑打下碎裂,那翻滚的碎石如过江之鲫转瞬消逝。

⑾那雨水扑打在桥上,扑打在桥礅上,扑打在河里,那河水暴涨,河水泛起了巨大的水花,如某种战争的脚步在奔跑,如某种敲击的鼓点激烈溅出关不住的声响……

那暴风雨真是美妙极了!我曾在暴风雨到来之初抱着脑袋往家中狂奔,我也曾在暴风雨最大的时候从家中冲出,经受激情沐浴,那两种感觉不一样,但两种感觉都让我无法忘怀。

⒀当暴风雨进入尾声,那是一首诗进入了结尾,那是一篇文章进入了收束,那是一支曲子进入了最后的乐章。最好的暴风雨都有最好的尾声,不可扼制的节奏变成了有些舒缓的旋律,像催眠曲,如果是失眠的人在那时候入睡,肯定能酣然进入梦乡;像恋歌,如果是进入忘情境地的一对恋人,那时候不会音乐也会哼出美妙的深情小调。那余味无穷的结尾很美,用一颗美丽的心灵去体会,那种美无可比拟。

⒁多年以来,我已离开了暴风雨的南方,我只能在人生的起落中感受一种命运的暴风雨,虽然艰难与痛苦常常袭击我的心灵,但那人生的暴风雨,让我同样体会出:人类,生存着很美。

【小题1】文中第①段划线句“虽然生活的历程中不时有暴风雨出现”与第⑿段“那暴风雨真是美极了”中的两个“暴风雨”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题2】阅读第⑦—⑾段,作者描写暴风雨时,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喜欢“暴风雨”的原因。
【小题4】选择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暴风雨的描写,抒写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B.文章认为自然界的暴风雨是美的,人生当中的暴风雨也是美的。
C.作者赞美的是自然界的暴风雨,而对人生当中的暴风雨则持排斥的态度。
D.文章写了两种暴风雨,自然界的暴风雨是实写,人生的暴风雨是虚写,而写实是为了写虚。
E.文章语言优美,清丽柔婉,娓娓而来,似小桥流一般可爱。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八月的车前草

简平

①八月,这是最热的时期,所以知了叫得特别响:“热死啦!热死啦!”那时候,我们新村里有好多树的,知了就躲在树上的繁枝密叶里,不知疲倦地歌唱,响彻天地。我们这些男孩被吸引住了,都想爬到树上捉一只知了回家养着。
②可是,不是人人都有爬树的本事的。班里块头最大的大模子拍着胸脯说,你们看我的!说着,他往两个手掌里各吐了一口唾沫,然后用手臂和脚掌紧贴树干,试图也做出青蛙蹬腿那样轻巧而敏捷的动作,可他试了几回都没成功。这时,我们班最瘦弱的“老病鬼”站出来说,其实,捉知了用不着爬树的。
③老病鬼有过敏性哮喘,这病一年四季说发就发,根本不知道究竟哪个是过敏原,吃了鱼会发,闻到油漆味会发,摸摸鹅卵石也会发。哮喘发作起来时,他的喉咙里就像拉风箱一样,嘶啦嘶啦地响。因为生病,他来上课的时间不多,所以大家不大想得起他来。虽然他不大来上学,可他很想让我们告诉他班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语文数学都教到哪里了,但我们对他却心不在焉,不太搭理。有件事我不太明白,老病鬼看见我吃冰棒的时候,两只眼睛会盯着我,我问他你想吃吗,他摇摇头说,他不能吃冰棒,一吃就要发哮喘的,但他却央求我,不要把冰棒棍扔掉,让我吃完后送给他。
④我们问老病鬼,不爬树那该怎么捉知了。没想到,他居然头头是道,说只要在晾衣服的竹竿上粘上面团,然后去粘停在树上的知了就是了。我们连忙问,怎么去弄面团呢?因为那时面粉是定量供应的,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他想了想说,他去找他奶奶。因为平时他发病时不想吃饭,只吃些馒头,所以,他奶奶用籼米跟别人家换了一些面粉。他说,他回家去让奶奶和面做馒头,到时,趁她不注意,将面团偷出来分发给大家。我们吩咐他现在就回家去,缠住他奶奶做馒头。大模子还说,要是你奶奶不肯,你就立刻发作哮喘,倒在地上,嘴里吐白沫。我说,他是哮喘,又不是羊癫疯。
⑤我们将信将疑地跟着老病鬼一起走了。他走进自己的家里,而我们则蹲在他家的窗台下面。他家的窗子外面,长着一丛车前草。这时的车前草还没结子,正在开花。车前草的花不是那种大花朵,没有一片片的花瓣,说是花,不如说是粗粗的草,看上去让人想到女孩子的小辫子。车前草的花也没有五颜六色的浓彩,就是淡淡的绿色,草色青青,草香浅浅。我们一边抚弄着车前草,一边竖起耳朵探听窗子里面的声音。
⑥一切顺利。不多会儿,我们已经每人拿着一根晾衣服的竹竿在新村里的树上扑来扑去,竹竿顶头都糊着小面团,一看到树上的知了,立刻粘上去。这个捕蝉神器真是非常管用,不消多时,我们个个都捉到了知了。
⑦我到家后才想起来,还没有给知了准备好“蝉窝”呢,于是,只好放进了饭罩里。我一动不动地守着知了,期待它发出嘹亮的蝉鸣。可是,这只知了却一声不吭。
⑧傍晚的时候,大模子到我家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笼,里面放着他先前捉到的那只知了,知了正在鸣啼。大模子看了看我放知了的饭罩,不由得大笑,说我是用炮弹打蚊子。接着,他又将手伸进饭罩,抓住知了看了看。这下,他笑得更响了,甚至还弯下了腰去。“哈哈哈哈,你捉了一只不会叫的知了!”“你怎么知道它不会叫?”“哈哈哈哈,它是雌的,不是雄的!”我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会鸣叫的只是雄性的知了。大模子笑着而去,而我蓦然间泪水上涌。
⑨那天晚上,老病鬼来了,他佝偻着后背,脸色灰白,喉咙里拉着风箱。他告诉我说,他又发哮喘了,他奶奶说一定是知了过敏,随手就把他的知了连笼子扔出了窗外,他不顾奶奶阻拦,跑出去捡了回来。他还说,他一直希望我能多跟他说说话,在他听到大模子说了我的事后,他想把自己的知了送给我。他说,他一直在等候,希望这是一次机会。他将一只精致的四四方方的笼子放在我的面前。笼子里的知了在大声歌唱。忽然,我瞪大了眼睛——那只笼子竟是由三四十根冰棒棍叠架起来,然后用橡皮筋绑紧的,上面还沾有车前草的叶子。
⑩许多年过后,我才知道,车前草原是有“花语”的。车前草的花语是“留下足迹”:它太不起眼了,所以期望人们能够注意到它的存在,并在它身边留下足迹。我想,其实,车前草自己也留下了足迹的,它的足迹便是耐心的等候,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份等候有时太过艰难和漫长。
【小题1】分析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2】文章多次写到“大模子”,有哪些作用?
【小题3】题为《八月的车前草》,全文写车前草的笔墨却不多,构思独具匠心,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小题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兼容
岳双喜
①阿里巴巴金融对小微企业实行贷款,目前已有几十万家用户借助这个平台完成了贷款。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不断蚕食,传统金融行业如果不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将会很快被时代抛弃。实际上,信用模型的建立并非偶然,它受到技术、资金、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其中最易被忽略、但却最关键的因素则是社会关系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成功企业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诚信资本原始积累,腾讯微信从一开始的大量用户社会关系诚信资本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渐发展,先是社交平台后来发展到支付平台,最后是理财,最终涉足金融领域,这些都和社会资本初步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社会诚信资本,才会有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针对金融服务领域,社会关系的诚信资本能够提升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有效降低违约率,降低交易成本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需要被银行所重视。
③虽然小微企业的年均银行贷款金额的攀升速度比较快,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满意度仍然很低。对于信贷来讲,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有着较大差距,普惠信贷重视社会性和公益性,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等的融资难问题,而传统金融则注重营利性。中小企业贷款,由于抵押担保的信用程度比较低,信息出现了极大的不对称,贷款机构的风险成本相对而言较高。此外,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一般较小,因此,在以营利为目的的传统金融,显然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政府为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采取了多种奖励措施,但是仍旧不能有效弥补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
④营业点数量少、业务经理人数有限是国有银行推行普惠金融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但是互联网的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为普惠金融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几年,银行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缺乏主动性,加上完全脱离了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新的、操作更为便捷的支付形式的出现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急需借助互联网来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应对互联网金融下几何级增多的客户量。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同时紧跟互联网潮流开设了各自的银行微信公众号。
⑤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开放与连接。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难点就是信息成本较高,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该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在不断壮大,其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使得供应链金融可以得到高效发展。供应链金融脱离了仅仅针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通过深化和核心企业的合作,结合贸易背景实行真实的审查,在中小企业交易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贷资产基础上,提供配套金融业务。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基础上可以极大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
(选自《互联网金融之问——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统金融行业由于没有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受到互联网金融不断蚕食,即将被时代所抛弃。
B.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均旨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传统金融以营利性为主,而普惠信贷则以社会性、公益性为主。
C.传统的商业银行应紧跟潮流,借助网络实现操作业务平台的扩展,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的同时,还可开设银行微信公众号。
D.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所有难点问题。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①、②两段,以腾讯微信的发展为例,论证了社会关系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无论对互联网金融还是对传统金融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B.文章第③段,对比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的差距,论证了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较大。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优势,论证了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兼容的必要性。
D.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论述了传统金融存在的弱点,是为了阐明现代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聚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后,建立社会诚信资本,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B.政府采用多种办法来推行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传统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考虑到贷款存在的风险与损失,还是处于不情愿状态。
C.传统商业银行急需借互联网开展业务,源自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主动性和完全脱离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便捷的支付形式出现。
D.普惠金融的开展需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供应链金融的高效发展,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深化与小微企业的合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小题1】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