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的定义纷繁复杂,莫衷一是,这实际上折射出文化研究的某种困境。

文化内容无比丰富,研究者不能被动地湮没于其中,而应注重系统和层次,从以简驭繁的实际必要出发,宏观把握文化,归纳是非得失背后的文化理念。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这是通过肯定文化主流目标的积极性对文化作出某种界定。一方面,文化模式通过社会的文化遗传在一代代文化之间传承,每个特殊人群围绕着文化传统而生活,形成独特的文化群体,另一方面,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人类总体上都在致力于美好和谐的不懈追求,有着共通的崇高文化理想。因此,文化模式在不同层次,上体现人的共同文化心理,文化在总体上对人类起到了强大的凝聚作用。

文化传统在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文化传统是累积的,它在文化模式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它是文化进行不断整合的依据。继承文化传统,是发展文化的前提。有效把握文化传统,有助于温故知新。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各个文化领域结晶出来的形式,而形式本质上代表了人们共同认定的文化内容。累积和叠加的文化传统以文化模式、形式、程序的表象存在并发挥作用。形式都是各种事物的大方向的、大轮廓的外在的一种表现,它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开端。如果不从形式入手去触摸文化,那就很难再有其它更方便的依据。由形式再推进一步,就是“程序”。“程序”在戏剧、书法、绘画等文化领域的运用充分证明:文化内涵必须依托一定的形式才能呈现。

在社会关系领域,人和人相处的关系问题,有一些不可改变的法则和规律,中国古代概括为“纲常”,具体体现为社会生活中形成风俗习惯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也就是“礼”。人与人关系状态的关键不在于等级的存在,而是在于等级设定的合不合理。从社会的角度,必须构建人际双赢的关系;从个体的角度说,谁能采取“化”的办法,不患得患失,把暂时的矛盾化开,谁的成就就最高。

人的文化越丰富,人格构成越复杂,心态也就越稳定。在文化活动中,人创造文化,也被文化所熏陶、感化、熔铸。我们应注重文化的人格塑造作用,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德”与“能”的提高上达到对个人“穷”“通”境遇的豁达,做到“顺理通玄知大体,循情抱德会天机”。

——(摘编自何学森《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就是要求将各种事物有章法地聚在一起形成的“美好和谐”行之于“一切”。
B.人类共通的崇高文化理想使得文化模式在不同层次上能够体现人的共同文化心理。
C.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这些形式是人们触摸文化的一个极为方便的依据。
D.中国古代的“纲常”即“礼”,其不合理性体现在人为地在人与人之间设定等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文化内涵到其呈现形式,再到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论证层次分明。
B.文章界定文化时更强调其共通性而非独特性,意在突出文化对人类的凝聚力。
C.文章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指出从形式入手对于把握文化的重要意义。
D.文章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论证了人和人相处的“礼”的法则的指导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者如果能够跳出文化无比丰富的内容本身,就能够给文化一个准确的定义,进而解决文化研究的某种困境。
B.文化传统是文化进行不断整合的依据,在文化模式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所以只有不断累积和继承,才能发展和创新文化。
C.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关系分属不同领域,这使得人们不能以文化的形式解决社会生活的矛盾。
D.社会中人的心态之所以会不稳定,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的文化不够丰富,人格构成不够复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4 10:0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钥匙

张眉

绿色花园是个高档居住小区,住户不多,且都有身分名望,物业管理十分到位。所以,建区两年来,治安一直很好。

这天傍晚,刘教授正在院中的凉亭边散步。申科长的夫人匆匆走了过来,走到一辆轿车前,从肩头摘下坤包摸车钥匙,腾手时,顺手将一串钥匙放在了身边的石凳上,打开车门后,钻身进去发动了车。

刘教授发现了遗忘在石凳上的那串钥匙,连忙招手喊,读书人动作斯文叫声温雅,申夫人没有觉察,小轿车一溜烟地驰出了大门。这时,范老板牵着女儿般的小爱人逛街回来了。小爱人眼光一转,看见了那串钥匙,便弯腰捡了,调皮地叫了一声。范老板望了,神经质地一蜇,慌忙夺过小爱人手中的钥匙,目不斜视,挽起小爱人就急步往前走。同时,装作不经意地一甩手,将钥匙扔在了身后。

恰巧那串钥匙落在了刘教授的脚前。刘教授捡起来吹吹拍拍,借着夕阳的余晖,看清楚钥匙牌上的号码:A座三0三室。

刘教授不假思索地朝A座楼走去,沿着步梯攀上三楼,按了按三室的门铃。停了片刻,无人应答。刘教授又轻轻敲了敲门,屋里仍无人回应。沉思片刻,刘教授便扭转了身,打算把钥匙交到保安部去。

不及刘教授迈步,迎面急跑上来个魁伟中年人,正是申科长。申科长挡住了去路,警惕地上下打量他。最后,目光停留在他手中的钥匙上,脸色铁青地喝道:“你是谁?干什么?”刘教授连忙笑着作了解释,热情地递过去钥匙。

申科长默默地接了,默默地打开了门,默默地伸脖探颈往屋里看了一转,然后冷冷地说:“你不要走!”刘教授不解地一愣,呆呆站定了。

申科长急步跨进了屋。刘教授木然地听见,屋里一片拉柜门、翻抽屉的声响。

申科长气急败坏地跑出大门了,两目如锥盯住了刘教授的脸庞,责问道:“你进屋没有?”刘教授莫名其妙:“进屋?我为什么要进屋?”申科长的目光在刘教授身上搜寻了几转,恨恨地说:“抽屉里的五千元没影啦!”刘教授恍悟过来,不由脸热心跳:“你,你怀疑我是小偷?”申科长扬起手中的钥匙:“这难道是巧合吗!”

这时,闻声赶来了许多住户。望着围拢来的人们,刘教授窘迫地躲闪起来束束冷峻的目光,又急又臊地摊开来双手,浑身抖索不停,无力地申辩道:“我是来送钥匙的,我不是小偷!”

“走吧!到派出所说清楚吧!”申科长伸手过来,一把抓牢了刘教授的肩头,连推带搡朝楼下走去。刘教授一下子懵懂了,机械地迈着步,在众目睽睽下,像是做错了事,低垂下了头……

接待的胖警长细心地听过了双方的陈述,精明地看看双方的神情,沉吟片刻,说:“申科长打个电话,通知夫人赶过来吧!”

申夫人转眼间就驾车赶到了。一听事由,她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不自在地吱吱唔唔说:“我记不清楚钥匙是怎么丢的了……”胖警长精明地看看她:“你家抽屉里的钱,是不是你拿的呢?”申夫人脸变紫,吱吱唔唔说:“我记不清楚抽屉里有没有钱了……”申科长一听,捺不住叫嚷起来:“我上午交给你的!你放进抽屉的,说要给你母亲送去看病用的!”申夫人连忙对丈夫挤了挤眼睛,又轻轻摇了摇头。

胖警长不由精明地咧嘴笑了笑,想起什么,连忙给小区保安部打了个电话,让对方把监视器中的录象带火速送过来。

电视机里映出来了一幅幅画面,真实明白地呈现出刘教授送钥匙的场景,一切都真象大白了。胖警长嘲弄地哈哈一笑:“申科长,你搞错了!给刘教授认真道歉吧!至于那笔钱嘛,我想,你们两口子回家一商议,准会找出来去处的!”申夫人突地一拍手:“哎呀!我想起来了,钱是我妹妹取走的!”

刘教授听了,如释重负地吐出了气,旋即,浑身松弛了,犹如散了架般瘫在坐椅中……

返回家中,申科长寻出两根细绳来。留给自己一根,扔给夫人一根,语重心长地叹道:“把钥匙拴到裤带上吧!从今而后,小区不会有人来送捡到的钥匙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钥匙为线索,巧妙地勾连情节:丢钥匙—捡钥匙—疑钥匙—送钥匙—查钥匙—拴钥匙。
B.文中范老板和他的小爱人对丢在那里的钥匙的态度,与刘教授对钥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范老板的机智。
C.申科长看到刘教授手里拿着自家的钥匙,立马产生怀疑,待申科长回家拉柜门,翻抽屉检查后,就更加确信刘教授偷了自家的五千元钱。
D.小说的结尾在搞清真相之后,写申科长准备了两根细绳拴钥匙的做法,并且认为小区不会有人来送捡到的钥匙。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小题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刘教授的形象特征。
【小题3】小说中有几处伏笔铺垫用得非常巧妙,请指出并略加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根据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团队的统计,传统汽车在大部分时间内(96%)处于空闲状态,利用率较低,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供需要的人使用,因此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家庭内车辆使用,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车辆消费总量,有效减少碳排放。当交通不再拥堵时,行车电脑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将车近乎定速行驶,车辆也无需在停车、起步之间不断切换,大大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自动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能源消耗更少。
(摘编自陈慧、徐建波《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材料二 :
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汽车市场之一,2016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498万辆和9386万辆,我国汽车生产和销售数量分别达到了2812万辆和2803万辆,单一国家汽车产销份额已超过全球1/4。同时,中国也是智能手机的全球最大市场。智能手机的普及对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汽车成为了众多复杂数据的重要输入口,越来越多的厂商已经在汽车上引入联接手机与汽车的相关端口,车载系统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投射手机内容,并具备简单的交互控制能力。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HIS预测,中国的CAV(智能汽车的英文缩写)市场将在未来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国内行业专家预计,到2035年,CAV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5%,相关事故率为零,以CAV为基础的协同式交通模式将使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减少25%,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CAV专线彻底消除拥堵。然而,汽车的终端用户购买的不是安全、节能和环保,他们购买的是时间、效率和舒适,事故、污染和消耗只是为此而付出的可接受代价。如果CAV不能更快捷便利、更舒适,用户是不会为开发费用买单的。
摘编自于丁一《一汽集团智能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材料三:
下面是新华社与业内知名汽车频道共同推出“您看好智能化汽车吗?”的网络调查.
不同年龄被访者对汽车智能化的期待

材料四:
从理论上讲,将人类特别是老年人从驾驶座上移开是一个好主意,这样可以使交通更顺畅,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然而,这样的自动化存在一些道德问题。例如,不让司机进行生死选择,而是将生死抉择的权力交到专有算法的手中,是正确的吗?你应该让一台机器来做道德判断吗?如果一辆车计算出为了救两个喝醉酒跑着过马路的陌生人,而把车撞到树上并让你死亡是值得的,你会怎么想?
摘编自(澳)理查德·沃特森《智能化社会》
【小题1】下面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汽车可以一定范围内统筹安排车辆的使用,改变传统汽车大量闲置的现状,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B.专家预测,到2035年,智能汽车在中国广泛使用,交通事故将不再发生,普通道路交通效率大大提高。
C.我国汽车产销份额占全球四分之一强。中国已跻身于全世界最主要的汽车市场。
D.总体来看,年龄越大,对智能汽车安全性能的期待较高,对通信、娱乐功能期待较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汽车能有效降低能耗,原因之一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通过行车电脑的控制一直保持准定速行驶。
B.智能汽车能提高汽车的使用率,减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这将是消费者购买智能汽车的主要原因。
C.智能手机可与汽车交互控制,中国作为智能手机的最大市场,在汽车智能化发展上具有相关的优势。
D.智能汽车带来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生死抉择权利的让渡,将成为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对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提出建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耶!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么?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么?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程,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成就了不凡,成就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比作……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令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迭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姐后来成了硕士、博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却又不是高不可近的特点。
B.“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将柴达木山与泰山华山相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
C.文章结尾说“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志忑”,这是因为李白的这首诗太有名了,随意更改是对作品的亵渎,是对诗人的不敬。
D.文章写柴达木山与众不同的特点,作者对柴达木山的态度从最初的没放到眼中到多了几分敬意,直至无以言传的震撼,并由此得到审美感悟。
【小题2】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
【小题3】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阙就是宫殿外门两旁高出的建筑物。《周礼》中的“象魏”,《春秋》中的“两观”,《左传》中的“观台”,都是阙。古代王宫有五门,最外面为皋门,雉门为第二道门,阙在雉门之外。郑玄注《周礼》说:“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汉代北阙的政治意义,应溯源于此。

汉刚建立时,各地割据势力还没有剪除,萧何负责营建未央宫时,依据厌胜这种避邪祈吉的方术压制凶顽,只建立了东阙和北阙。西汉时北阙的政治意义越来越被看重,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如汉昭帝时这里曾发生过冒充卫太子的事件,曾引起很大轰动;汉哀帝死后,董贤曾在此免冠徒跣诣阙谢罪,太后诏书也在阙下宣读给董贤等。

萧何这样建阙,还和政治史现有关。《史记》记载,秦的上帝祠中独缺黑帝,而传说中有五帝。刘邦认为自己就是黑帝,建立了黑帝祠,并沿用了秦的水德之制。水德之制,是战国时的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的重要内容。“五德终始说”被历代新王朝建立者信奉,来阐释其政权的合法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据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刘邦则沿用秦的水德之制,水在五行中代表北方,东方为木,水生木。而南方是火,西方为金,火和金与水和木是相克的关系,这也是萧何只建北阙和东阙的原因所在。

汉武帝在太初改制时,改汉水德尚黑为土德尚黄。到了西汉中后期,士人利用汉高祖为赤帝子,当为火德之说,极力鼓吹五行相生说。东汉时以洛阳为都城,营建宫阙时,除继承西汉初期的建筑理念,建立了北阙和东阙外,也在南宫修建了南阙,这和其政治史观密切相关。或许受此影响,南阙在政治活动中越来越重要。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到东汉时成为专门管理南阙的官员,公车司马令的职责在西汉时都是北阙的政治功能。在政治地位上,东汉时南阙渐渐超过了北阙。

阙作为一个政治符号,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汉代很多名臣都有诣阙上书的经历。汉武帝时,主父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东汉时,冀州刺史朱穆因得罪宦官势力被治罪,“太学书生划陶等数千人诣阀上书”,汉桓帝最终不得不赦免朱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在阙前表现出的“锵锵”风骨,并不输“巍巍”帝阙。

(摘编自宋艳萍《汉阙与汉代政治史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本来是皋门、雉门之间的建筑物,史料记载有正月之时悬挂政令、法律条文等于阙的做法,这样阙被赋予了政治含义。
B.营建未央宫时,国家还没有统一,萧何只建了东阙北阙,没有在西南两面建门阙,有用厌胜之术压服敌人的目的。
C.西汉时北阙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政治意义,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在这里发生,这里甚至成了一些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
D.东汉以洛阳为都城,营建宫阙时由于政治史观的变化,受汉武帝土德制度的影响,既建了北阙和东阙,也建了南阙。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建筑物,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如《周礼》《春秋》《左传》都有关于阙的记载,但这时的阙未必就是礼制建筑。
B.刘邦认为自己是秦的上帝祠中独缺的黑帝,建立了黑帝祠,并沿用秦朝的水德之制,他的这种政治史观也表现在阙的建筑中。
C.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这种政治史观,受到历代帝王的选择与追捧,秦始皇和刘邦都以此标榜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D.东汉时建立了南阙,在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在这时则专门管理南阙,和北阙相比,南阙的政治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的政治意义,超过了它作为一个建筑物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受强烈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B.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东方为木,南、西分别是火、金,根据火、金与水、木相克的关系可理解未央宫阙门建立、取舍的原因。
C.阙作为政治符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史观及政治形势,如东汉宫阙建有北阙、东阙、南阙,就表现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冲突。
D.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统治者的政治史观给阙赋予了政治意义,但那些仁人志士在这里表现出的“锵锵”风骨,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