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应将之封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自由选择意志。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追求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客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民俗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尊重传承文化遗产的特定群体或个人,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要求,当然亦应很好地协调自由选择与继承传统之间的矛盾。而处理这种矛盾,并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法律裁决解决,它需要传承者同行政部门、学术界、实业界等多方的平等对话,甚至可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道义上的鼓励和财政上的支持。从局部的和短暂的利益来看,或许可能出现做出某种牺牲的一方;而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都是受益者。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产保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谋求本地区现代化发展,当事人抛弃传统文化遗产的作法是无可非议的。
B.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文化传承者可以自由选择生存方式,不应该成为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D.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解决自由选择与继承传统之间的冲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时,充分表达了对文化传承者利益的关注。
B.文章从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两个方面分析了保护多样性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C.文章分析问题全面,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时要兼备两种“人的关怀”的立场。
D.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文明史的宏观视角来看,保持一时一地的文化成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B.大胆舍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我们才能够获得改进方法和理论的机会。
C.不关注文化继承者的境遇和要求,我们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就存在缺陷。
D.传承者与多方平等对话,加上政府和社会鼓励支持,就能消除已有的矛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7 09: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网约车逐渐成为了国民出行的一种习惯,用户规模将稳定增长。据统计,82018年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33.43亿人。作为新兴行业,随着大众的喜爱程度及使用频率的增加,网约车还衍生出多种租车模式,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当然,我国网约车行业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网约车行业准入门槛低,拥有一辆私家车、一部智能手机就具备运营基本条件。但是,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在本质上不同,前者从平台责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从保险责任到侵权责任,从乘客消费运输服务过程的权益如何保护到发生意外后消费者的权益又如何保障等,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且网约车在价格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方面也没有与传统出租车形成错位发展,大都处于税收盲区,不同程度存在逃避税收现象,这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经营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另外,行车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是车辆本身的安全性,是否年检合格等;另一方面是司机的营运资质的问题。为了驾驶安全,国家对出租车司机比普通司机有更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8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8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一年多前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网约车新政”),是顺应改革大势和市场需求的政策导向,但各地网约车管理细则对投放运营的网约车的标准不统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对投放运营的司机和网约车分别做出了限制。针对网约车司机的资格而言,严格限制为本地户口。有关专家认为这最终会导致网约车的价格上升,使乘客承担更多的出行费用,这与乘客所期待的背道而驰。同时,网约车的监管主要是由平台以及政府分别进行,但网约车平台的自我监督与政府监管缺乏衔接与配合。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网约车平台隐瞒了大量网约车“黑户”信息,致使平台监督与政府监管无法衔接,更无法配合。管理网约车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出租车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网约车市场、平台公司,车辆驾驶员资质和网约车服务质量进行监管,而网约车平台收集的司机和乘客信息需要上报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部门审查备份。但网约车有别于出租车,将其置于传统出租车管理部门下,是不合理的。

(摘编自《我国网约车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材料四:
网约车行业这五年经历较快发展时期后,又迅速步入洗牌阶段。网约车行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共享经济风潮诞生,造成大量企业跟随网约车风口入局,市场产生大量同质化产品,并严重挤压市场空间。网约车纳入政府监管平台后,无法适应监管的企业悄悄退场。另一方面,资本的集中走向推动行业整合加速,由鼎盛时期的三四十家网约车平台到现有屈指可数的平台数量,市场呈现寡头趋势,而且一家独大之势会继续发展并长期存在。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需要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服务,才有机会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
现阶段中国网约车产品覆盖地域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开始探索下沉三、四线城市机会。网约车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短期内,网约车在发达地区的用户增量不会有太大突破,盈利模式探索和产品功能丰富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未来可加快在三、四线城市发展。此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异化在缩小,在出行消费升级趋势下,其需求量也较为充足。在供需两方面推动下,网约车在三、四线城市存在发展空间。

(摘编自《82018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约车虽然是一种新兴行业,但它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了国民出行的一种习惯,目前我国网约车用户的规模很大。
B.据统计,中国网约车用户中,男性比女性人数要多,35岁以下人群是网约车的主力军,占三分之二以上。
C.我国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虽说顺应了改革大势和市场需求,但仍不够完善,各地制定的网约车管理细则也不一致。
D.虽然现在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期已过,但仍有大量的企业为了占据网约车的市场份额仍纷纷投入其中,严重挤压市场空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相比,行业门槛较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缺乏明确的价格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
B.网约车有多种出租模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C.目前对网约车难以监管,既有网约车平台的问题,也有政府方面的问题,这两者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与配合。
D.目前中国网约车产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网约车产品覆盖地域将不断扩大。
【小题3】网约车行业未来想要得到发展,本身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天堂的隔壁
任林举
世人没有见过天堂,当然想象不出天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看了玉树那蓝得透明的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天堂,玉树起码是在天堂的隔壁。
在玉树那几天,我每天想方设法与玉树人接触、攀谈,想了解一下那场地震对玉树人的心理冲击到底有多大。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我自认为还有一些力量的手,轻拂去大灾后落在他们心头的阴影或尘埃,但实际上每每受到抚慰的是我自己。从他们生命里散发出的东西一次次将我感染、净化
且不说官方人士的妥帖言语、身体力行,也不说那些披着紫红色僧衣手摇着转经筒的僧人,也不说那些歌者舞者的纵情抒发、慷慨激昂,我们只说民间,说那些如草一样平凡的普通民众。
七月的玉树清晨,清凉如水,工地上忙碌了一夜的施工机械停止轰鸣,迟睡的建筑工人们尚未起床,空旷的街上,有一男一女两个老者在忙碌,他们不停地把街上的碎石、泥块儿和纸屑收到塑料袋里,扔到街边的垃圾箱。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身着便装的环卫工人,但后来看到真正的环卫工人时,才知道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居民。那一刻,我觉得他们有一点亲切和熟悉,也有一点陌生和异样,甚至有些无法确定他们心里装的东西比如情感、观念以及其他的一些想法等,是否完全和我们一样。毕竟,他们世代生长在高原,那是离天更近的地方。
转过身,我突然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正俯下身去,从土中挖出一块刻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的嘛呢石,轻轻擦拭然后摆放到显眼的地方。湛蓝的天是她的背景,洁白的云朵如花,绽放在她的头顶,与她神圣的表情、凝重的姿态、身上黑白相间的衣裙构成一种完美的呼应与映衬。这幅令人心动的画面,让我想起了米勒的《拾穗者》,但这位老妇人手中握着的并不是麦穗儿,而是通往天堂的钥匙。在她身后,是绕嘛呢石经城转经的人流。人们并没有因为大地震改变了嘛呢石经城的排列秩序和状态而降低对它的信任,每逢初一、十五仍然人如潮涌。
直到太阳西沉,转经的人们仍然不愿意离去,顺时针一圈圈绕着嘛呢石经城旋转不停。据说,有个别极虔诚的人,即便是夜晚也要不停地转下去,真是不舍昼夜啊!时光如无声无息的流水,显然,那些转经的人选择的是在顺流而下,所以他们尽管有时看起来像是在争分夺秒地奔忙,但本质是淡定和从容的。因为他们心中并没有名誉、功利的欲求,他们自然不必焦虑与急躁。
突然想起另一种方向的旋转,逆时针的旋转。小时候家乡有磨道之驴,蒙上“蒙眼布”后就会绕磨道一圈圈儿旋转,是逆着时针而动,好像它那么一圈圈儿拼命奔跑就能把痛苦劳累的时光冲销、磨灭。后来,我发现,世界上所有跑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有赛场上的运动员,也都依然在沿着逆时针方向奔跑。虽然那些争夺名次的人们,内心里并没有驴子的苦难,但他们永远逃不掉内心的焦虑、紧张与恐惧。
这一点,正是身处高原有着极深宗教情结的人们与我们之间在人生观及宇宙观方面的根本不同吧。或许,只有那些住在天堂隔壁的人们才能准确感知、适应天地自然的脉搏。
时间的下游,才有真正长远的未来。
离开高原,离开玉树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高原上的各种事物之中,能不能找到一种最能和那里的人文精神契合的东西?于是,我眼前再一次浮现出覆盖了山川、大地并为高原上一切生命提供生存基础的草。
玉树的草,永远都在山坡或平坝上匍匐着,什么时候看见它们都是那个样子,似乎一千年没有长高,一千年也没有死去。它们并不像低地的草,受阳光、雨露等养分的蛊惑,拼命地向上生长、拼抢空间,占得先机便在丰衣足食中葳蕤繁华,占不到先机便在贫寒交加中奄奄一息。春来不可一世地昌盛,秋去惨不忍睹地凋零。它们似乎从来也没有把生命的目标放在资源的拼抢与自我膨胀上。如果生的终点必然是死,繁荣的结局必然是衰败,作为草,为什么要拼尽气力去生长呢?所以这里的草并不需要太多的养分,在安守贫瘠和宁静中,保持一份优雅的高贵。春去春来,别处的草,已经是一度轮回了,而它们不过是睡去了又醒来,仍然以一种不变的生存心态和姿态注视着这个纷乱匆忙的世界。
草一旦活成了精,就会比花更有味道、更有深度。花儿只是装点一个季节,而草却用生命营造一种境界。我不敢断言,玉树的草都已经活成了精或玉树人个个如成了精的草,但我敢说,不管谁到达了这样一个有高度的玉树,就不得不想一些与这个高度对应的东西。
(选自《作家》2014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玉树人生命里散发出的什么东西“一次次将我感染、净化”?请简析一下。(4分)
【小题2】文中插入了逆时针旋转的事例,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3】文中写玉树的草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小题4】本文以“天堂的隔壁”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灵  芝
杨文丰
①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
②灵芝,本来只是真菌类生物,怪胎或肾形模样,菌柄,不像蘑菇那般基本撑在中部,多含角质,质地怪异,异常坚硬,经久不腐,弥漫陈腐气息。成品灵芝更是呈黑赭色,让人想起暮冬缺乏阳光的阴郁之日。
③灵芝自然没有蕉叶那般的绿,无婴孩脸蛋或蛋青似的嫩,无你想象的总带紫气、仙雾、祥云及仙乐。灵芝的叶片无法大幅度伸张发展,即便有日光,也不会发生光合作用,因为灵芝不含叶绿素。
④然而,如此的灵芝,却被渲染成集千年天地日月精华的“不死仙草”。“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 (《神农本草经》)。《淮南子》则说“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你可能以为灵芝脚下应该是五色土,土色纯净,祥云缭绕,灵光四射。甘泉流在灵芝左右,喜鹊来去灵芝前后……至少是生活在童话里。
⑤想一想,在中国,又有哪一种生物能像灵芝这样长期笼罩如此神秘、灵异的光环呢?有哪一种生物会似灵芝一般被视为令人起死回生,乃长生不老的“仙药”呢?有哪一种生物,会被抬至如此之高的地位呢?当然,在古埃及、古希腊,蘑菇是被崇拜成“神物”,而在中国,灵芝却不仅已是“瑞草”,还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仙的象征!
⑥凡事总是物极必反的吧,只要探究,你就会发现:灵芝,其实早已与疾病、与怪异相连——宿命的连接。
⑦我们大抵还记得《白蛇传》里白娘子为救许仙上峨眉盗灵芝。现代医学倒是证明,灵芝确实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整体上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人体新陈代谢,促使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对神经衰弱等,也有协同治疗作用,还可以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艾滋病等——然而,纵然如此,也断然不可能令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
⑧何况自上世纪以来,被人工引种驯化过的灵芝,体内已被嵌入人工污染和环境污染。灵芝之“灵”,与灵魂、与灵柩、与死亡,我以为,早已明里暗里有剥不开的干系。
⑨灵芝被奉上神坛,可说与皇权有关。汉武帝居位时,宫廷年久失修,栋梁腐朽,灵芝滋生焉,臣子怕皇上怪罪便诡称是吾皇无量功德感动天地,灵芝降生宫廷,乃国泰民安之瑞兆。从此,乡野朝贡灵芝,便几成“潜规则”。
⑩显然,非无风起浪,亦非无中生有,灵芝除了已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还戴一顶神幻的光环。
○11尘世之所以出现“灵芝现象”,在于灵芝得天独厚就关涉了终极问题——人之生死,还在于这人生太需要寄托太需要信仰却又太害怕死亡了,何况,这人的黑眼睛,还并不太难飞入一羽羽黑“寒鸦”。既然如此,又会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被创造出来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灵芝,是真菌类生物,因为不含有叶绿素,所以不会发生光合作用。
B.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常会崇拜某种生物,比如古代欧洲就把“蘑菇”视为神物。
C.灵芝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也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但也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
D.人害怕死亡又时常遭遇灾难需要寄托和信仰,灵芝正好关涉了人之生死问题,因此被渲染成“瑞草”。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不仅介绍了灵芝的类别、形状、质地、颜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也分析了“灵芝”成为“瑞草”的原因。
B.第③段通过与蕉叶、婴孩脸蛋、蛋清的比较说明灵芝长相普通,没有想象中的仙气。
C.文章举白娘子盗灵芝救许仙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灵芝早已和疾病怪异相连,古人早已认清了灵芝的各种医疗保健作用。
D.文章以说明为主,配合描写和议论,介绍了有关灵芝的知识和事理,语言既富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小题3】文章开头说“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灵芝为什么会被供上神坛?结合全文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农业局局长郑任军是个部队转业干部,局里一有什么工作安排,他总爱说,“我在部队当班长时就带头投弹,我当排长时就带头拉练,我当连长时呢,还经常带头去炊事班做饭。我带的兵,走到哪里都是呱呱叫。这是为什么呀?这就是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
开始全局干部职工不习惯,开林木养护管理会,他也不在会议室开,而是带着相关人员去果林子里开,还会邀请有经验的老农做示范,他这个局长也跟在老农屁股后面听怎么剪枝、怎么打权,弄得一身土一身汗的。于是有人打趣说,“多亏郑局长管的是农业局,要是管水产局,他还不组织全局人员下河捕鱼捉蟹呀!”
说归说,怨归怨,几年下来,全局人员大多成了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局里的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局面,先后成立了种子营销公司、技术服务队。全局职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明显高于别的局。
局里的收入多了,有些实权部门看着眼红耐不住了,说农业局有人在购种子时吃回扣,有人在提供技术服务时多收少报,类似的传言多了,郑局长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难看。
有一天早晨,郑局长提前来到办公楼门口,堵着全局人员,谁也不让进楼,他排着腰说小树不打叉,大树也要留疤瘌。这个腐败风呀,我看也该开个现场会刹一刹,大伙做好准备,9点正式在大会议室开会。”说完,郑局长侧过半个身子,看着一个个工作人员从身边走过。
这反腐败现场会怎么开?难道要把全局拉到监狱去,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还是请法院的办案人员来讲课,谁心里也没个准谱。特别是那些曾吃过回扣、瞒报过收入的,心里更是打起了小鼓,走起路来腿都软了。
9点,全局人员准时来到了局大会议室,主席台上除了郑局长和主持会议的李副局长外并没有陌生的面孔。大家更疑惑了,这叫那门子现场会呀?
人啊,就是这么奇怪,有时越是正常的,就越感觉不正常,有些不正常的,倒认为是正常的了。
会议就在大伙疑惑之中开始了,先是李副局长传达上级关于反腐败的文件精神,再就是郑局长做全局反腐败的工作总结。会议临近结束时,郑局长铁青着脸说,“谁多伸了手、谁屁股不干净,我耳不聋、眼不瞎,心里早知道你和他。至于收的那些回扣,瞒报的收入怎么办,我们局纪检处会设一个公开账户,我要求这些人在十日之内,把这些钱都交上来!”
说到这里,郑局长站起来,伸出双手大声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呀!”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大门猛地被推开,走进两名公安干警,他们快步来到主席台前,冷峻地冲着郑局长说:“郑任军同志,你因涉嫌贪污受贿,现对你隔离审查!”说完,掏出手铐,“咔”地一声铐在了郑局长的手腕上。
郑局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整个会议室死一般沉静,这现场会开得太吓人了。
人们抬头看看李副局长,李副局长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人们突见主席台侧门猛地射进一束光,郑局长推门走了进来,厉声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吧,贪污腐败,这就是下场!”
抓捕的事,原来是郑局长导演的一出戏呀,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顿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选自《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通俗、口语化,如“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小树不打叉,大树也要留疤瘌”等,形象易懂,也较贴合郑任军转业军人的身份。
B.作者在故事情节安排上颇具功力,在有限的篇幅里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极具讽刺效果,使“贪污腐败必将被抓”的主题得到了彰显。
C.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来表现郑局长的形象,尽管他的一些举动曾经不被人理解,但是到后来却让大部分职工提升了业务能力,提高了经济收入。
D.召开反腐现场会,是为了“刹一刹”腐败风。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反腐败的文件精神,对全局反腐败工作进行了总结,还安排“现身说法”环节给人警示。
【小题2】小说中的郑任军局长有哪些个性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两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应该去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