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节选自《拿来主义》)

【小题1】选文第二段中的“抛来”“抛给”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小题2】作者在选文的开头说“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
【小题3】在选文中鲁迅通过故意省字、褒词贬用、褒贬搭配等幽默滑稽的语言来展现嘲讽之意,请找出相应词句进行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6:38: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2)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
(3)“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5)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柳妈是“善女人”,“不杀生”,可是为什么认为祥林嫂应该“撞一个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小题1】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小题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多项)
A.使人目不忍视的惨象和使人耳不忍闻的流言。
B.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C.“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D.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E.走狗文人的造谣诬蔑。
【小题3】“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多项)
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小题4】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小题5】分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