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是我国的两大生态环境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做了以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厚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风口),在风口附近堆放砂粒,用电吹风在风口处向里吹风。
(1)实验一中,坡面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该现象模拟流水
作用,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实验二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2)说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措施。(至少回答三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2-15 08:0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非洲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非洲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土地生产力下降
C.过垦过牧
D.贫困饥荒
【小题2】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C.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扩大热带草原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同类题2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沙坡头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物种锐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小题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植被稀少
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
【小题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开垦耕地
B.植树造林
C.发展旅游
D.科学种草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清朝时曾是皇家围猎场所。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112万亩,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
(1)分析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
(2)从气候角度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3)根据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价值。
同类题4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新疆绿洲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
B.内蒙古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C.干旱的内陆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半干旱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小题2】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A.在绿洲前沿地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B.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C.在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在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同类题5
红色荒漠是指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现象常见于( )
A.江南丘陵
B.大兴安岭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小题2】防治红色荒漠,我国宜推广的措施是( )
A.封沙禁牧
B.生态移民
C.发展立体农业
D.改变灌溉方式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