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搬 家

李城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一趟他的家乡。那时我正在青海参加一个笔会,向主办方请了假便奔向火车站。电话里李城的声音还挺风和日丽的,不像一个肺癌晚期又严重肾衰的患者。挂了电话他又往我手机里发来地址以及坐车线路——其实是多余的,即使没有这些,我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小官庄。李城无数次向我进行描述,好像小官庄也是我曾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缕炊烟,以及头顶或缺或圆的月亮,都是我熟悉的。

认识李城时,我刚开始写小说,妻子去世不久,而我也刚刚退休,为了排遣悲伤和寂寞,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最朴素确切的名字,比如,小说中的女性,大多叫做王彩虹,她们内向而腼腆,追求像彩虹一样的绚烂美好;至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多沉默木讷,隐忍顽强,无一例外都叫做李城。

所以,当见到一个瘦精精的他时,我忍不住吃了一惊,而后又笑起来。我说,你叫李城?! 你确定你叫李城?

李城也愣了一下,然后也像我那样笑起来,他说,确定,我确定就叫李城。他正在我的小屋里,和一个工人要将一摞书抬出去,清晨通透而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的半边脸上。这个画面很多年后我都历历在目,好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

他们是搬家公司的, 爱心搬家公司。

这之后,又让他帮我做过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比如移动一下柜子,比如换一个灯泡,甚至是一颗螺丝松了,我都会给他打电话。李城很乐意,有时晚上来,有时第二天清早。自行车的铃铛在楼下先摁出两声,便噌噌跑上来。每次我会塞给他一些酬劳,他拒绝,只有我说“不收下次就不找你了”,他才会无奈收下,并总以老家的粮食蔬菜作为感谢。有一个傍晚,我去厨房倒水,转身时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个金黄色的点,打开灯,原来是一朵菜花。那是李城一个礼拜前送来的,我没有吃完,蔫了,一棵已经没有根的青菜居然开出了一串花。 我蹲在墙角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生命的顽强绽放使我泪水潸然。

李城很喜欢在干完活后倚在门框上问我小说的事。

你写过多少个李城?

李城多大年纪了?

怎么给他取李城这个名字?

可以不把他写死吗?

这篇还有多少字结尾?

这些问题是不必回答的, 很多时候他只是自言自语,之后总是告诉我小说里的李城跟他还是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的,或者说,这也许就是他的未来呢。

后来,搬家公司倒闭,他去了一个建筑工地。对于这个工作,他很满意,住工棚,可以省下住铁皮屋的租金。

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如果不知道年龄,压根猜不出李城只有二十来岁。

李城说他这些天都在最高的地方干活,风吹得人摇摇晃晃。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李城干活的场景,还有他的工友们,像蜘蛛侠似的攀援在高楼的四壁,他们吊着安全带,戴着安全帽,用混凝土一点点地将楼房喂大。楼长高了,结实了,漂亮了,他们也离开了,城里的人蜂拥而至,他们不会想起这座楼是怎么长大的,他们只会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

当我用“摇摇晃晃”这个词语描述李城时,我也曾想过, 李城某一天会不会像一片树叶那样摇摇晃晃飘落下来。不过,我的想法并非完全准确,但相似的是,李城的确从一幢楼上摔下来了。我没有在现场,所以不能准确描述那一时刻。李城形容自己就像小鸟那样飞了起来,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只是十分想念老家年迈的父母,还有他的傻姐姐。

那些他曾经搬运过的脚手架,救了他一命。从外表看,他几乎完好无损,但体内像经历了一场地震。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干体力活了,只能休息。李城躺在工棚的钢丝床上,似乎很平静,把我带给他的小说读了又读, 甚至还给我打过几次电话,问我正在写的小说里的李城是什么样儿的呢。

两个月后,李城有了新工作,在一家化工厂做门卫,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恐怕连这样的“门卫”都干不了了。没到年底,他回到了小官庄。

按照李城说的路线——下车后沿着一条石子路向西,过一个小桥,再沿着大堤向前走一段路,便是小官庄了。那片他描述过很多次的梨园,应该就在大堤下,还有桃园,柿子园,还有落满松针的松树。然而,这些,我都没看到,大堤上没有树,草皮之下的沙土已经裸露出来,一辆拖拉机正在挖土。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地里的庄稼毫无生机。不少树木被砍伐掉了,树桩还是新的,村庄裸露出来,显得胆怯而瘦弱。

我顿时明白李城向我描述的小官庄, 应该是它曾经的样子,是李城记忆里的模样。

李城特别消瘦,如果用数字形容的话,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十分难过,一路上幻想了很多结果,全部破灭。

我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和那个骑自行车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联系在一起,仿佛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我还记得那个人总是春风拂面,一脸笑容,他的声音清脆而干净,他喜欢帮我搬书,总是从高高的人字梯上噌地跳下来;他还和我争论小说里的人物,不能接受我将他们写成懦夫;还有,他的乐观让我从丧妻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

那天的阳光很好,一直照到李城床边。屋外特别安静,阳光一点点地移动,爬向我们的身体,仿佛从没感受过的轻柔与温暖。它一点点地攀登上来,向李城的身上移过去,阳光普照着,从不会对谁吝啬。

我记不请自己后来是怎么离开这间屋子,离开小官庄的,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李城说,他找我……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希望能帮帮他。我点头,身体向他倾斜,以便能听清他断断续续的声音。李城说,他想……搬家……,希望我能将他搬进小说里,和之前任何一个“李城”的命运都不一样,他希望,在小说里,他有一个……美好未来,当然,还要有他的父母和傻姐姐。

(取材于汤成难同名小说)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和日丽:平静温暖,不忧不惧B.鸡零狗碎:形容事情零碎细小
C.潸然:流泪的样子D.攀登:抓住某物向上爬
【小题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即使没有地址和坐车路线,“我”也自信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小官庄,侧面体现“我”对李城感情深厚。
B.城里的人们热衷于买房炒房,没有人会注意到建造楼房的李城和他的工友们,表达了作者对城里人深深的批判。
C.当我真的来到小官庄时,目力所及的景象与李城跟我描述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不禁引人深思形成反差的原因。
D.小说聚焦普通农民工的生活,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却在平淡的叙述中自有一份感人至深的力量。
【小题3】文中三次写到李城的“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每一次的用意。
【小题4】结尾为什么说“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7 05:48: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医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
“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解释了五脏之间的关系。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五行理论还阐述了五脏之间彼此制约的关系。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土”能制约“水”,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水”可以制约“火”。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有一部分心悸的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相比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又如有人发怒之后,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饭”,就是肝对于脾的制约,脾功能受到抑制,就会不思饮食。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一味的促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从中医的角度看,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节选自陈颖君《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医五行理论”含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它们与金、木、水、火、土一一对应,解释五脏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的理论。
B.古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展示五脏关系的理论。
C.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肺、肝、肾、心、脾五脏间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D.古人把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
【小题2】(小题2)有一部分心悸的病人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畅,肝功能下降,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这个例子最终能说明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
B.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C.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五脏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被打乱了。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行理论是古人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的认识。
B.肺功能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肝的功能提高。
C.用树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是对古人五行理论的应用。
D.能够保持五脏之间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人类的心,是如何样发达完成的呢?人类最先应该只有知觉,没有心。换言之,他和动物一般,只能接受外面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具体的物质界,那些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外面的物质离去了,他对那些物质的知觉也消失了。必待另一些可见可闻可触捉的再接触到他的耳目身体,他才能再有另一批新的知觉涌现。因此知觉大体是被动的,是一往不留的。必待那些知觉成为印象,留存不消失,如此则知觉转成了记忆,记忆是知觉他以往所知觉,换言之,不从外面具体物质来产生知觉,而由以往知觉来再知觉,那即是记忆。记忆的功能要到人类始发达。人类的记忆发达了,便开始有了人心。如此我们可以说记忆是人类精神现象之创始。

②人类又如何能把他对外面物质界的知觉所产生的印象加以保留,而发生回忆呢?这里有一重要的工具,便是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功用,可以把外面得来的印象加以识别而使之清楚化深刻化。而同时又能复多化。有些高等动物未尝不能有回忆,只是模糊笼统,不清楚,不深刻,或者限于单纯,不能广大,不能复多。何以故?因他们没有语言,不能把他们从外面接触得来的印象加以分别部勒,使之有条理,有门类。譬如你有了许多东西,或许多件事情,不能记上账簿,终必模糊遗忘而散失了。人类发明了语言,才能把外面所得一切印象分门别类,各各为他们定一个呼声,起一个名号,如此则物象渐渐保留在知觉之内层而转成了意象或心象,那便渐渐融归到精神界去了。也可说意象心象具体显现在声音中,而使之客观化。文字又是语言之符号化。从有文字,有了那些符号,心的功用益益长进。人类用声音(语言)来部勒印象,再用图画(文字)来代替声音,有语言便有心外的识别,有文字便可有心外的记忆。换言之,即是把心之识别与记忆的功能具体客观化为语言与文字,所以语言文字便是人心功能之向外表露,向外依着,便是人心功能之具体客观化。因此我们说,由知觉(心的功能之初步表现)慢慢产生语言(包括文字),再由语言(包括文字)慢慢产生心。达一个心即是精神,他的功能也即是精神。

③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纵谓可以有记忆,便如别的动物般,不是人类高级的记忆。当你在记忆,便无异是在你心上默语。有了记忆,再可有思想。记忆是思想的材料,若你心中空无记忆,你又将运用何等材料来思想呢。人类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心上之默语,若无语言,则思想成为不可能。思想只是默语,只是无声的说话,其他动物不能说话,因此也不能思想,人类能说话,因此就能思想。□,因你有思想,你始觉证到你自己像有一个心。生理学上的心,只是血液的集散处,生理学上的脑是知觉记忆的中枢。均不是此处说的心。从生理学上的脑,进化而成为精神界的心,一大半是语言文字之功。

④因有语言与文字,人类的知觉始相互间沟通成一大库藏。人类狭小的短促的心变成广大悠久,人类的心能,已跳出了他们的头脑,而寄放在超肉体的外面。倘使你把人心功能当做天空中流走的电,语言文字便如电线与蓄电机,那些流走散漫的电,因有蓄电机与电线等而发出大作用。这一个心是广大而悠久的,超个体而外在的,一切人文演进,皆由这个心发源。因此我们目此为精神界。

(节选自钱穆《精神与物质》,有删节)

【小题1】文中所指“人类的心”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其功能而言,就是指人的精神。B.动物也有心,但是模糊简单不深刻。
C.是人的知觉记忆中枢,即人的头脑。D.从器官来说,是指人的血液集散处。
【小题2】文章第①段连用两个“换言之”,分析它们的作用。
【小题3】分析第①②段行文思路的特点。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但若放远看他的源头
②依常识论
③应该说人类因有语言文字始发展出思想来
④而后发为语言和文字以表达之
⑤应该是人心因思想了
A.④②③①⑤B.①⑤④②③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④①③
【小题5】分析第④段以电线蓄电池作比喻的表达作用。
【小题6】阅读全文,分条概括语言文字对人类思维的重要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介绍,今年4月,国家海洋局曾发布《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内容涵盖海洋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状况、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等内容。此次环保部发布的公报聚焦近岸海域,则是跟百姓的生产生活更为贴近。

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一、二、三、四类及劣四类水质点位比例分别为32.4%、41.0%、10.3%、3.1%和13.2%,水质级别一般,同比保持稳定。水质超标站点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省部分近岸海域。
环保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说,“十二五”以来,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均为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水水质优良(一、二类)点位比例从2011年的62.8%升至2016年的73.4%,优良海水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2012年至2015年间,劣四类点位比例一直在18.6%左右,2016年降为13.2%,劣四类海水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判断,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改善趋势。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马德毅表示,这几年的研究性监测也表明,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情况总体有所缓解,但不排除个别海域水质变差的情况,“这可能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成效”。
(摘编自2017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美丽中国·热点”)
材料二:
日前,国家环保部发布《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出台,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中、上海和浙江水质被列为极差级别,浙江优良点位的比例为28.6%。
据调查,我国海洋污染8O%以上为陆源污染,其中入海河流的污染又占陆源污染的八成以上。河海相连,水水相通,这场海洋保卫战先从陆上打响。2014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一打三整治”、特色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等综合治理措,陆海统筹实施洽污减排,創新科技手段,陆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天罗地网”的环保压力成了海洋修复的动力。省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内7条入海河流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6个入海溪闸段面水质均较2013年明显改善,且均已消除劣五类;95个日排放100吨以上的重点入海排污口总体达标率为92.2%。“自从20003年起,我省近海总体水质持续在改善,只是尚未发生水质类别飞跃。”唐静亮说。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2016年,我省近岸海城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有所好转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廣标准的海城面积比2015年上升13.9个百分点;符合或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2015年下降20.4个百分点。
到今年底,浙江将更全而清理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蓝色家园将展露新顧。
(摘编自2017年7月26日“淅江在线”)
材料三:
在国家海洋局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市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有序、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近年来,我市渤海近岸海城海水质量持续稳中趋好,2013-2016年监测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由2013年的593%上升到2016年的80%,提升20.7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由2013年的25%下降至2016年的10.4%,降低14.6个百分点;四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由2013年的10.8%下降到2016年的4.4%,降低6.4个百分点;劣于四类海水水质面积2016年最低占比为42%,全市渤海近岸海水质量持续向好。
(摘编自2017年7月25日《大连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16年间,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点位比例最低的年份是201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
B.除2013年海水水质优良点位比例较前一年有所降低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上升趋势。
C.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上呈改善趋势,优良海水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劣四类海水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点位比例最高的是二类,其次是一类,但劣四类几近三类与四类的总和。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环保部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关注近岸海域,既有战略意义,更与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B.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点位六年来均在六成以上,2016年升至73.4%,这得益于江河流域治理成效。
C.根据材料二可知,浙江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类别飞跃,2016年水质优良点位的比例比上,年提高了13.9%。
D.据材料二、三可知,渤海湾的治理颇见成效,2016年渤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点位比例比浙江提升多。
E.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惠及子孙万代,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科学有序地综合治理。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浙江与大连在治理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方面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幸福大道
符浩勇
她的宝马缓缓地逆向驶入了单行路段,像一条游走在岸上的鱼。
她不担心警察来追她。这个时候,警察还没上班。这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们正将自己蜷缩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格子楼里,享受着夏日的正午时光。而逆向行驶单行路段,又奈她何?对她来说,什么都缺,独不差钱。
没有了车鸣人喧,这条路段显得闹中幽静。路的两侧,高大的棕树将自己伸展成一把把撑天大伞,遮天蔽日。在它们的庇护下,来往的行人一改往日行色匆匆的步履,赶路的脸上多了几分休闲与自在。她的宝马也仅快于行人的速度。
在她的视线里,一帮光着膀子的人,驮着大蛇皮袋子,很小心地避让着拥挤的人流,正在横穿马路,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仿佛只要穿越了大街就能抵达他们幸福的彼岸。
就在前方几步远,她的目光越过棕树下沉浸在幸福爱情的年轻男女,定格在路旁。
一对中年男女正在小憩。他们席地而坐,背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刚才已经有很多辆三轮车从她的宝马身边经过,她不知道这是其中的哪一辆,它们看上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连蹬三轮车的人也几乎全都是一模一样——粗壮,结实,有着强大的骨骼,脖子上都缠着一条被汗水浸得发黄的毛巾。只有他们,能够把一辆装满了煤球的三轮车蹬得轰轰烈烈,让人感到有一阵风猛烈地从身上扫过。而这时候,背靠三轮车的女人的睡相很美,将头斜倚在男人的肩上,男人也许是想让女人睡得更舒服些,也许是怕惊醒了女人,同样斜侧的姿势,看上去睡的并不舒服。
忽起一阵风将女人的一缕头发吹拂到了男人的脸上。男人醒了,他瞧瞧熟睡的女人,将秀发拢到女人的耳后。男人的目光停留在女人的头上,或许是一根草屑,或许是一只小虫,男人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轻轻地弹到一边,还好,女人仍在酣睡,男人又轻轻地闭上眼睛。
此时,她的眼里已经浮上了泪水,她轻轻地将眼睛闭上,等到再张开的时候,隐忍了太久的泪水肆无忌惮地飘然而下。她感受到了幸福,不!看到了幸福,她曾想要的幸福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它不属于她,竟在一对从乡下进城的拾荒者的身上。
她能感受到行人洒在宝马车上的羡慕眼光,但他们不明白,她的宝马敌不过路旁男人一个抬手的动作。
一对老人迎面走来,都已是花甲之年,都已是鬓发花白,他们手牵着手,气定神逸,一脸慈祥地向前迈着步子,与她的宝马擦肩而过,男的搀扶了一下女的,随后不知说了什么,一抹淡笑便在另一嘴角荡漾开来。
她的心再次被灼伤,泪水汹涌而下,恸哭失声。在泪眼婆娑中,她终于看到了一幅人间最美的图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记得每次在这条街上走过,都会有三两个卖花的小女孩,忽然就从各个方向围了过来,那一张张尖瘦的小脸都脏得跟猴儿似的,一双双黑幽幽的眼睛也被风吹得眼泪汪汪。她知道在她们的后面,一个形迹可疑的男人此时正混在其中,朝这边张望。而她已经被鲜花包围了。全都是没有根,修剪得很整齐的花,用保鲜膜包着,散发出短暂而恍惚的花香。面对这些最无辜最弱小的生命,她感到这是她最软弱的时候。她买了,每次都买了。而今她买花送给谁呢?
就在几个小时前,她离婚了,那个承诺给她一辈子幸福的男人,将幸福廉价出卖给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女人,飞到了大洋彼岸。
她轻轻地将车窗落下,阳光顷刻洒了进来。她买下三朵百合花,分别送给街边一个擦皮鞋的女人,一对卖唱的盲人夫妇,一个忧郁的流浪歌手,这些花不贵,她想让她们的眼珠子闪放出一丝幸福的亮光。
她的宝马缓缓地出了单行路,她驶上了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
(选自当代青少年小小说读本《幸福大道》,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开着宝马的贵妇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真正的幸福并未赐予她。
B.她的丈夫背叛了给她一辈子幸福的承诺,使这个孤独的女人对平时不留意的夫妻恩爱的场面格外敏感。
C.在路上,女主人公看到沉浸在幸福爱情的年轻男女、蹬三轮车谋生的中年男女和携手散步的老夫妻的场景,明白了幸福的意义。
D.为了忘却离异之痛,女主人公落下车窗买下鲜花,送给市井中处于弱势的三种人,幸福的感情立刻升华。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描写了一个开宝马车的“贵族”女人刚刚经历了离异之痛,驱车在城市一条普通的街道上所看到的人间图景。
B.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将青年男女、中年男女和花甲夫妻活动的三个场景相互对比,含蓄地暗示了“幸福”的主题。
C.作者没有对女主人公身份、地位进行正面描绘,而让读者沿着她眼光所及、心灵所至一起探求究竟何为“幸福”。
D.小说首尾两段巧妙呼应,且都运用了比喻和双关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女主人公从现实痛苦到感觉幸福的心路历程。
E.这篇小说手法十分独特,整篇没有对话描写与矛盾冲突,用一个找寻幸福的女人的视角就触摸到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3)作者着力描写女主人公所见三组男女活动镜头和她的一次买花赠人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探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未来7年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2018年4月19日,针对中兴被美国“封杀”的问题,商务部表示,中方密切关注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2018年4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来说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2018年5月,中兴通讯公告称,受拒绝令影响,本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摘编自“网易”“新浪”“凤凰网”)

材料二:

芯片贸易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逆差的最大“黑洞”。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进口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甚至长期超过石油进口额。2017年,这一数额达到了260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逆差达到最高值的1932.6亿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杨光表示,危机肯定会刺激自主芯片产业的发展,但想依靠国产芯片帮助中兴渡过危机确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芯片行业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而且有些必要的学费恐怕也是绕不过去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比如SG开始这几年,国内芯片恐怕还是要靠国际市场供应。

(摘编自《“芯痛”背后国产芯片征途漫漫,“中国芯”短板何在》,2018.4.19《新京报》)

材料三:

美国商务部日前对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采取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事件给中国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科技界和更多企业以更长远眼光,谋求更自主、自强的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不断追赶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量子通信、探月工程、可燃冰开采等诸多方面,中国都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成就足够令人自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以及中国日益迸发出来的科技创新潜力,值得充分肯定。

当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走向世界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那样的掣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

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釜底抽薪”。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这一在深刻洞察基础上发出的自强之声,应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念兹在兹的信条,让中国科技企业发展根基更牢固,步伐更坚实。

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坚持不懈的深入研发,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芯片、发动机等很多方面,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不管是“狼来了”还是“狼走了”,都能从容应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相信,国外的封锁从来阻挡不了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外人越是“卡脖子”,我们越要加速厚植创新土壤,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回顾历史,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一系列重大科技进展,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多时候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突破,是立足自身、自强不息的结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会因为某一方的技术封锁而选择自我封闭。在持续深入开放的进程中,中国会加强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其中自然也包括科技领域的共同进步。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坚定如初,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加快追赶世界前沿科技的步伐。

中国科技当自强,靠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在充分认清与强国差距的同时,我们要对自身的成绩和发展潜力有充分认识,更要满怀信心,迎难而上,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4.21,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相关调查尚未有结论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工业与安全局对中兴通讯施以严厉制裁,对此,中兴公司认为极不公平,难以接受。
B.材料三,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成就令人惊讶,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已经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C.材料二,中兴只凭国产芯片的力量来渡过危机并不现实。有人表示,危机会刺激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但芯片依赖国际市场供应的局面暂时不会改变。
D.材料三,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多时候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突破,是立足自身、自强不息的结果。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重大科技进展,大都如此。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4月至5月发生的“中兴事件”,表明了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发展就会受到掣肘。
B.材料二,集成电路进口额长期超过石油进口额,可见,芯片贸易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着巨大逆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高科技企业要时时警醒。
C.材料三,中国有意愿融入世界,正加快追赶世界前沿科技的步伐,在持续深人的开放中,中国会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包括在科技领域实现共同进步。
D.材料三,我们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既要认清与强国的差距,也要对自身成绩和发展潜力满怀信心,从而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小题3】中国科技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