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史学是着重探讨如何以公众为本位、以应用为前提来开展历史研究与传播的史学新分支。与传统史学相比,公众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实现史学为公众服务。
公众史学发展的动力日益强劲。这种动力主要来自民间。它的兴起主要缘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公众对历史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探求欲、表达欲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历史文化媒介平台不断创新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历史的兴趣。这为公众史学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是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由于技术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由史学界主导的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这为公众史学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传统史学适应社会转型自觉进行革新。一个时期以来,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面对这种状况,史学界一些学者开始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增强史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对公众的吸引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逐渐开拓出一条关注现实、走向公众、服务公众的史学发展之路。这为公众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
公众史学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以公众作为参与主体的家族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等史学形态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历史文本的通俗化,并在新媒体条件下形成了“人人都可写史”的态势。但“人人都可写史”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写史”,书写历史需要相应的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知识从来都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因此,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如何保证公众史学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深入揭示历史本质,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
推动公众史学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前行。公众史学对于充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公众史学发展,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公众史学学科体系,其次,公众史学发展应立足我国史学资源,发扬我国史学优良传统。最后,有的放矢采取有效举措,解决我国公众史学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尤其要引导专业历史研究者走出书斋,帮助公众提高史学修养。
(摘编自陈娜《隹动我国公众史学健康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众史学是把历史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应用为前提为公众服务的史学新分支。 |
B.公众史学得以建立的技术基础是广泛运用的互联网及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 |
C.具有大众化、多样化、通俗化特点的公众史学同样可以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 |
D.公众史学要做到深入揭示历史本质,就需要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去。 |
A.文章从多角度论述公众史学兴起的原因,从而说明公众史学发展民间动力强劲。 |
B.文章采用举例的论证手法,用以证明“传统史学适应社会转型自觉进行革新”。 |
C.文章指出理论指导、发扬传统、举措得当是推动我国公众史学健康发展的三要素。 |
D.文章思路清晰,论述严谨。先总说,后分说。分说部分每段的首句即为分论点句。 |
A.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历史的关注度、探求欲和表达欲的提升。 |
B.公众史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单一模式。 |
C.传统史学在与实践紧密结合上有所缺欠,因而其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 |
D.公众史学以公众为主体,不需专业历史研究者过多参与,否则会改变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