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国宝启功
曹可凡(以下筒称曹)上海电视台及东方卫视主持人,上海慈善基金会形象大使、中国十佳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
爱新觉罗·启功(以下简称启),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大师。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采访时为93岁高龄。1933年,辍学后的启功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航标灯——恩师陈垣。
曹:启先生,您现在的这一切是不是跟您的恩师陈垣先生有关?
启:那是当然。我没有学历,我连高中毕业都没有,我那会儿跟一位老先生读书,“四书”念过,“五经”没有全念过。陈校长就把我拉到辅仁中学,后来一直在辅仁大学教书。我为什么写字那么注意呢?就是说你批改学生作业,人家一个字写成什么,你要改他的字,比如说他少了一笔,你改的是多一笔,但是你这个字写出来,比学生还难看,这个就不行了。
曹:那陈先生的治学的态废,应该说对您影响也挺大的。您后来在鉴定方面,在文献考据方面花了很大的工夫,这个也是受陈校长的影响。
启:那当然了。
曹:我听说您在辅仁教书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想请您去当官,当一个科长,当时也是陈校长劝阻你了是吗?
启:那是这样子的。日本投降在南京签署投降书,他们请国民党从重庆给北京打电报,让这位教授做北京市教育局长。他就想收录我,做北京市教育局的一个科长。我去问陈校长这怎么办?陈校长说你的母亲什么意见?我说我母亲说不懂这个,让我来请示老师怎么看。他说,你要是做科长给你的是委任状,学校给你的是聘书。说委任状你是委派的职员,聘书是聘请你为学校的导师。说你当导师是摇摇摆摆,你做那个科长你是低头哈腰,你是委派的职员。我就明白了。我写了封信谢绝了。我走一步都去问一下老师。
曹:所以当时你去做了科长,我们就少了一个好老师,少了一个好学问家。
启:什么叫好学问家咱不配说,反正总算没走弯路,没走弯路。
曹:陈校长不仅在为人治学方面,对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生活上也对您很关心是吗?
启:那就更多了。所以后来我在香港开了一回画展,十张画加二百多条字,卖的钱捐作励耘奖学助学基金。163万。 我卖画的钱我一眼也没看过全捐了,励耘是陈老先生的书斋名。
曹:在上世纪1980年陈老先生一百周年纪念的时候,听说会标就是你写的。而且家里面又特别拥挤,您是跪着一个字一个字,花了一上午给他写完的。
启:是,那都是后来的事了,当时我有幅挽联我不敢写,那时候还是“四人帮”最嚣张的时候,我就没写,后来在陈校长一百周年纪念,我在文章里面写出来了。
曹:启先生,我前两天读您的《启功丛稿》,里面有一篇谈鉴定的文章,就是书画的鉴定三议,您提了几个有趣的观点,您说这个鉴定书画,要有一定的模糊度,这怎么说呢?
启:是,比如说这有一幅画,确实是一幅古画,本来没有题款,但是有人在上面题了“范宽”两字,以为可以自抬身价,“范”是姓,“宽”是说他宽宏大量,是个绰号,他真的自己签名,他怎么写绰号呢?所以应该是一幅假画,但要说它假,这张画年代久远,笔墨精湛,又确实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说真的也行,说假的也行,所以是模糊。
曹:我听说您鉴定有一个原则,国家单位让您去鉴定您鉴定,如果个人的藏品您概不鉴定,是吗?
启:我只能这么说了。你说要是社会上都拿来,让你看真假,那我一天就给人看这个,这也累死了,什么事都不能干了。
曹:还有您也知道,现在市场上您的书画的赝品挺多,可是您一直持一个不打假的观点,您特的宽容,但是有一点不宽容,就是仿您的字用在一些古画上,如写一个鉴定或者是批语,是吗?
启:是,我宽容有一定的原则,潘家园有一天我早晨去了,有一个老太太在那里收拾摊儿,她认得我,她说你是启功,你真好,我说我怎么好?她说你不捣乱,我说人家辛辛苦苦写的,那个价也不是真的价钱,我说破了与我有什么好处?与卖的人也没好处,反正算了,那个老太太的摊位,是他先生的还是他儿子的就不知道了,现在更有意思,据说有的人把一个条贴在门口,说是专写启功的字的,你们谁要来买,我在那儿说过话没有?何必呢?算了吧。
桑榆晚景,为霞满天,93岁的启功依然一丝不苟,不愿服老,无论到什么时候,他留给我们的永远都是那张慈祥的笑颜。
摘选自《可凡倾听》
【小题1】启功先生说他“‘四书’念过,‘五经’没有全念过”“五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开头部分提到“启功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航标灯——恩师陈垣”,陈垣对启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和______方面。
【小题3】对话中启功说“反正总算没走弯路,没走弯路”,这句话表明了启功的_____情感态度;“没走弯路”具体指_____和_____。
【小题4】根据谈话中启功的性格,推测他在遇到下面这些事时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一个地产商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非让启先生给自己的楼盘题词。启先生把脸一沉:“你准备好了笔,我就一定得写吗?那你准备好棺材,我还往里跳啊?” |
B.一次,启先生来到专写自己赝品的铺子,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细。有人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老连连摇头:“唉,世风日下啊!” |
C.启先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每当此时,他就会哈哈大笑:“我是‘拨倒’,拨就倒,一驳就倒。” |
D.以启功体为源的电脑方正启体点画活泼,体势清朗,随处可见,启先生对此微微一笑:“我就差公厕没写字了。” |
【小题5】启功在对话中谈到鉴定书画要保持一定的“
模糊度”,这与文末提到“93岁的启功
依然一丝不苟”,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小题6】从本文对话看,曹可凡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采访者的哪些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