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送宗伯乔白岩序

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

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选自《四部丛书》本《王文成公全书》,有删改)

(注)①交警:以交情之深而给予忠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B.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C.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D.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宗伯,同宗的大伯,是王守仁对乔白岩的敬称,将其视为同宗的前辈,表达内心的敬仰。
B.南都,明朝初年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亦被称为南都。
C.耄,古时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有时引申为昏乱之义,常和“耋”组成“耄耋”一词。
D.四部,一般指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就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的根本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辞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1 11:3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chū lì):指无用的木材。③蕲(qĺ):通“祈”,求。④矧:(shěn)况且

【小题1】解释下列语境中的词语:
(1) 元素终之(____) (2) 历园中竟日(____)
(3) 类此(____)     (4) 一若能(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名/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何难是?”/飘飘如遗世独立
C.矧灵物者,独无可取乎/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
D.今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取不尽,用之不竭
【小题3】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句子。
(1)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
(2)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第三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全文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梅谱》序
(明)王思任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共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鸯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是《梅谱》乃导师也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焉B.与C.也D.矣
【小题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④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
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小题4】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
B.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
C.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
D.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
【小题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可 楼 记

明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①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注:①耦,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指事物有正有反。
【小题1】标题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课本里,与本文文体相同的文言课文有: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哉游哉(__________)    (2)窗疏四(__________)
(3)谓吾意之所也(__________) (4)吾不能日也(__________)
【小题3】用“/”给文中划“ ”的部分断句。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左偏为楼B.幽壑之潜蛟
C.可以月之来而饯其往D.深林兮层巅
【小题5】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斯楼其赘矣。
A.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孰能讥之乎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2)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小题7】第一段介绍了“可楼”的______________
【小题8】简析第一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9】作者曾经“观览所及,无足可无意者”,而“今乃可斯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小题10】简述本文写作手法与写作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祠(1)

明边贡(2)

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

(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2)边贡:字廷实,明代诗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遵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原则。(3)西湖树:杭州西湖岳飞墓边的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绛帷”句:丞相祠内帷幔被寒风刮起,灯火飘摇,景中含情。
B.“乾坤”句: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作者深感自己全无容身之所。
C.“精卫”句:含蓄写出了文天祥虽抗元失败却矢志不渝的品格。
D.全诗情感深挚,悲慨苍凉之中不失开阔与雄浑,颇具唐诗气象
【小题2】“子规”也即“杜鹃”,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所营造的氛围也各不相同。下列诗词中与本诗中的“子规”所营造的氛围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B.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春晚》)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小题3】本诗尾联云:“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文天祥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你认为两者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