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小题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 ;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 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
【小题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06: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故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善人也,甚孝 呱呱
B.乃责梦星     则修文德来之
C.责之曰  告诉不许
D.处士为父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⑵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从吾道人记

王阳明

海宁董萝石者,年六十有八矣,以能诗闻江湖间。与其乡之业诗者十数辈为诗社,旦夕操纸吟鸣,相与求句字之工,至废寝食,生业。时俗共非笑之,不顾,以为是天下之至乐矣。

嘉靖甲申春,萝石来游会稽,闻阳明子方与其徒讲学山中,以杖肩其瓢笠诗卷来访。入门,长揖上坐。阳明子异其气貌,且年老矣,礼敬之。又询知其为董萝石也,与之语连日夜。萝石辞弥谦,礼弥下,不觉其席之弥侧也。退,谓阳明子之徒何生秦曰:“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假道于是以求济其私耳!故遂笃志于诗而放浪于山水。今吾闻夫子良知之说,而忽若大寐得醒,然后知吾向之所为,日夜弊精劳力者,其与世之营营利禄之徒,特清浊之分,而其间不能以寸也。幸哉!吾非至于夫子之门,则几于虚此生矣。吾将北面夫子而终身焉,得无既老有所不可乎?”秦起拜贺曰:“先生之年则老矣,先生之志何壮哉!”入以请于阳明子。阳明子喟然叹曰:“有是哉?吾未或见此翁也!虽然,齿长于我矣。师友一也,苟吾言之见信,奚必北面而后为礼乎?”萝石闻之,曰:“夫子殆以予诚之未积欤?”

辞归两月,弃其瓢笠,持一缣而来。谓秦曰:“此吾老妻之所织也。吾之诚积若此缕矣。夫子许我乎?”秦入以请。

阳明子固辞不获,则许之以师友之间。萝石日有所闻,益充然有得,欣然乐而忘归也。其乡党之子弟亲友与其平日之为社者,或笑而非,或为诗而招之返,且曰:“翁老矣,何乃自苦若是耶?”萝石笑曰:“吾方幸逃于苦海,方知悯之自苦也,顾以吾为苦耶?吾方扬鬐于渤澥,而振羽于云霄之上,安能复投网罟而入樊笼乎?去矣,吾将从吾之所好。”遂自号曰“从吾道人”。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废寝食,生业 遗:遗留
B.假道于是以求济其私耳   直:只,只是
C.吾将北面夫子而终身焉 北面:弟子行敬师之礼
D.方知悯之自苦也 若:你们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忽若大寐得醒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B.①直假道于是求济其私耳  ②举予人,如弃草芥
C.①得无既老有所不可乎    ②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D.①夫子许我乎    ②杳不知所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萝石原本认为作诗是天下最快乐的事,而对儒者持有偏见,认为所谓圣贤之学,是借道学之名成全自己的私欲。
B.听了阳明子“致良知”的言论,董萝石觉得自己先前做事使精神疲困力气消耗,与世之营营利禄之徒没有什么差距。
C.阳明子觉得董萝石年纪大,诚心不足,所以不收他为学生,董箩石后又拿着老妻亲手织的细绢来表达自己拜师的诚心。
D.董萝石先前的子弟亲友认为他跟着阳明子自讨苦吃,劝他回去,董萝石却自觉乐在其中,反而可怜他们自讨苦吃。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B.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C.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D.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而尝不屑其所为/以为世岂真有所谓圣贤之学乎?
【小题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阳明子异其气貌,且年老矣,礼敬之。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①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⑤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为 署:代理
C.约事而给之    竣:完成
D.屋而居 僦:租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小题4】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而京师人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光禄:官名,指光禄寺卿或少卿等,此处以官名代人名。②绝徼:极远的边地。③荆溪:水名,在江苏宜兴附近。④有力者:指有钱有势的人。⑤臭:气味。⑥偃蹇孤特:高傲而独立不群。⑦挺挺:正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师人可致一竹
(2)而谓余曰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找出下列加点字中不同类的一-项
A.京师人乃吾之所薪
B.鱼虾而友麋鹿
C.幽壑之潜蛟
D.孔子登东山而
【小题3】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难致而又多槁死 甥为我记之
B.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C.遍植竹 夫夷
D.所不能致者惟竹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小题4】找出与句式“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同类的一项
A.而今安在哉B.天下莫柔弱于水
C.客有吹洞箫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小题6】在作者看来,任光禄之所以在园中“遍植以竹”是因为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作者在文中比较京师人和江南人对竹的不同态度,得出了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