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晓过西湖

梵琦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

青山倒影水连廓,白藕作花香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一个“晓”字,将月写得可见却模糊,若即若离,让人爱之不舍。
B.颔联由视觉入手,再由所见兼带嗅觉,湖天一色,莲荷清香,从字间溢出。
C.颈联将听觉与视觉融合,仍紧扣“晓”字,还表现出一种渐行渐远的动感。
D.尾联的“不得寐”,加之鱼蟹在水中翻腾的动景,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小题2】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比,两首诗均描写西湖之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4 04:4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借竹楼记

徐渭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

(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

【小题1】据文意,可以推知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买邻之地而之 则借邻之竹而
B.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 龙山子固
C.始吾先大夫卜居于此也  而何不可
D.其流风潇然不冗 其本错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山子建书楼渐渐兼并了一些邻居的竹林。
B.龙山子执意请求方蝉子说说对借竹的看法。
C.方蝉子认为竹与人是互赏互鉴,互相学习。
D.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主题。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龙山子最终“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的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宋公子牧仲书

(明)侯方域

①某叨受太保先公①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②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已相远甚矣。

③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④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祖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财,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不似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注 ①太保险公:指宋牧仲的父亲宋权,死后追封太保

【小题1】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业
B.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
C.业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D.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小题2】第②段指出“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的行为实质是______(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太保的清廉,可以推知宋公子的家境贫寒、资产微薄。
B.太保清廉守节,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丰厚的资产留给家人。
C.为维护太保清名,自己不能资助宋公子金钱,故而道歉。
D.太保为人清高,人们体谅他,赠送宋家的都只是小礼品。
【小题4】第④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的?请具体分析
【小题5】这封信直率而不失委婉,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擢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贼。迁四川副使,备兵威、茂。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纪纲之颓,风俗之坏,国势之衰,外裔之强,邦本之摇,人才之凋,言路之塞,邪正之淆,君臣之暌,灾异之臻。
“此十者,天子有一,无以保四海。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愿亟去其人,更求才兼文武如前大学士杨一清,老成厚重如今大学士石珤者,并置左右,庶弊政可除,天下可治。臣又闻献皇帝①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谪配死徙,朝宁为空。此岂献皇帝意?非其意,虽尊以天下,无当也。陛下何不起而用之,使骏奔清庙,以慰献皇帝在天之灵哉!”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外艰归,士民祠之名宦。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曰:“此吾师也。”服阙,以故官莅广东。终四川按察使。
注①:献皇帝: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之子,明世宗嘉靖帝的生父,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小题1】对下列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B.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C.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D.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B.内阁,最早出现于明朝,其最高领导称首辅,其次为次辅,其余皆称群辅。
C.外艰,是指外放到边关任职。古代官员离开京城外调做官称为“出”一般有贬谪意。
D.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珊恩威并施,受人爱戴。他为官威严而有恩惠,士人百姓将他列为名宦为他立了生
祠,被胡东皋尊奉为师。
B.余珊直言敢谏,不惧权威。他做四川副使时,应诏进言,直指朝廷存在的十种潜在弊
端。
C.余珊早年官微,言轻招祸。他批评朝廷任用的官员过多,而且牵扯到内阁官员,建议不被采纳;他揭发宦官谋取私利,反被诬陷,遭牢狱之灾。
D.余珊奉诏上奏,态度鲜明。他在奏章中指出当朝首辅费宏不称职,建议尽快除去他,也指出应善待重用杨一清、石珤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
(2)臣又闻献皇帝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