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白母传   

(明)徐渭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母与俱往。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俟贼。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归若干年而后卒。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徙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 [注]①橐:袋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公瑾 归:女子出嫁。
B. 县无城郭 固:原本。
C. 母劝公为浮梁以 济:渡。
D. 又默其所欲与 识:记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益遍召诸子孙使来前 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B. 则可共事 入则王图议国事
C. 未闻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 母之曾孙贪数余道母事 臣韩王送沛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B. 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C. 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缜密周到的一面。
D. 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

②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6:10: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近夫墓志铭
崔铣
殷氏凤阳大族也,元末有讳仲名者,避乱于东平,因于寿张。仲名生尚文,尚文生胜,胜生铎,铎生玑号刚斋,以贡士为昌黎令,刚严多知,民畏爱之。刚斋内李氏,孕七月生近夫。既长,修眉而碧目,口可容拳,体羸而骨健,读书数行下,既成诵,终身不忘。年二十有六举进士,明年以疾归,卜居石川,作“畜艾堂”,聚书数千卷。病愈,还京师授靖江知县。近夫明察有断,不劳而治。蓟盗过淮渡江,掠常州将靖江,近夫有备,盗谍知之,乃如江阴,近夫发兵追之,江阴得完。常守檄近夫修郡城,又自修学宫,费省而工坚。
民朱铠死于文庙西庑中,莫知杀之者。忽得匿名书曰:杀铠者某也,铠素雠某。众谓不诬,近夫曰此嫁贼以缓治也。密问左右与铠狎者谁,对曰胥姚明。近夫乃集群胥于堂,曰吾欲写书,各呈若字,视明字类书。诘之曰:“尔素狎铠,杀之何?”明大惊,曰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近夫叹曰:“利重忘亲,交非其道者,必凶!嗟乎!嗟乎!”乃杀。
调青田,青田剧邑也,近夫去其害民者六七事,他无所更张。近夫雅好游眺川壑,览物歌咏清江。青田有大江孤山混元峰。每暇辄出,啸咏其间,旷然自得。乙亥考绩如京师,青田民号泣而送之。吏部以最闻,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上疏言事者五:曰清弊苏民,曰安重地,曰防奸微,曰除邪以全治,曰公赏罚。既病,封其疏,题曰:“理真事晓,意忠词驯,正而不迂,婉而不屈。”付其母曰“兹以归云霓弟”,遂卒。丙子七月七日也,享年三十有七。
近夫爱诵程氏、朱氏书,其为文非秦汉人语不习,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自汉、魏至唐作者皆辩其音节而拟之,作古乐府四百篇,其《彀录》《金仆姑》数十卷,又览庄周书,说其达性善喻最。后自病,太博必六经之旨,然后究心焉!国子司业穆伯潜,笃行苦学无匹也!犹畏近夫。曰近夫之耻不善不啻负秽。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葬于石川之南,会者千人咸哭之失声。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于寿张 家:安家
B.掠常州将靖江 如:到,往
C.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    风:形成……的风气
D.其《彀录》《金仆姑》 志:记,写
【小题2】对全文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近夫的祖籍是凤阳。成年之后,身材魁梧伟岸,记忆力强,家中藏书很多,达几千册。
B.殷近夫曾受命修缮城池,又自行修建了学校,工程花费不多,但都牢固。
C.殷近夫明于断案,体恤百姓,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能忠于职守,可惜的是他在英年便早逝了。
D.殷近夫是个有才学、有急智、有能力、爱好河山的官员,曾作诗文数十卷,喜欢庄子的文章。
【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
(2)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
【小题4】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殷近夫认为是“必凶之人”的三个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以下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而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土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有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开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①僇:同“戮”。②武安君:秦国各将白起的封号。③劲:刚强。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予未敢以为也(__________)
(2)夫秦王既图以予城(__________)
(3)大王弗予城而赵璧(__________)
(4)一胜而相如(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秦十五城之空名/明大王之失信
B.入璧秦弗予城/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C.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D.秦王怒/人生厌
【小题3】翻译划线句。
【小题4】“赵得其情则弗予”中的“其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5】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依据是_____。
A秦欲璧,赵弗予璧,而无所曲直也。
B“十五城秦宝也”,秦不欲以城易壁。
C秦王惧“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D“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①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⑤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为 署:代理
C.约事而给之    竣:完成
D.屋而居 僦:租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小题4】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