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宋人於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至于江西诗派极矣。惟严沧浪所论超离 尘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说未尝有失顾其所自为作徒得唐人体面而亦少超拔警策之处。    
(节选自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惟 严 沧 浪 所 论 超 离 尘 俗 真 若 有 所 自 得 反 覆 譬 说 未 尝 有 失 顾 其 所 自 为 作 徒 得 唐 人 体 面 而 亦 少 超 拔 警 策 之 处
【小题2】“严沧浪”是___________(名字),他写的诗歌理论著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李东阳对宋诗的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8 03:3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节选)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李桢《六国论》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
①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②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错)
③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凭借) ④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整)
⑤以阴助其急(暗地里) ⑥未有能愈于秦者也(胜过)
⑦视秦无异也(看待) ⑧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擅长)
A.②③④⑧B.①③⑤⑥
C.①⑤⑥⑦D.②④⑦⑧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④而四国休息于内
⑤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⑥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A.①⑤B.②③
C.③⑥D.②④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像秦国一样富国强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B.苏辙假设“彼秦者将何为哉”的条件是“韩魏无东顾之忧”,四国“阴助其急”。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5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子肃诗序
明·徐渭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今之为诗者 ,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若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乌知子肃者哉!
衡:准则、标准 极工逼肖:非常精致和相似
【小题1】“序”是一种文体,我们曾学过属于这种文体的文章《 》。
【小题2】文章开头讨论人学鸟言和鸟学人言,意图是
【小题3】下面文言部分中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多标不得分)
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
【小题4】对第二段划线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语虽苦而能遣”的意思是“即使用语苦涩也能派遣”。
B.这个长句从多个方面分析、评价了叶子肃诗歌的精彩之处。
C.作者用对比法和由果到因的推论分析了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D.四个“其情……故……”构成排比强化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小题5】请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所提倡的写作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