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于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明•陆容《阿留传》)
(注)矧(shn):况且。樗栎:两种树名,都指无用的木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屡:多次
B.用之不能其材 当:适合、符合
C.客至出之    陈:陈述
D.留客退 伺:等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归,出二指状曰  以无礼于晋
B.今天下正直静退士  师道不传也久矣
C.留将入饭,则收藏之 吾尝终日思矣
D.每不造命者所知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留是周元素的童仆,曾试着负责打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但没有扫干净一间屋子。周元素冲他发怒,并将扫帚摔在地上。
B.阿留生来痴呆无比,即使是经常到主人家来做客的客人,他也记不住名字,经常是用“短而肥者”“ 瘦而髯者”来描述,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来拒不接待。
C.阿留行事无规矩,常闹笑话,但善于调色,因此被主人终身任用。作者由此想到樗栎、沙石等看似无用的事物,最终得出天地之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本文叙议结合,借阿留的故事展开议论,作者认为在用人时要让其扬长避短,才是用人之道,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道不能因材施用的苦闷心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2)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樗 栎 不 材 祈 者 不 弃沙 石 至 恶 玉 人 赖 焉 盖 天 地 间 无 弃 物 也 矧灵 于 物 者 独 无 可 取 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12:3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_________•春雪咏兰

明朝   陈子龙①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

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明崇祯年间任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5月13日投水殉国。   ②解佩:用刘向《列仙传》典故,指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指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  ③鴂:杜鹃。  ④“九畹”用《离骚》典故:“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⑤“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小题1】填入横线处本词的词牌名是(   )。
A.念奴娇B.临江仙C.破阵子D.声声慢
【小题2】对本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问句领起,描述了本来春意正盛的时节却遭遇北方飞雪的场景。
B.用“楚殿”“湘潭”之兰的凋零殆尽反衬幽谷芝兰的生命力。
C.“多情怀袖”“同心千结”隐喻明朝恩典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贞。
D.以“再望佳节”结尾,扫尽之前的低冷凄恻,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小题3】清代学者沈祥龙认为上乘的咏物词,“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论词随笔》)。请简要赏析本词咏物“寄托遥深”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道,徒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款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汉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顾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升》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蕢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襄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ò) :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②阃(kǔn) 寄:戍边将领。③裒(pòu) :收集、聚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B.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C.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D.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经历:锦衣卫经历官。经历,官名,掌文案,正八品。
B.什:《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 以十篇诗编为一卷,叫做“什”。后代用以泛指诗篇或文卷。
C.荐绅:又作搢绅、缙绅。原意思是插笏于带,旧时宦官的装束,专用为宦官的代称。
D.采风: 古代统治者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考察民情的一种举措。
【小题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简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文桢传
汪道昆
沈文桢,字时干,四明人也。文桢始生而孤,大母及母党皆贵人,岁时多厚费,于是减父之产,赍.用不饶。叔父死无后,从兄为叔父后,亦寻.亡,文桢与孤子美同居。关尊文桢甚。文桢则以两孤母相厄也,出游避之。
时宗人沈应奇,守中书,尝受书法,工署书。乃舍业为游资,从应奇游阙下,居三年。资且.尽,无所成名。文桢太息日:"丈夫不为名高,则为厚利,安能郁郁坐困乎哉?"遂持母钱三百緡, 就钱塘酒舍,酿酤市中。文桢固酒豪,愈益喜客,客至或不问酒钱。酤三年,母钱尽。乃持百緡, 具大艘,召徒属出海而渔,余悉无获,钱又尽。则又市鱼海上,货渐以东。其年鲜大饶.会雨久鲜乃败。载之山县,货菽粟竹木器以归,于是母钱毕空。坐而家食,从子美稍稍折节,无违言。
文桢遇美欢甚,时急美之困。居尝钓芙蓉江上,得鱼辄沽酒。文桢有子明臣,年少耳,醉辄摩明臣顶,笑日:“孺子在,吾何患贫?”旦日出鱼,饮如故。归则闭户,督明臣读书,其后明臣籍上有司。会文桢病,明臣请留侍卧起,幸.无行。文桢执明臣手泣日:“吾家七世阜昌,至而翁始废业。而其执经术以往,庶几无堕先人行矣。”明日,强明臣就道,文桢竞以疾告终。 明臣数奇,卒业博士。
汪道昆日:“予善明臣,故得闻若翁质行甚具。翁故千金子,少年轻,富貴若将搬之。及其游不得志而归,业酤酤败,业渔渔败,既而市鱼又败,因甚矣。卒之以钓为事,而自托于酒人, 何拓落也?顾犹任放自若,其亦自负不羁都耶?至于避怨出游,终能以怨为德,盖长者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赍用不饶 赍:钱财B.从兄为叔父后,亦寻亡 寻:不久
C.资且尽 且:将D.明臣请留侍卧起,幸无行 幸:侥幸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叔父和堂兄相继去世后,沈文桢和侄儿沈美同住,因家人相处不和,出游京城。
B.沈文桢试过酿酒卖酒、出海捕鱼和贩卖海鲜,但皆因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C.作者认为沈文桢虽仕途失意,行商失败,身处困顿,仍能任放自若是豁达之人。
D.年轻骄纵导致沈文桢仕途、商场屡屡失败,而失败让他懂得了谦恭有礼以德报怨。
【小题3】沈文桢行商为何没有成功?请简要概括。
【小题4】把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而其执经术以往,庶几无堕先人行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其抚辑劳,赉银币。

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鲁闻大恸。诏徙籍广东,补给封诰,慰劳有加,益奋志讨贼。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世袭。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华/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面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B.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面机不泄/
C.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D.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今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授,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被授以官职,陶鲁的儿子在陶鲁去世后“进副千户”也是荫授所致。
B.总督和巡抚都是明清地方军政大员,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行改,经济及军事,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一般位于总督之下。
C.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始置于南朝,掌据士兵调动,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弱冠,古代人到二十岁要束发行冠礼,谓之“加冠”,是成人的标志,它与“结发同枕席”中“结发”的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鲁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他初任职新会县,面对贼寇来临,聚集父老,击破来犯之敌;后来在两广各地,大小数十战,杀贼数万,百姓视为长城。
B.陶鲁剿抚有方,考核常常为优。首任县丞,因业绩优秀升迁为知县;成化初年,任期届满考核为最高等级;后来再次考核为最好,晋升为湖广按察使。
C.陶鲁常任征则,富有智谋。总督韩雍威严郑重,但独对陶鲁很虚心,多用他的策略;陶鲁能广泛采纳意见却不泄密,面对敌情能做到审时度势。
D.陶鲁爱学习,注重教化,年轻时担任仅次于县令的县丞,但他却以师长之礼事奉老儒出身的县令王重;平定贼人后,往往率先兴建学校,教化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
(2)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