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愧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珠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游唤》序

明·王思任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压,而人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得看尽。归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曰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华山,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阁,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郗诜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注)①台荡:天台山与雁荡山。②缁黄: 缁衣(黑衣)黄冠,指和尚、道士。③郗诜:西晋人。④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七千由旬,谓路途远,地域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之于怀   喻:理解
B.谓其昼视日   第:仅仅
C.今年得看尽   始:开始
D.山川之好耶   羞:感到羞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老将至   而人识低
B.及其之既倦   蛟龙虎豹之啸据
C.犹不能不之兴怀   归语人
D.亦将有感斯文   彼其眼足胸中自立一隔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节选部分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有力批判了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
B.《<游唤>序》列举司马迁和刘禹锡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们受限于地域和视野,即使贤者也不免认识狭隘。
C.《兰亭集序》节选部分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游唤>序》开篇即点明题旨,境界壮阔,笔墨放纵。
D.《兰亭集序》借描述兰亭宴集的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作为山水诗文集序的《<游唤>序》,则希望借“游”山水来“唤”醒世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1 12:4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水田

(明)沈徳符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之虞集,畅于本朝邱浚,俱未见之施行。今上乙亥,徐孺东(贞明)新入省垣,首申其说,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疏上,江陵亦以为然,方见施行。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讥切时事,牵连谪去。

又十年,孺东从田间趕,始奉上命,以尚宝少卿兼河南道御史,奉敕专理水利,事体甚重。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惜徐未尽其用。余观徐疏,或给牛于贫民,或责成于富室,俱窒碍未妥,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 籍二说可用,但又欲于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说叉支矣。予以为不当官开,但当私开, 又不当竟自私开;当设便利之术,不勒其必开,但诱之争先愿开。京师蛙蟹绶虾螺蚌之属, 余幼目未经见,今腥风满市廛矣。皆浙东人牟利,够荒迹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 水族尚尔,独不可垦辟种蒔,如江南好•田之法乎?下令江浙之人,能开田若干,即畀以勇爵, 多者递与加级,得世有其田,不愿者俟其功大著,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定额每邑若干人以待试,不得滥收。则浙东之胥更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久之,土著惰民,见磽确化为良田,亦见猎而喜,不待劝诱,争占为己业矣。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粉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今上庚子,保定抚臣王应蛟,曾以海滨屯田奏效,上疏云:“天津一路,从来斥鹵,无 人耕垦。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耕得五千余亩。”珏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徐孺东之开水利,已渐有绪。徐遽疏言:“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此语闻, 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 ”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王为直隶宁晋人, 以故有乗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 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孺东夸词,真足为大言债事之戒。

(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年孺东从田间 趕:被起用
B.荒迹不毛之地   堰:堤坝
C.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 枣序;学校
D.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味:辨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朝,盛于明朝,后来徐孺东去管理水利,未取得成功。
B.作者认为徐孺东奏疏中的“选健卒分屯”“招南人占籍”两项措施还是可行的。
C.王应蛟以江浙之法开垦了天津海滨大量田地,作者认为这可以为北方水利提供借鉴。
D.徐孺东开发水利,节省了江南漕运一半的费用,最终却因为遭到北方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
(2)则浙东之胥吏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
【小题4】作者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垦荒?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公玮光宅,伯俊其字,别号金沙居士。上世山西洪洞人,国初徙聊城,六传而及米脂,则大父也。米脂公三子,季曰学易,娶汪公湛女,即公母也。一夕梦瑞光满室,寤而生公,曰: “必耀吾宗。”遂以命名。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隆庆庚午举省试,入游太学,试冠六馆。万历丁丑成进士,授灵宝知县。出而闻父讣也,徒跣奔号,哀毁逾礼。服除,补吴县。吴称江南首邑,财赋甲天下,蠹弊为多。公搜核厘革,析及秋毫;而以仁厚处官,拊循士民;闲则延进诸生,论难经艺,奖拔名流,后多显贵。乙酉,召拜河南道监察御史,首条便宜六事,皆见嘉纳。按行二关,疏荐故蓟帅戚继光,众论快之,庙堂意弗是也,有诏让公。公方受命按晋,因请告归。公结庐河上,矢不复出。里长老皆前劝语,乃以诣阙,补工部郎中,兼摄三篆内工河漕。而会税珰马堂横榷临清,其徒与市人斗,射杀市人,市人因焚其署。守臣以民乱问,公曰:“此所自致发难,不在民也。”疏白堂激变状 , 因请诛之,而附珰者谬谓公为侵官,侧目视之矣 。己亥,播酋作乱,诏发兵诛。少司空重庆赵公言于朝曰:“诚得傅郎为郡守,贤于十万师。”吏部请以公往。公为治粟转输,出纳均平,民皆安堵,师无后爨。制府长垣李公倚之,军中谋画,多所赞决。寇平,请释胁从及枉系,全活以万计。甲辰大计,前所侧目者,则乘间中公,至传白简。公笑而曰:“无伤也,吾固已日夜治装归矣。”抵舍而病,以其年五月二十九日终于正寝,距生嘉靖丁未,得寿五十八岁。 公居恒慨慕勋名,锐然有志当世 , 而以任真毁迹,卒为修隙者所摘,谈者惜之。嗟夫!名迹之间,果足定士品乎哉?
(节选自《国朝献征录》九十八卷,有删改)
注:①税珰:收税的宦官。②白简:弹劾的奏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B.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C.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D.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隋唐以后贡士通过殿试而及第者,一般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六馆代指国子监,起初国子监统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馆,后渐加合并,仅存国子学。
C.服除指除去丧服,表示守丧期满,也叫服阙。
D.大计是指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光宅为官清廉,注重教化。他出任吴县知县时,革除弊政,明察秋毫,实行仁政,安抚百姓,并选拔年轻人亲自培养,多人成才。
B.傅光宅才干卓越,慧眼识英。他出任御史时,积极向朝廷献计献策,都被采纳,尤其是荐举戚继光,受到了时人及朝廷的称赞表彰。
C.傅光宅虽是文官,却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播州作乱,朝廷派其征讨,他负毒后勤,合理调度,精心谋划,解决了军队后顾之忧。
D.傅光宅心胸坦荡,性情高洁。当他遭受政敌诬陷时,不作辩解,从容隐退,人们对他未尽其才深表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白堂激变状,因请诛之,而附舀者谬谓公为侵官,侧目视之矣。
(2)公居恒慨慕勋名,锐然有志当世,而以任真毁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林屋洞记

〔明〕归庄

余连年再游洞庭,缥缈峰之旷,石公、龙渚之奇,与诸招提聚落林木之胜,游历殆遍;惟林屋洞以水不可入,终以为恨!兹以九月前入山,留止包山寺久之,盖欲待水潦收,一游洞中。已而雨不止,河壑水益盛,至十月十六日,始与王生游焉。

初至洞门,解袍袜,草履短衣,偻行沮洳中。及洞,则黝而深。以灯烛先,俯而入。高四尺,水深尺余,踞而徐移趾,头触石,足陷,殊艰苦。自力前,且二十丈,得一豁处,始可小举首。以火四旁石,皆嵌空玲珑,洁白如玉,或有水涓涓泻下。有蝙蝠巢其中,惊火而飞。稍前又隘,略如初入处。水稍浅,匍匐而入,得一室,广五六丈。石尤奇,或悬如蜂房,或错如犬牙,又如檐冰下垂,其长者三尺许,叩之声铿然,于旁识姓名岁月焉。左十余丈,不可入,改之右,命从者先。曰:“可入则报我。”顷之,乃蛇行鱼贯入。洞小而屈曲,旁棱下脊,动辄见触。最深至一圜洞,有石柱当其前,长三尺余,大可五六围,两旁有罅,而不可容足,烛之无所见。《志》称洞有金庭、玉柱,此岂玉柱也耶?旁有篆书“隔凡”二大字,姓名漫漶不可辨。时闻大声,如撞万石钟,如发炮声,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盖洞门至此已一里所,度在太湖底,波涛激荡,宜有此也。乃复以次匍匐出。始入时,天晴朗;及出洞,雨师为洒尘矣。过佛屋,更衣履,还饮于空翠阁而归。

地志:林屋为道家第九洞天,吴王使灵威丈人入取禹书。春秋之末,去禹治水时,一千六百余年,而书始出,岂禹书之后,遂不通人间耶?其为神仙之府,无可疑者。自吴至今,又二千余年。其间好游者,如谢康乐、许玄度辈,皆未尝至;及览近世诸公游记,或窥而不入,或入而未竟。余乃穷搜杳冥至此,久留山中不虚也。是夕秉烛记之。同游某人,某年月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四尺,水深尺余 裁:通“才”,仅仅
B.以火四旁石,皆嵌空玲珑 烛:照亮
C.得一室,广五六丈 可:大约
D.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   视: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招提,对寺院的别称,音译自梵文,此称呼也传至日本和韩国。
B.望,望日,古人把每月的十五日称作“望”,把十六日称作“既望”
C.地志,即地方志,是本行政区域的资料性文献,又称地记、方志等。
D.道家,这里指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屋洞周边名胜众多,洞内景观奇特。它位于洞庭湖上,与缥缈峰、石公、龙渚等自然景点毗邻;洞内幽深曲折,空间狭小,但石柱石笋形态各异,玲珑剔透。
B.林屋洞名气颇大,但人迹罕至。这里有第九洞天之称,前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该洞颇难进入,像谢康乐、许玄度这样的好游者都未曾前往。
C.作者游览愿望强烈,不惜长时等候。他对林屋洞向往已久,之前因为积水原因未能如愿;这一次本想等水收后进洞,谁知阴雨不停,等了一月有余才与友人前往。
D.作者不惧艰苦,终于尽兴而归。他和友人改换行装,带着随从入洞,过狭道,涉积水,头碰石,足陷泥,有时蹲踞而行,有时匍匐蛇行而进,圆满游完了全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十余丈,不可入,改之右,命从者先。
(2)盖洞门至此已一里所,度在太湖底,波涛激荡,宜有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