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刻《几何原本》序
(明)徐光启
①唐、虞之世,羲、和治历非度数不为功。六艺、数与居一焉;而五艺者,不以度数从事,亦不得工也。襄、旷之于音,般、墨之于械,岂有他谬巧哉?精于用法而已。故尝谓三代而上,为此业者,师传、曹习之学,而毕丧于祖龙之焰。汉以来多任意揣摩,至于今而此道尽废□。
②《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利先生从少年时留意艺学,精其说,而与不佞游久,时时及之。因请其象数诸书,更以华文。独谓此书未译,则他书不可得论,遂共翻其要,约六卷。
③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甲)私心自谓:“不意古学废绝二千年后,顿获补缀唐、虞、三代之阙典遗义,其裨益当世,定复不小。”因偕二三同志,刻而传之。(乙)
④利先生曰:“是书也,以当百家之用,庶几有羲、和、般、墨其人乎,犹其小者;有大用于此,将以习人之灵才,令细而确也。”(丙)余以为小用、大用,实在其人,如邓林伐材,栋梁榱桷,恣所取之耳。乃亟传先生之小者,使人绎其文,想见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学可信不疑。(丁)
(有删改)
(注)①度数:数学。②利先生:即利玛窦。③习:训练。④榱桷:房屋的椽子。
【小题1】第①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
A.哉B.矣C.也D.已
【小题2】下列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的六艺指礼乐射御术数。
B.度数在六艺之中排在第一位。
C.不知度数其他五艺也难工巧。
D.这句话说明了度数地位之高。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何原本》是度数之宗,穷尽方圆平直。
B.作者因利先生精通《几何原本》才译此书。
C.作者认为象数诸书中应先译《几何原本》。
D.《几何原本》对“度数”可补缀阙典遗义。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大概如是,则是书之为用更大矣。
A.(甲)B.(乙)C.(丙)D.(丁)
【小题5】作者关于度数“小用”和“大用”的看法有何意义?请作评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31 12:4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大夫传
(明)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情窳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
(选自《澹园集》,有删改)
(注)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窳(yǔ);懒。惰窳:懒情。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自重 雅:高尚
B.束休问馈却不 纳:接受
C.大夫也 力:功劳
D.赋日完 逋:拖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礼闱还可指尚书省。
C.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
D.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②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点绛唇·春闺
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注①本词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之词。②陈子龙: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③杜鹃啼:杜鹃啼声凄厉,能动人情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写风雨摧残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
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
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春无主”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鹋”的“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
E. 杜鹃悲啼流出血泪,洒在飘着落花的朦胧烟雨之中,景象至悲。作者在这里用“胭脂”形容的雨雨中落花。
【小题2】这首词从表面上看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其抚辑劳,赉银币。

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鲁闻大恸。诏徙籍广东,补给封诰,慰劳有加,益奋志讨贼。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世袭。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华/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面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B.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面机不泄/
C.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D.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今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授,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被授以官职,陶鲁的儿子在陶鲁去世后“进副千户”也是荫授所致。
B.总督和巡抚都是明清地方军政大员,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行改,经济及军事,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一般位于总督之下。
C.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始置于南朝,掌据士兵调动,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弱冠,古代人到二十岁要束发行冠礼,谓之“加冠”,是成人的标志,它与“结发同枕席”中“结发”的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鲁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他初任职新会县,面对贼寇来临,聚集父老,击破来犯之敌;后来在两广各地,大小数十战,杀贼数万,百姓视为长城。
B.陶鲁剿抚有方,考核常常为优。首任县丞,因业绩优秀升迁为知县;成化初年,任期届满考核为最高等级;后来再次考核为最好,晋升为湖广按察使。
C.陶鲁常任征则,富有智谋。总督韩雍威严郑重,但独对陶鲁很虚心,多用他的策略;陶鲁能广泛采纳意见却不泄密,面对敌情能做到审时度势。
D.陶鲁爱学习,注重教化,年轻时担任仅次于县令的县丞,但他却以师长之礼事奉老儒出身的县令王重;平定贼人后,往往率先兴建学校,教化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雠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
(2)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