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回答下列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官宪使     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 种植
C.而诸孙皆发   秀丽
D.以公所命名,之楣间   悬挂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言事忤天子    臣险衅,夙遭闵凶
B.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于园中构屋五楹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人方望其大用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土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
(1)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11:5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项脊轩志》二~五段,完成下列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宴:宴会
B.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获取功名
C.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体现归有光丧妻后悲痛感情的一组是( )
①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②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④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妪,先大母婢也
【小题4】“瞻顾遗迹”,作者为什么“长号不自禁”?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本文作者字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______)(2)已为墙,凡变矣(______)(3)大母余日(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如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娘指叩门扉曰 今张君不謪居为患
B.室西连中闺 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久,能以足音辨人  玉言盖有政跨助词
D.汝姊在吾怀,呱呱泣 余扃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小题5】本文的结尾历来为人所赞赏,试作简要的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⑴以南日(__________) ⑵诸父异爨(__________)
⑶凡变矣(__________) ⑷墙往往而是(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面各句中“于”的意思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又杂植兰桂竹木
A.室西连中闺B.瓦逢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C.其制稍异D.夜则鱼龙悲啸其下
【小题3】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将蓬户牖,无所不快
A.心骇目B.骊山北构而西
C.秦者秦也D.后人哀之而不
【小题4】按由先往后的时间顺序为以下作品做正确排序的是:  
A.《阿房宫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项脊轩志》
B.《项脊轩志》《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阿房宫赋》
C.《阿房宫赋》《项脊轩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项脊轩志》《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阿房宫赋》
【小题5】翻译句子: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小题6】第二节划线句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作用。
其中“可悲”的原因有(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而悲伤。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斯!

①吓:显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也 易:轻易
D.予甚其志  畏:畏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
B.此贞甫
不能不为恸也
C.予甚畏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B.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C.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D.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②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万侍郎书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令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 中,拊循劳徕,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 今被挫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 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 俊驰骋,妄自测傲,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 又取信于所使咨访之人,祗如不嗜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有加以 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 能自明也。

昨者大计群吏,仅免下考。今已见谓不能为吏,又使匍匐州县,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 辗转狼狈,不复能自振于群毁之中。夫以朝廷爱惜人才,当使之无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进于天子之科目,至三十年而不退却。一旦得之,使之从百执事,齿于下列。 不敢望公孙丞相桓少傅,仅如冯都尉白首郎署,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弹冠振衣,愿立于朝 之志矣。今之时独贵少俊耳,汉李太尉尝荐樊英等,以为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 无一宿儒大人,可以备顾问者,怅然为时惜之。有光顾何敢自列于昔贤之所荐,而番番良士, 膂力既愆,我尚有之,以为国家用老成长厚之风,此亦当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有 光今已摧残至此。夫士之所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 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 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不徒 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 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勅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无任惶悚。不宣。

注释:
①万侍郎,即万士和,明嘉靖年间进士,隆庆时升任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归有 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此信写于隆庆二年(1568),归有光六十岁才中进士被授 予长兴县令,在任时,因采取了不利于豪门大户的措施而遭怨恨,改任副职通判。对此归有 光颇多怨言,曾两次上疏请求辞职。②膂(1ǔ)力既愆,体力不支、衰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被挫如此   枉曲、冤枉
B.齿于下列   羞耻
C.夫士之所者气耳 依仗
D.轻于冒   轻慢、亵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光是亦不自嫌外 犹不能不之兴怀
B.又使匍匐州县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当引去之   其疾病
D.不于此时求住泊所   二虫又何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中作者陈述了为长兴县令时一心为民的政绩,本应有“封侯丹赏之望”,但却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和不应有的打击,其怨与伤的感情溢于言表。
B.作者揭露了官场上流言诽镑,巡按御史甄别官吏“多从意度”,偏听“咨访之人”的不 良风气,并以东汉李太尉举荐樊英等老臣为例,希望朝廷能重用老臣。
C.行文结束时,作者以“禽鸟犹爱其羽”相喻,认为万侍郎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他 一定能赏识和理解自己。
D.该文感情真挚,文风委婉曲折,作者悒悒不得志的心态跃然纸上,但使人感受到他深沉 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 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
(2)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