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又六七步,奇石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②,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③,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

又明日,郑君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④: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有删改)

(注)①髹(xiū)觞:油漆过的酒杯。②舟:托盘。③觚(gū)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筒;翰,笔。④《韩诗内传》:西汉韩婴所著,解释《诗经》的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六七步,奇石出   怒:突起
B.集所赋诗而濂以序   属:写作
C.舞雩之咏叹   法:效法
D.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哉   勖:勉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得涧流,遂沿涧入    夜缒
B.郑君兹游良欢  亦足畅叙幽惰
C.郑旧俗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而无愧孔氏之徒 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明的文字,交代桃花涧修禊雅集的时间、地点以及参加的诸贤士大夫,接着略述了人山沿涧探胜寻幽的过程,点明桃花涧得名的由来。
B.文章记叙了涧水流觞和饮酒赋诗,既为“修禊”一事做了风俗的描绘,又以精彩的笔触刻画了“流觞”和“赋诗”者优雅潇洒的形象。
C.作者调动笔墨描绘桃花涧“可玩”“可钓”“可听”的诱人风光,不光是再现山水的秀丽,更是感悟人投人大自然“情与境适”的美好。
D.作者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来的修短随化的无所作为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同感,传达了对投入大自然、修养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人生追求的肯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2)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4 03: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正毅。德裕通《左氏春秋》,少拳勇善射,从其舅解昌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守史天倪,仙既败走,其党赵贵、王显、齐福等保仙故垒,数侵掠太行。太宗择廷臣有才辩者往招之,杨惟中以德裕荐。遂使真定,降齐福,擒赵贵,王显亡走,德裕追射杀之,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障城田。中统三年,李璮平,世祖命德裕曲赦益都。宋臣夏贵围宣抚使张庭瑞于虎啸山,实薪土塞水源,人无从得饮。帅府檄德裕援之。德裕夜薄贵营,令卒各持三炬,贵惊走,追及鹅溪,馘千人,获马畜兵仗万计。升京畿漕运使。

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南征,授佥行中书省事。遂从下安庆。至镇江,焦山寺主僧诱居民叛,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命德裕先入城抚定。宋平,赐予有加。奉旨求异人异书。平章阿合马谮丞相伯颜杀丁家洲降卒事,奏以德裕为中书参政,欲假一言证成之,德裕辞不拜。久之,得签行省事。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德裕言:“四人者,皆新降将,天子既宠绥之,有地有民,盈所望矣,方誓报效,安有他觊。奈何以疑似杀四守,宁知非反间耶?”尽复其官拜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谥中肃。

(节选自《元史.焦德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B.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C.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D.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用以褒贬善恶,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B.曲赦,古代赦令的一种,属于特赦,是指独赦一地、两地或多地的赦令,而不是普赦天下。
C.《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
D.行中书省,民间简称“行省”,是从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是现在“省”的雏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德裕出身官宦之家,勇猛善射,还通晓《左氏春秋》。其远祖焦赞曾镇守瓦桥关,父亲焦用曾任金朝千户,驻守雄州北门。
B.焦德裕富有辩才,不辱使命。金将武仙败走后,其余党依旧作乱。经人举荐,朝廷派焦德裕前往,他先后击败齐福,生擒赵贵,射杀王显,使真定得到平定。
C.焦德裕善于用兵。张庭瑞被夏贵围困在虎啸山,焦德裕率军救援,夜间直逼敌军大营,让每位士兵手拿三个火把,惊走敌人,后趁势追杀,斩获极多。
D.焦德裕为人正直,不为利诱。阿合马以丁家洲降卒被杀一事诬告丞相伯颜,并以举荐焦德裕为中书参政为条件,想得到焦德裕的证词以证实对伯颜的诬告,焦德裕推辞不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
(2)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 濂

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 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受业:传授学业
C.无有所与     俾:使
D.毋朋党而互相低昂 植:培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2)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延祜、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旦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鲁居丧服阙,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召鲁为《宋史》局官。书成,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复召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九事。至正四年,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垫,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竟。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漕运使,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九年,太傅、右丞相脱脱复相,论及河决,思拯民艰,以塞诏旨,乃集廷臣群议,言人人殊。鲁昌言:“河必当治。”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且以其事属鲁。鲁固辞,丞相曰:“此事非子不可。”乃入奏,大称帝旨。十一年四月,命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十一月诸埽诸堤成,水土工毕,河复故道,事见《河渠志》。寻拜中书左丞,从脱脱平徐州。脱脱既旋师,命鲁追余党,分攻濠州,同总兵官平章月可察儿督战。鲁上马麾进,抵城下,忽头眩下马,且戎兵马弗散。病愈亟,竟卒于军中,年五十七。
(节洗自《元中·曹鲁传》)
【注】①昏垫:被水淹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B.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C.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D.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为表对他人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字。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中央官署,负责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
D.漕运,中国古代将所征粮食通过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鲁富有才华,为官政绩卓著。曾两次以明经科考中乡贡,后任《宋史》局官,负责编辑《宋史》;出任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后,考核政绩最为优秀。
B.贾鲁积极进言,议政切中时弊。对于官粮损失的状况,贾鲁指出应当完善田地规划,防止富民兼并土地;任右司郎中时,曾对当时的国家大政提出二十一条建议。
C.贾鲁事必躬亲,全力治理黄河。黄河决堤,他亲往巡视,绘出黄河形势图上呈给元帝,提出治河方案;后任总治河防使,使黄河恢复故道,完成黄河治理。
D.贾鲁忠于职守,为国死而后已。他任中书左丞时,曾跟随丞相脱脱攻取徐州,抵达城下时感到头晕而下马,但仍告诫兵马不得离散,后病情加剧死于军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
(2)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且以其事属鲁。

同类题5

   李谦,字受益,郓之东阿人。祖元,以医著名。父唐佐,性恬退,不喜仕进。

谦幼有成人风,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为赋有声,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而谦为首。为东平府教授,生徒四集,累官万户府经历,复教授东平。先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备束修,谦辞曰:“家幸非甚贫者,岂可聚货以自殖乎!”

翰林学士王磐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至元十五年,升待制,扈驾至上都,赐以银壶、藤枕。十八年,升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侍裕宗于东宫。陈十事:曰正心,曰睦亲,曰崇俭,曰几谏,曰戢兵,曰亲贤,曰尚文,曰定律,曰正名,曰革弊。裕宗崩,世祖又命傅成宗于潜邸,所至以谦自随。转侍读学士。二十六年,以足疾辞归。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驿召至上都。即见,劳曰:“朕知卿有疾,然京师去家不远,且多良医,能愈疾。卿当与谋国政,余不以劳卿也。”升学士。元贞初,引疾还家。大德六年,召为翰林承旨,以年七十一,乞致仕。九年,又召。至大元年,给半俸。仁宗为皇太子,征为太子少傅,谦皆力辞。

仁宗即位,召十六人,谦居其首。乃力疾见帝于行在,疏言九事,其略曰:“正心术以正百官,崇孝治以先天下,选贤能以居辅相之位,广视听以通上下之情,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兴学校以广人材之路,颁律令使民不犯,练士卒居安虑危。至于振肃纪纲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苛细者为之。”帝嘉纳焉。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加赐银一百五十两,金织币及帛各三匹。归,卒于家,年七十九。

谦文章醇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号野斋先生。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B.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C.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D.至于振肃纲纪/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苟细者/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是学官名。教授之职始设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束修即扎成一捆的干肉,是古时学生送给教师的酬礼,后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
C.潜邸是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行在是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在之地。
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出官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谦学问精深。他写的文章很有气势并且醇厚有古风,不追求虚浮奇巧,学者纷纷效仿。
B.李谦深受器重。他曾随待世宗车驾到上郡,辅助过三位皇太子,生病后受到世宗慰问。
C.李请积极进言,他曾陈言治国十事,仁即位后,他又勉强支撑病体向上疏陈言九事。
D.李谦不贪名利。为东平府教授时,婉言谢绝郡里送给他的束修,后又多次在高位上请辞。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翰林学士王磐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2)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