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又六七步,奇石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②,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③,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

又明日,郑君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④: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有删改)

(注)①髹(xiū)觞:油漆过的酒杯。②舟:托盘。③觚(gū)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筒;翰,笔。④《韩诗内传》:西汉韩婴所著,解释《诗经》的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六七步,奇石出   怒:突起
B.集所赋诗而濂以序   属:写作
C.舞雩之咏叹   法:效法
D.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哉   勖:勉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得涧流,遂沿涧入    夜缒
B.郑君兹游良欢  亦足畅叙幽惰
C.郑旧俗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而无愧孔氏之徒 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明的文字,交代桃花涧修禊雅集的时间、地点以及参加的诸贤士大夫,接着略述了人山沿涧探胜寻幽的过程,点明桃花涧得名的由来。
B.文章记叙了涧水流觞和饮酒赋诗,既为“修禊”一事做了风俗的描绘,又以精彩的笔触刻画了“流觞”和“赋诗”者优雅潇洒的形象。
C.作者调动笔墨描绘桃花涧“可玩”“可钓”“可听”的诱人风光,不光是再现山水的秀丽,更是感悟人投人大自然“情与境适”的美好。
D.作者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来的修短随化的无所作为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同感,传达了对投入大自然、修养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人生追求的肯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2)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4 03: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
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
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
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嘉礼部员外郎 擢:提拔
B.嘉挽弓射呼者 挽:提起
C.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    团结:组织集结
D.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   绥靖:安抚平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生,又称国学生、太学生,指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一般为官员子弟,也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通称为国子监生。
B.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驿马或马拉的驿车。
C.路,始于宋代,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采用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是对已故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2)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小题4】根据第三段,简要列举郭嘉“忠烈”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选自 韩愈《进学解》)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拥覆   衾:被子
B.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C.弟子先生   事:侍奉
D.细大不   捐:捐款
【小题2】下列对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B.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C.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D.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介绍了作者求学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突出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
B.甲文运用“被”“戴”“腰”“佩” 这几个动词,着力写出了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
C.乙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有鲜明的对比,突出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夜以继日。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勤”,乙文“焚膏油以继晷”是“勤”的具体表现。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