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十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日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与礼部尚书柴椿偕行。日烜遣其叔遗爱,奉表从曾入献方物。帝封遗爱为安南国王,赐币帛,遣归。三十年正月,再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诸老议之。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在宋末为边鄙  鄙:边疆
B.是我辱君命也 是:判断词“是”
C.累章乞致仕 致仕:辞官退休
D.杜门不通宾客 杜门:闭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C.除,授予官职,与“除”意思相近的还有“拜”、“授”、“简”。《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简”即此意。
D.《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司马迁《史记》,下至张廷玉《明史》。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曾重视教化、同情民生疾苦。在淮安任上,他兴办学校;百姓对官府在桑树、柘树尚未长成时征收蚕丝感到痛苦,他请求用布匹来交纳。
B.梁曾擅长外交,据理力争。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深得皇上信任,但却引发了阿里的质疑和别人的谗言陷害。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询问时坦然应对。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因自己服丧未满而不去赴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06 04: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十岁能属文,再贡于乡,不,后迁至通判赣州事。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授之同知赣州事。十四年,以平广南功,迁同知吉州总管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世祖赐名“赛因囊加带”,命参大政。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县,兴利举弊,绩用大著。劾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横,罢之。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桑哥既败,而蠹政未尽去,民不堪命。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会欲易政府大臣,以问公楠,公楠荐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人。又问孰可以为首相,对曰:“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童。”问其次,曰:“完泽可。”明日,拜完泽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为平章政事,固辞,改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三十年,复为大司农,得藏匿公私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岁出粟十五万一千一百斛、钞二千六百贯、帛千五百匹、麻丝二千七百斤。元贞元年,进河南行省右丞,厘正盐法,民便之。召入觐,成宗以公楠先帝旧臣,慰劳良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明年,迁湖广行省右丞。转运司判官唐申,家沅州,豪横夺民田;武昌县尹刘权杀主簿,诬系其妻子。悉正其罪。五年,召还朝,以卒。帝闻,甚伤悼之。赙赠有加,特命朝臣护丧南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B.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C.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D.尚书省立/就佥江淮行尚书省/事江淮在宋为边睡/故多闲田/公楠请置两淮/屯田劝导有方/田日以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等。隋唐时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的一甲三人称赐进士及第,简称及第。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州,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C.大司农:古代官名,秦汉时属于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
D.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公楠很有才干,深得世祖赏识。燕公楠十岁时就能写文章,后来得到了世祖的赏识,赐名“赛因囊加带”,并命他参与重要政务。
B.燕公楠兴利除弊,政绩卓著。燕公楠重视农业,通过屯田使荒田得到大量开垦,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并为民除害,罢免贪横的沙不丁。
C.燕公楠颇能识人,善举人才。恰逢要更换丞相府的大臣,世祖向他咨询,他推举了伯颜等人,世祖又问丞相人选,他推举了安童和完泽。
D.燕公楠秉公办事,一心为民。燕公楠在任湖广行省右丞时,依法惩处了唐申、刘权,同时还修正了盐法,使人民从中得到了好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乞补外,除佥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
(2)公楠赴阙,极陈其故,请更张以固国本,世祖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秉忠,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 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 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 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

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B.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C.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D.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一名天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名士李国维、杨果,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給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煌虽盛,而谷巳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十四年,迁渐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逐遇害,年五十六。谥号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张氏尝剪发书使读之   易:换取
B.祐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部下
C.行省民商酒税  榷:征收
D.不   报:回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即“下车伊始”之简略说法,指古代指官员刚到一个地方任职。
B.金季:指金朝末年,借用伯、仲、叔、季的排行的次序,季是最小、最末的。
C.盗跖、颜子:盗跖,孔子时代的山大王,颜子,孔子的学生颜回;文中指坏人与好人。
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只褒奖不批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受祖父的熏陶和母亲的激励,加上自身的勤奋,学有所成,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因此受到恩赐。
B.陈祐被推荐为河南总管,他向前辈虚心请教治理政事的方法,体现了他谦逊好学、礼贤下士的品格。
C.卫辉路是有名的难于治理的地方,陈祐到那里后,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所以深得百姓爱戴。
D.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尽力为百姓着想。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2)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忠公,名貫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

年十二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馳,持槊立,而待马至,臍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挠强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威服其娇捷。稍长,折节读书,目五行下,吐辞为文,不蹈袭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

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御军极严猛,行伍肃然。稍暇,辄投壶鸦雅歌, 意所畅适,不为形迹所拘。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语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欲以让弟,弟幸勿辞。”语已,即解所绾黄金虎符佩之。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仁宗在东宫,闻其以爵位让弟,谓宫臣曰:“将相家子弟其有如是贤者邪?”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宿卫禁中。仁宗践祚,上疏条六事,书凡万余言,未报。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

会议科举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也。今禁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高?人将议吾后矣。”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塘市中,诡灶名,易服色。人无有识之者。偶过梁山泺,见渔父织芦花为被,欲易之以绸。渔父疑其为人,阳曰:“君欲吾被,当更赋诗。”遂援笔立成,竟持被去。人间喧传《芦花被诗》。其依隐玩世多类此。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壁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攸攸若欲遗世而独立云。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文靖。有文集若干卷《直解孝经》一卷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小云石海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土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B.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C.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D.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折节,文中指强自克制,改变初衷。也可以指降低自己身份,屈己下人。
B.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铜铸,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
C.东宫,常指太子所居之宫,可借指太子,与中宫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生前或死后被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云石海涯体力惊人,身手敏捷。十二三岁时,他就能在马背上把槊舞得虎虎生风,拉开强弓射猎,上下陡坡就像在平地上一样。
B.小云石海涯出身宦家,善于治军。他的父亲是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他以贯为姓。镇守永州时,他治军非常严厉,军纪严明。
C.小云石海涯素有贤德,曾受器重。仁宗曾对官中的大臣赞叹小云石海涯的贤德,选他为自己府中的说书秀才,让他担任宫中警卫。
D.小云石海涯能诗善文,看淡生死。姚燧认为小云石海涯所作的诗歌,内容慷慨激昂。他看待生死就像看待昼夜变化,超然自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欲以让弟,弟幸勿辞。
(2)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塘市中,诡姓名,易服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韵一项是   (   )
A.许/蔡/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向帖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史,我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经部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书,通称“五经”;史部则包括各类历史书和法典、职官、地理、时令等方面的书。
B.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C.颜子,是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非常贤良,品德高尚,曾受到孔子的赞赏,后人以颜子代指有良好品行的人,文中即为此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祐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他到任河南府总管的当天,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询问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敢于担当。他任南京路治中时,当地发生蝗灾,因担心捕蝗损坏成熟的庄稼,他令先收庄稼后捕蝗,有人反对这样做,他说,为百姓利益获罪也甘心。
C.陈祐治政有方,受到敬仰。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担任卫辉路总管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他离职后,百姓为他立碑颂德。
D.陈祐为官公正,震慑了官吏。他任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时,节属官员多惊慌失措,他告诉官吏们,不必惊慌,他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因此官员们严于律己,不敢违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2)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