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大体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隋统一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赏识。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4 09: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宣慰曾侯嘉政记

宋濂

今年春三月丙辰,西睦州陷。夏四月壬午,江浙行中书左丞杨公,以浦阳与睦州邻也,命宣慰曾侯自杭率师来镇其地。师还,邦人德其善驭士卒而弗扰也,思之不置。县达鲁花赤①写云石不花君暨婺州路同知赵君,因民之思而相与树碑于县庭,谓濂颇从事于文墨,走书来征记。曰:往岁,大将军赵野逊台②,首统军道浦阳。涂逢农贾及浮屠、黄冠,师不问能不能,以徽缠絷颈,使肩辎重。或血流不止,出即杀以徇。民深患苦,或传有师至,咸惊呼曰:“吾属将焉免夫!”亟奔避山谷。曾侯察知民情之惊疑,间道疾驱至县,申饬纪律,区分队伍,各从方部,以奠其居。夜漏既下,乃被铁衣,持弓矢,从一二骑,周巡近郊,威加气詟,莫敢少恣。居无何,左丞公自将临睦州,檄曾侯还杭,以守旧营。晩始受命,鸡初号,复就间道驰去。每出率一队,辄用数骑监之,若鱼贯,若雁行,无敢乱越。县父老相与言曰:“曾将军其去矣乎?何为来不吾知而去亦不吾知也?”我等闻其言,弗忍违用,以其事累吾子,幸有以详文云。濂发书,为之叹曰:“有是哉!何曾侯之贤于人也?”濂虽不识曾侯,窃闻所至以爱民为务,今来浦阳,会大府有验亩征粮之科,为之恻然,亟白部使者罢之。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曾侯名华,字华叟,武冈人。精悍而有智谋,通孙、吴、司马法,损家赀,招兵市马,为国宣力,前后屡建大勋,今以明威将军、广东道宣慰副使,兼江浙行省都镇抚。

(注)①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掌印者”。②逊台:退出台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B.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C.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D.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午是干支纪年法,这种方法把十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
B.宣慰指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文中指官职名。
C.浮屠是音译词,也作浮图、佛图,有佛、佛教徒、佛塔等意义,文中指和尚。
D.行省为元代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元代于各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华善于驾驭士卒。每支队伍出发时,派数名骑兵监督,秩序井然;又披戴盔甲,手持弓箭,带领士兵在郊外巡逻,部下慑于他的威严,没有敢放肆的。
B.曾华爱护百姓。他严禁士兵骚扰百姓,通常晚上接到军令,第二天早上天没亮就悄悄出发。宋濂受曾侯感召,禀报上级免除向浦阳百姓征收粮食。
C.曾华忠诚爱国,精通兵法。他精明强悍而足智多谋,熟悉孙子、吴起、司马穰苴等人的兵法,曾变卖家产,招兵买马,为国出力,先后屡建奇功。
D.本文刻画有力,写法新颖。对人物的刻画以正面描写为主,辅以侧面烘托和对比。在文末交代人物的名、字、籍贯,不同于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侯察知民情之惊疑,间道疾驱至县,申饬纪律。
(2)居无何,左丞公自将临睦州,檄曾侯还杭,以守旧营。

同类题2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宋 濂
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为义乌智者里人。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为邑重望。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甲啸聚,又相劫掠。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转授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以祭。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其争遂息。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府君曰:“是膏梁子,不知物价之上下者也。吾可苟利之耶?”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曰: “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汝等齿亦长矣,吾不复留意人间事。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复还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以病卒。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渠凶十馀人 渠:大
B.无靳色    靳:吝啬
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  鬻:买
D.沉酣回涧曲岑间    岑:小而高的山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他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赔偿,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戊午,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丁母忧,归庐州。
盗起河南,陷郡县。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
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时体尚汀左,高视鲍、谢,徐、庚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及安庆内附,太明皇帝嘉阙之忠,诏立庙于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B.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C.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D.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C.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D.《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
(2)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
戊午,挺还东平。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宪宗崩,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速遣使至军立约。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即位,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挺对曰:“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
(选自《元史•商挺传》有删改)
【注】①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B.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 务农薄税
C.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D.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而把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C.“宪宗崩”中的“崩”是死的意思。也可以用作诸侯的死亡,等同于“薨”。
D.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我国历法一直使用干支纪年法,如文中的“癸丑”“戊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挺有才能,重视办学。商挺曾被东平的严实聘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辅助继承父亲爵位的严忠济兴办学校。
B.商挺深受元世祖喜爱。他被征召到盐州时,对答很合元世祖心意,世祖称他字而不呼他的名。
C.商挺关爱百姓,打击奸猾官吏。在关中担任郎中时,他不但杀了最奸猾的官吏,还请求朝廷将关中的赋税减一半。
D.商挺头脑机敏,有预见性。在回京途中,商挺多次和元世祖讨论应对时局变化的对策,商挺建议严格管理军中符印。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
②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