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丁母忧,归庐州。
盗起河南,陷郡县。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
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时体尚汀左,高视鲍、谢,徐、庚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及安庆内附,太明皇帝嘉阙之忠,诏立庙于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B.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C.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D.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C.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D.《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
(2)初,阙既死,贼义之,求尸塘中,具棺敛葬于西门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9 11: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沂,字周伯,绍兴余姚人。父宗仅,号醇儒,能守所学,不逐时好。沂颖异,六岁诵《五经》皆毕,不忘一字。绍兴五年进士甲科,陆沉州县几三十载,至二十八年,始入为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吏部员外郎。转右司,以忧去,终丧还朝。孝宗受禅,除国子司业、邓王府直讲,寻擢殿中侍御史。有旨侍从、台谏条具方今时务,沂言:“守御之利,莫若令沿边屯田。前岁淮民逃移,未复旧业,中原归附,未知所处。俾之就耕,可赡给,省饷馈。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诏行其言。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婆婺州居住。时龙大渊、曾觌以藩郁旧恩除知阁门事,张震、刘洪、周必大相继缴回词命。沂论其市权招士,请屏远之,未听,而谏官刘度坐抗论左迁。沂累章,益恳切,曰:“大渊、觌不屏去,安知无柳宗元、刘禹锡辈挠节以从之者。”好进者嫉其言,共排之,沂亦以言不行请去,遂以直显谟阁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元年冬,召为宗正少卿兼皇子庆王府赞读,寻兼侍讲,进中书舍人、给事中。进对,论命令当谨之于造命之初。上曰:“三代盛时如此。卿职在缴驳,事有当然,勿谓拂君相不言。”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虞允文当国,希旨建策复中原,沂极论金无畔,而我诸将未见可任此事者,数梗其议。遂以龙图阁学士仍提举兴国宫。淳熙元年卒,年六十八。方疾革,整容素冠不少惰,盖其为学所得者如此。谥献肃。

(《宋史・胡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B.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C.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D.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乡试者,称为进士。
B.受禅:本指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来也指在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皇帝主动让出的帝位。
C.国子司业:管理教育的学官,隋场帝大业三年于国子监始置,唐宋沿袭,清代末年废除。
D.屯田:中国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沂聪颖卓异,少时即学有所成。他六岁时就已经学完《五经》,并且能够全文背诵,一字不忘;他还能坚守所学的儒道,不追逐时尚爱好。
B.胡沂深谋远虑,谏言能通观全局。他曾建议皇帝让难民回归田园,鼓励他们沿边防耕种;并聚集重兵在险要的地方防守,以防敌人骚扰。
C.胡沂刚正不阿,不畏权臣。他屡上奏章请求皇帝除去弄权的龙大渊等人,并因此招致忌恨;他还数次反对虞允文迎合皇帝的策略。
D.胡沂恬淡谦让,衣着端庄整肃。皇上很看重胡沂,想重用他,他却屡次请求离职;辞官后,病重期间,他也端庄地戴上冠帽,毫不怠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
(2)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中至治元年进士第,至正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黄河水溢,宜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行部至檀州,请定瘐死①多寡罪。朝廷多是其议。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其赃,实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其党词屈,遂释之。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思诚遂正有司罪,少年获免。

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陕西行台言:“欲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众惶恐从之,河中滩碛百有余里,礁石错出,路穷,舍骑徒行,攀藤葛以进,众惫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俄起五省余丁军,思诚争曰:“关中方用兵,困于供给,民多愁怨,复有是役,万一为变,所系岂轻耶!”事遂寝

(节选自《元史·王思诚传》,有删改)

(注)①瘐死:泛指在狱中病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B.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C.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D.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部:是古时官吏的一种执政方式,到属下区域巡察,考核政绩。
B.移牍:也叫移文,等同于檄文。是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C.御史: 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朝始,专司监察,负责监察百官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D.事遂寝:即寝其事,寝的本章是睡、卧,这里指事情被搁置、停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诚天资聪颖、关注民生。七岁能诵儒家经典,任官后,提出了治河赈灾、监狱管理、缓征兵役等很多有益百姓的建议。
B.王思诚善于断案,敢于纠错。果断惩治违法官吏,特意调整审案方法,主动询问,为受诬陷的百姓成功翻案。
C.王思诚治政脚踏实地,不浮夸。为证明黄河三门峡不宜设立水陆驿站,他亲历险境,实地考察,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
D.王思诚执法严明,又不滥用法律。掾史田甲受贿案发后,他援引古例,坚决反对株连,终使御史们折服并承认错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
(2)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过将军家   过:拜访
B.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C.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
D.世宗宥之     宥:宽恕
【小题2】以下字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③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最终,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白撒,致使其到世宗那里告状,因此,被解官归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御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

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

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耄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曰:“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戴之若神明。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至元二年,考绩为十路最。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器,望之知为端人,然性不喜嬉笑,卒年八十。

(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B.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C.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D.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未:和下文中的“戊申”一样,都是由天干地支组合成的六十组计时序号中的一组。“丁”与“戊”是天干,“未”与“申”是地支。
B.世祖:皇帝的庙号。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C.豪右:原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东汉建立时,豪右势力助刘秀建立并稳固了政权,发展成为东汉时的豪强地主,并成为此后门阀士族的雏形。
D.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一般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六十岁又可称作“花甲之年”,七十岁则为古稀,百岁为期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认为开创国家大业像制作银盘,要精选白金良匠按规制作,还要寻求谨慎厚道的人来掌管,世祖认为他说得对。
B.张德辉善于应对,尊儒重道。他直接为儒臣开脱,指出正因不重用儒臣,金朝才灭亡;在祭祀孔子时,让世祖知道尊儒重道的意义。
C.张德辉一心为民,百姓爱戴。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百姓把德辉奉若神明。
D.张德辉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德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至元二年时,朝廷考核地方官吏政绩,德辉是十路宣抚司中最优异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
(2)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再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2)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