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忽辛传
忽辛,至元初以世臣子备宿卫。至元十五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多强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行路,官军收捕失利,忽辛以招安自任,遣土豪持檄谕之。未几,贼二人来自归,忽辛赐之冠巾,且谕之曰:“汝昔为贼,今既自归,即良民矣。”悉放还,令遍谕其党。数日后,招集其为首者十辈来。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随侍左右,夜则令卧户外,时呼而饮食之,各得其欢心。群盗闻之,相继款附。
大德九年,改云南行省右丞。既至,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请更张之,王不可。忽辛与左丞刘正驰还京师,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豪民①规避徭役,往往投充王府宿卫,有司不胜供给。忽辛按朝廷元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其宿卫三分之二。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忽辛与刘正反覆研鞫②,反状尽得,竟斩之。军粮支给,地理远近不同,吏夤缘为奸,忽辛籍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为更番支给,吏奸始除。
先是,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建孔子庙为学校,拨田五顷,以供祭祀教养。赡思丁卒,田为大德寺所有,忽辛按庙学旧籍夺归之。乃复下诸郡邑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文风大兴。王府畜马繁多,悉纵之郊,败民禾稼。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广南酋沙奴素强悍,宋时尝赐以金印。云南诸部悉平,独此梗化。忽辛遣使诱致,待之以礼,留数月不遣。酋请还,忽辛曰:“汝欲还,可纳印来。”酋不得已,赍印以纳。忽辛置酒宴劳,讽令偕印入觐,帝大悦。
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①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欺压百姓的人。②研鞫:审讯。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土豪持檄谕之 谕:告诉
B.由是一切病民之政 病:患病
C.有司不胜供给 胜:承受
D.讽令偕印入觐 讽:劝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B.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C.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D.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辛治匪有方。在河南任职时,面对猖獗的盗匪,他采取了招安的政策,并和投降的盗匪在一起吃饭喝酒,关系打得火热,终于解决了匪患。
B.忽辛不畏强权。在任云南行省右丞时,他希望宗王能改革一些不够便民的政策,却遭到反对,后来和左丞刘正到京城报告朝廷,终于取得了成功。
C.忽辛热心于教育。他从大德寺夺回了提供祭祀教育费用的学田归还孔庙,并在郡县普遍设立学校,选文学之士为教官,使文风大兴。
D.忽辛智服边酋。忽辛派人招引来强悍的沙奴,以礼相待,留住数月不让他回去,逼迫沙奴交出金印,并设酒宴款待劝沙奴带着金印入朝觐见,皇帝大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2)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8 07: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日:“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日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康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路,宋、金、元时行政区划名。元朝沿袭了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四级地方行政制度。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的“路”与本文“路”大体同义。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戊戌,这是用天干与地支依次相配来纪日。干支纪日是农历的一部分,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2)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诗益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州万里 去:距离B.于是其诗益   工:工整
C.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等到D.嗜奇之士焉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有所得,则告予    谨拜表
B.成都,川蜀要地 唯倜傥非常人称焉
C.非壮强,多老死于其地 曩辱赐书
D.水行,江石悍利,波恶涡诡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B.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C.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D.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遺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巷,小的街道,借指民间。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B.吏部,曾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
C.邸,犹旅馆,古代为旅客提供膳宿的建筑。官办的旅邸在都城有馆、驿、邸、舍名称,供公出的官员差吏使用。
D.京师,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是帝王与朝廷所在地。后也用来称首都周边地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2)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驸马”是我国古代对皇帝及皇亲国戚的女婿的称呼,又可称为帝婿、主婿、国婿等。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授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队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使骚动不安的民众安定下来。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叛离之心的金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申屠致远不惧威胁,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从军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毅,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众御史害怕桑哥,不敢前往湖广巡视,申屠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阿哥潘,土播思乌臧掇族氏。始附宋,赐姓赵氏。世居临洮。祖巴命,富甲诸羌。父阿哥昌,貌甚伟,有力兼人,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节度使。金亡,保莲花山,以其众来归。皇子阔端之镇西土也,承制以阿哥昌为叠州安抚使。时兵兴,城无居人,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阿哥潘事亲以孝闻,从伐蜀,与宋都统制曹友闻屡战,胜负略相当,以破大安功最,授同知临洮府事。斩朝天关,乘嘉陵江至阆州,获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得其刘太尉,战败宋师于川。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阿哥潘击之,宵溃,四川大震。进逼成都,略嘉定,平峨眉太平寨,擒其将陈侍郎、田太尉,余众悉降。大小五十余战,皆先陷阵,皇子赐以金甲、银器。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时宋兵屯两川,堡栅相望,矢石交击,历五年而城始完。宪宗出蜀,以阿哥潘为选锋,攻西安,下之,赐金符,授临洮府元帅。帝驻钓鱼山,合州守将王坚夜来斫营,阿哥潘率壮士逆战,手杀数十百人,坚遂引去。明日陛见,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赐黄金五十两,名曰拔都。中统建元,诏还镇临洮。岁饥,发私廪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赖不饥。郡当孔道,传置旁午,有司敝于供给。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阿哥潘曰:“我岂以私惠而邀公赏耶!”卒不受。以军事赴青居山,道为宋兵所邀,遂死于敌。谥曰桓勇。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B.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面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C.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D.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是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以国姓赐之,以示褒宠。
B.“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同知”即知府,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其办事衙署称“厅”。
D.“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的“传舍”即驿站所设供行人休息的房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哥潘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祖父巴命富甲一方,父亲阿哥昌因军功而官至河节度使,归附蒙古政权后又任叠州安抚使,有治政安民之才。
B.阿哥潘作战勇猛,屡建战功。他跟从蒙古军伐蜀,攻克大安,夺取朝天关,缴获蜀船,生擒宋将,大败宋军,占领嘉定,平定峨眉太平赛,战功累累。
C.阿哥潘身先陷阵,深受器重。蒙古皇子、世祖、宪宗伐蜀时,都任用阿哥潘为先锋;帝驻钓鱼山时,阿哥潘又护驾有功,获得赏赐。
D.阿哥潘体恤百姓,以私济公。发生灾荒,阿哥潘打开私人粮仓赈济贫民;他用自己的马和羊为公办事,皇帝嘉奖他,他没有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2)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