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B.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C.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小题2】下列有关古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栏楯:栏杆。纵木为栏,横木为楯。
B.先大母:已逝世的祖母。先妣:已逝世的母亲。
C.束发:古代男童16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D.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穿过厨房去吃饭,很不方便。
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
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3)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5 09:0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脊轩志(节选)

归有光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家谱记(节选)

归有光

归氏至于有光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杪忽:形容甚少,甚微。②戒宾:邀请宾客之礼。③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彦则,号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   爨:烧火煮饭B.大母余曰   过:经过
C.俎豆壶   觞:酒杯D.出庖下之馂   馂:残羹剩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鸡栖厅   而何以至
B.先妣抚甚厚   归氏至于有光
C.某所,母立于兹。   岁时荐祭
D.儿之成,可待乎   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选文中,归有光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思念与眷恋,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B.《家谱记》选文中,记叙了归氏家族一天天衰败的现实,家中后辈不爱学习,也不懂礼义廉耻,归有光认为这丢了归氏祖先的脸。
C.《项脊轩志》选文中,归有光主要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令读者动容。
D.《家谱记》选文中,归有光认为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见。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迨:________
(2)二世 乳:________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______
(4)大母余曰  过: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墙往往是  母立于兹
B.鸡栖厅     室西连中闺
C.娘指叩门扉曰 比去,手阖门
D.先妣抚甚厚 顷,持一象笏至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小题4】依据本段,“可悲”之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名未就三件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妪谓余曰览昔人兴感之由
B.大母余曰无乃尔是
C.吾家读书久不故夫智一官
D.瞻遗迹不如蜀鄙之僧哉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呱呱泣余扃牖
B.尝居此室西连中闺
C.娘指叩门扉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D.儿成,则可待乎久,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原因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自己屡试不第的悲伤,有对有负于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感慨。
B.作者通过老妪之口来叙写母亲往事,从正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寄托自己刻骨铭心的哀思。
C.项脊轩的庭院在叔伯分家后情况大变,作者寥寥数语便将兄弟之间毫无天伦之乐的尴尬景象勾画出来,蕴含了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于细微处充满浓郁的人情美,妙趣天成,不着痕迹,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