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B.《渔父》中渔父的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沧浪之水”指社会状况,“水清”与“水浊”指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濯我缨”“濯我足”的不同变化表现了渔父灵活的处世态度。
C.庄子憧憬的“无穷”,是其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时空存在,而是一个作者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这是一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一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一体的精神世界。
D.《项脊轩志》一文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10-30 10:1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逍遥游

庄 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 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陈情表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亦飞之至也 至:到,到达
B.众人匹.之    匹:比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夸耀、自夸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察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 33 篇,包括内篇 15 篇,外篇7 篇,杂篇 11 篇。
B.“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历舜、禹、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 的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什么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呢?只有无名、无功、无己的人,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者。
B.作者紧紧扣住小与大的相对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外界的凭借,都“有待者”,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C.《陈情表》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D.李密在《陈情表》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至此乎 盖:何,怎样
C.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
D.如土地   委:卸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履,膝之所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
B.进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C.其固然 利乘便
D.善刀藏之 爱其子,择师教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小题5】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B.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C.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小题2】下面的文化常识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B.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C.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立,为之四顾
D.进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