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水仙子·咏竹
(元)马谦斋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①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②。
文湖州③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注释)①渭川:即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②“花开”句:传说凤凰喜欢竹实。③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故世称文湖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抓住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长个性进行阐发,表达作者对竹子的赞赏。
B.“渭川”句是说作者在渭水之畔的枕边发出清吟,借以表明对竹子不畏风雨的赞美。
C.“花开”句运用凤凰喜欢竹实的典故,竹子花开自有凤凰来寻,用凤凰的高贵烘托竹子的高洁。
D.“文湖州”句借文湖州画竹,表明文与可是竹子的知音,也是我的知音,委婉表达对竹子的喜爱。
E. 作者是在咏竹,又不止于咏竹,更是借竹抒发孤芳白赏之意,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小题2】赏析“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这三句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07 08:18: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外家南寺

元好问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悟”“风暴”“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E.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