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问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又巧幸偷安,
若果刚直,则当应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
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使宋还,会改葬太师广平郡王徒单贞。帝欲用前代故事,班剑、鼓吹,羽葆等仪卫。宰臣以贞与弑熙宗诛死,意难之。于是诏下礼官议。翛言:“晋葬丞相王导,给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唐以来,大驾卤薄有班剑,其王公以下卤簿并无班剑,兼羽葆非臣下所宜用,国朝葬大臣亦无之。”上怒曰:“典故所无,固可从,然用之亦不过礼。”一日,诏翛及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张暐诣殿门,谕之曰:“朝廷之事,汝谏官、礼官即当辨析。且小民言可采,朕尚从之,况卿等乎?自今议事,毋但附合尚书省。”
明昌二年,改知大兴府事。
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立召僧,杖一百死,京师肃然。后坐故出人罪,复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节度使。谕旨曰:“卿赋性太刚,率意行事,乃自陷于刑。若殿年降叙,念卿入仕久,颇有执持,故特起于罪谪之中,授以见职,
且彼岁歉民饥,盗贼多,须用旧人镇抚,庶得安治。勉尽乃心,以图后效。”未几,表乞致仕。上曰:“翛能干者,得力为多。”不许,复申请,从之。泰和七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金史·王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
B.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
C.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
D.时僧徒多/游贵戚门/翛恶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尝一僧犯/禁皇姑大长公主/为请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凡是考中进上的,便可立即被朝廷授于官职。 |
B.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也称相国。 |
C.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概指官员辞职归家。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翛随心而为,太过率性。在赈济民户的过程中,他不知满足地多申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级官阶。 |
B.王翛处事果断,不惧权贵。有僧人违犯了禁令,他不顾皇上的姑母大长公主的求情,严行禁令,立即召来僧人,杖罚一百,致其死亡。 |
C.王翛个性刚直,颇有主见。在改葬太师时是否赐予班剑、鼓吹、羽葆等仪仗护卫上,他认为晋、唐朝在埋葬大臣时都没有用,因而太师改葬也不适合用。 |
D.王翛为人本真,优缺并存。优点让他颇受皇上赏识,累迁官职:缺点让他自陷于刑罚,屡遭贬官去职。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徽福耶?
(2)且彼岁歉民饥,盗贼多,须用旧人镇抚,庶得安治。勉尽乃心,以图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