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蟾宫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之作。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山的这一转变。
B.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小令,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
C.作者大量用典,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对比,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D.本首元曲感情基调雄健、高昂,表达了作者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
【小题3】本曲首句很有特色,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0 11:0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安国,字平甫,安石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 ”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 "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B.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C.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柞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 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D.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这里指的是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髙学府。
B.教授,本意是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和现代大学的教授完全一样。
C.祚,福分,国祚是王朝理论上维持的时间,与王朝实际维持的时间有区别。这里的“秦祚”即前秦的国运。
D.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国天资很高,少年时就因所写的诗、铭文、文论、词赋受到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
B.因为王安石的缘故,王安国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只可惜他的应对不符合皇帝的心意,最终没有得到提拔重用。
C.王安国认为王安石不能知人善任,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哿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诈,并劝谏王安石远离小人。
D.王安国在西京任职时,沉溺于声色之中,因此被罢免了官职,放还家乡。不久虽被官复原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
(2)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本文选自《唐才子传》)

注释:长庚星,即太白金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五经    通:通晓
B.白傲放 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开辟
D.璘败,累浔阳狱累    系:捆绑
【小题2】下列李白的诗句中选自《清平调》的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②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B.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C.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D.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字,古代男女一般成人(及冠)二十岁时取字,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B.元符,年号,是为纪年而设立的名号,从明朝开始,每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C.卒,是死的讳称,一般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夫死后的忌讳称呼。
D.谥,谥号,古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行迹而给予评价的一种称号,不是所有人都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目光长远,有先见之明。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B.陈禾不怕权贵,敢挺身而出。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正直坚定,敢直言不讳。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D.陈禾冒死进谏,不隐藏想法。他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听玄集》、《造玄集》、《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ㄏ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於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於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抚弄如意不辍(______) (2)工篆书(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吾出有间矣
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
【小题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先生不胜惭(    )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
【小题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家钱唐 因击沛公于坐
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之节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5】第二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小题6】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小题7】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