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②痫:癫痫,羊角风。③痹: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者麻木的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小题2】下列对文学常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主张人“性本恶”,因该“明礼义而化之”。
B.《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C.《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D.《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1 09:3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

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

罕儒轻财好施。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巨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罕儒虽不知书,好礼接儒士。进士赵保雍登科覆落,客游海陵。罕儒问其所欲,保雍以将归京师,且言缘江榷务以丝易茗有厚利。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然好勇善战,不顾胜负。常欲削平太原,志未果而及于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一·荆罕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B.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C.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D.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是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卧具,自胡地传入中原。与王勃《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榻”相似。
B.煮海: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食盐结晶出来。
C.儒士:信奉孔子学说的人。后亦泛称读书人。儒士是封建官僚机构所需要的官员的主要。
D.登科:唐制,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方称登科。后代凡应试得中统称登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罕儒少时平平,后建战功。他少时游手好闲,与人为盗,后抓住机遇,经人引荐被皇上召见,勇立战功,终得赏赐。
B.荆罕儒恃勇轻敌,战死沙场。他任晋州兵马钤辖时冒险深入晋境;京土原一战,听说阎彦进稍退即亲上战场,终死于敌手。
C.荆罕儒深受器重,恩荫子孙。他战死后,太祖非常痛惜,为彰显其功,提拔了他的儿子,并对不拼力作战的将士或黜或斩。
D.荆罕儒轻视财物,好施与人。他在泰州时获取朝廷海盐收益的十分之八,依然不够用;张奉珪出使泰州,他也厚加礼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
(2)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云翼,字之美,其先赞皇檀山人。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特授承务郎、应奉翰林文字。

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潼关失守,朝议以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其人言浮于实,必误大事。不听,后果败。兴定元年六月,迁翰林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兼前职,诏曰:“官制入三品者例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议论忠谠,故特留之。”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议,户部尚书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戩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格。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二年,拜礼部尚书,兼职如故。三年,筑京师子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提举医药,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四年,改吏部尚书。凡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云翼乃建言曰:“国家之虑,不在于未得淮南之前,而在城既得淮南之后。盖淮南平则江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于舟楫之间,恐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彼若扼江为屯,潜师于淮以断饷道,或决水以潴淮南之地,则我军何以善其后乎。”章奏不报。时全果大败于淮上,一军全没。宣宗责诸将曰:“当使我何面目见杨云翼耶?”卒,年五十有九。

(节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B.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C.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D.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殿试成绩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称号。
B.词赋是中国古代科举名目之一。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和道家经典,北宋王安石变法,废除明经。
C.三品是古代官员的官阶。以清朝为例,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一品有正、从之别。
D.京师泛指中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东晋都建康,唐都长安,南宋都应天府,后迁都临安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云翼天资聪明,悟性极高。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划字,每天背诵几千字的文章。后来考中进士第一,词赋也中了乙科。
B.杨云翼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有人请求油价专卖,高琪竭力赞同,诏令百官商议此事,杨云翼等人却表示反对,高琪为此怀恨在心。
C.杨云翼医术高明,救治伤病。京师修筑子城,征役数万士兵和百姓。时处夏秋之交,病患无数,杨云翼亲自用药护理病患,救治了许多人。
D.杨云翼大胆直谏,分析透彻。朝廷连年南下侵宋,杨云翼上书直谏,认为国家的忧虑在得到淮南之后,水战将成为胜败关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制入三品者例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议论忠谠,故特留之。
(2)彼若扼江为屯,潜师于淮以断饷道,或决水以潴淮南之地,则我军何以善其后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包拯传

①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②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③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大理评事(_______) (2) 归,杀而鬻之(________)
(3)率取数十倍以权贵(_______) (4) 吏苛刻  (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为割牛舌又告之?  吾尝跂望矣
B.人包拯笑比黄河清    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拯悉毁去    拯因家居避命,久之
D.人不苟合    则一生彘肩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小题4】第③段末引用包拯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迹来塑造包拯,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请用动宾短语进行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B.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C.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D.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
C.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
D.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理宗极力庇护,但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
C.洪天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潭州知州时,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潭州不久大治。迁任广东转运判官后,他弹劾贪官,治理财赋,利于民生。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
(2)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未冠,由舍选贡京师。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迁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荐台谏,必先谕以己意,尝谓阐曰:“秘书久次,欲以台中相处何如?”阐谢曰:“丞相见知,得老死秘书幸矣!”桧默然,竟罢。绍兴二十五年冬,帝躬揽万机,起阐提举两浙路市舶,升吏部员外郎。孝宗即位,阐权工部侍郎兼侍讲。金主亮死,葛王褒复求和,再议遣使。阐言:“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如是,则中国之威可以复振。”帝曰:“使者报聘,故事也,旧约不从,朕志定矣。”是冬,给札侍从、台谏条具时务,阐上十事皆剀切。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时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工部例进官,阐辞。或曰:“公转一阶,则泽可以及子孙,奈何辞?”阐笑曰:“宝册非吾功也,吾能为子孙冒无功赏乎? ”隆兴元年,真拜工部侍郎。阐奏:“臣去冬乞守御两淮,陛下谓春首行之,夏秋当毕,今其时矣。”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邵宏渊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阐曰:“陛下出师受降是也。诸将违节度且无援而败,当矫前失,安可遽沮锐气。”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曱付诸军,手诏劳浚,军声复振。屡引疾乞骸骨,帝不忍其去。阐请益力,乃除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陛辞,其指时事尤谆切,帝眷益笃。居家逾月卒。
(节选自《宋史·张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B.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C.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D.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未冠指尚未成年。
B.进士第,封建时代实行科举取士,在朝廷组织的考试中中选的人称登进士第。
C.即位,古代指新的君王登上王位,一般是在原来的帝王去世后,也偶有特例。
D.陛辞,陛在古代常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辞指臣下临行前向君王告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阐为人正直,富有气节。秦桧每次推荐官员都要先告诉对方自己的用意,面对秦桧的拉拢示好,他委婉地用愿老死秘书作了回答。
B.张阐忠心为公,敢于直言。对于朝政,他积极发表意见,陈述时务,切合事理; 对于权贵,敢于批评指斥,毫不回避,得到皇帝赞赏。
C.张阐不恋权位,不计私利。朝廷按照规定要提升他的官职,他表示拒绝;对于可以惠及子孙的劝说,他表示不能为子孙冒领无功之赏。
D.张阐积极抗金,富有远略。他力主积极备战;他预见收复灵璧县战事的失利,并提出应对之策,对归罪于主战派的言论坚决驳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
(2)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甲付诸军,手诏劳浚,军声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