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翼,字之美,其先赞皇檀山人。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特授承务郎、应奉翰林文字。
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潼关失守,朝议以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其人言浮于实,必误大事。不听,后果败。兴定元年六月,迁翰林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兼前职,诏曰:“官制入三品者例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议论忠谠,故特留之。”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议,户部尚书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戩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格。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二年,拜礼部尚书,兼职如故。三年,筑京师子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提举医药,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四年,改吏部尚书。凡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云翼乃建言曰:“国家之虑,不在于未得淮南之前,而在城既得淮南之后。盖淮南平则江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于舟楫之间,恐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彼若扼江为屯,潜师于淮以断饷道,或决水以潴淮南之地,则我军何以善其后乎。”章奏不报。时全果大败于淮上,一军全没。宣宗责诸将曰:“当使我何面目见杨云翼耶?”卒,年五十有九。
(节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
B.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
C.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
D.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殿试成绩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称号。 |
B.词赋是中国古代科举名目之一。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和道家经典,北宋王安石变法,废除明经。 |
C.三品是古代官员的官阶。以清朝为例,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一品有正、从之别。 |
D.京师泛指中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东晋都建康,唐都长安,南宋都应天府,后迁都临安府。 |
A.杨云翼天资聪明,悟性极高。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划字,每天背诵几千字的文章。后来考中进士第一,词赋也中了乙科。 |
B.杨云翼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有人请求油价专卖,高琪竭力赞同,诏令百官商议此事,杨云翼等人却表示反对,高琪为此怀恨在心。 |
C.杨云翼医术高明,救治伤病。京师修筑子城,征役数万士兵和百姓。时处夏秋之交,病患无数,杨云翼亲自用药护理病患,救治了许多人。 |
D.杨云翼大胆直谏,分析透彻。朝廷连年南下侵宋,杨云翼上书直谏,认为国家的忧虑在得到淮南之后,水战将成为胜败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