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妻女存。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诿迥,迥曰:“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民饥,府檄有诉闭籴及粜与商贾者,迥即论报之曰:“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今强者群聚,胁持取钱,殴伤人者甚众,民不敢入市,坐致缺食。”申论再三,见从乃已。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郡僚犹曰:“度江后来,未尝全放,恐户部不从。”迥力论之曰:“唐人损七,则租、庸、调俱免。今损十矣。夏税、役钱不免,是犹用其二也,不可谓宽。”议乃息。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天而祝之。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强抚弱,导以恩义。积年雠讼,一语解去。猾吏奸民,皆以感激,久而悛悔,欺诈以革。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B.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排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传钱何由而得/
C.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排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D. 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逼于税赋/是以出粜/非上户也/县境不出货宝/苟不与外人交易/输官之钱何由而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室,古代时有祖庙、嫡妻、嫡子等意义,这里的意思是嫡妻。
B.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法律刑狱的机关,六部之一。
C. 夏税,从唐代开始,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季征收的称为夏税。
D. 斛面米,指古代朝廷征粮用斛计量时,官吏们从斛面上用手段刮取的粮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迥命途多舛。幼年遭逢靖康之乱,迁居他乡;十五岁时又失去父母,孤苦无依,飘泊不定,直到二十多岁才知道读书。
B. 程迥体谅百姓的疾苦。闹水灾时,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迥给以激烈的批评,还引用唐朝时的做法反驳反对全部免除租税的议论
C. 程迥重视孝道。有个妇人做工奉养自己的姑姑,给别人放牛的儿子也常送饭给祖母,程迥细致打听后向郡里报告,郡里给妇女送了钱粮。
D. 程迥善于处理同百姓的关系。他用恩义开导百姓,多年的争讼,有时候程迥一句话就能调解,奸猾的官吏刁钻的百姓,对他都很感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
(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2 07: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从子里。光自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B.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C.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D.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成“三省”。
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池生性淡薄,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长大后也不讲究吃住,举进士时母亲去世,号恸而归。
B.司马池为官有方,处事得当。蜀人妄传谣言,导致富人逃到山谷,县令、主簿都借故推脱,他主政县事,安抚民心。
C.司马池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曹利用被贬官,只有他敢于直言;应对诏问,直陈部门之间配合不当,有违古制。
D.司马池心胸坦荡,宽容大度。他被江钧、张从革以处事不当为由弹劾而遭降职,后来他并未因此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
(2)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鼎臣,字辅之,郓之须城人。幼孤自立,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主薄,疏泄潴水,得良田数百千顷。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兖州劾状。郡守杜衍会问,掾属莫对,鼎臣独曰:“介宁有是,愿以阖门证其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吾既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如是,未可量也。”

丁母忧,服除,知安丘县。赐五品服,知渠州。渠故僻陋无学者,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擢起居舍人。岁冬旱,将赐春宴,鼎臣曰:“旱灾太甚,非君臣同乐之时,请罢宴以答天戒。”又论凡大礼赦,请准太平兴国诏书,前期下禁约,后有犯不原,以杜指赦为奸者,宜著为令;开封三司于法外断狱,朝廷多曲徇其请,愿先付中书审画。仁宗悉从之。

兼管勾国子监,详定宽恤民力奏议。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为辽正旦使,鼎臣奏:“景德中,辽犯淄、青,臣祖母、兄、姊皆见略,义不忍住。”许之,仍诏后子孙并免行焉。

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

知兖州。是时,诸道方田使者希功赏,概取税虚额及尝所蠲者,加旧籍以病民。鼎臣独按籍差次为十等,一无所增,兖人德之。吏部,提举西京崇福宫。复判太堂寺,留守南京。陛辞,神宗顾语移晷,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年七十七,无祐元年卒。

(选自《宋史·龚鼎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
B.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
C.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
D.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亲的丧事一般要辞官回家守丧。
B.五品服:五品官服。古代官员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也不同,以红色最为尊贵。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鼎臣见义勇为。石介被人诬陷叛逃辽国,龚鼎臣认为这件事不实,杜衍从怀中拿出龚鼎臣写的奏书,称赞龚鼎臣见义勇为,前途无量。
B.龚鼎臣正直敢言。进行打算举办春宴,龚鼎臣认为正遭旱灾,不宜搞宴会;龚鼎臣认为,应规范大礼时的赦免制度,杜绝利用此制度赦免作恶的行为。
C.龚鼎臣觉得皇帝照顾赏识。龚鼎臣因很多亲属被辽国奔走而不想出使辽国,皇帝答应了;龚鼎臣与神宗交谈,神宗认为他精明而值得任用。
D.龚鼎臣关心、教化百姓。他疏泄积水,收获良田几百上千顷;他在淮南救灾,救活很多人;黄河决口,他去安抚;他在渠州兴建学校,渠州开始出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封三司于法外断狱,朝廷多曲徇其请,愿先付中书审画。
(2)鼎臣独按籍差次为十等,一无所增,兖人德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师》、《比》二卦,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事。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二年,受诏与杜镐、舒雅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粱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 景德二年,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正义皆具。”上喜。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翌日,赐白金千两。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上前,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大中祥符初,召还,进位礼部尚书。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者,以恩旧故也。逾月卒,年七十九。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鞠得状,钦若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钦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节选自《宋史•邢爵传》)
注:①王钦若,北宋时期宰相,宋仁宗评价:“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B.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C.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D.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B.《周礼》: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编纂。
C.经、传、正义:古代经典著作称为“经”。解释经文著作的是“传”,传是传述的意思。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昺才华出众,堪称一代大儒。他的学术造诣很深,科考廷试时就被宋太宗大加赞赏;真宗年间,又受命负责校定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成就斐然。
B.邢昺备受恩宠,朝中有人相助。他在复核王钦若受贿一案中,极力为王钦若辩白;后来,他能够备受礼遇、恩宠不减,与王钦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C.邢昺精于讲学,但不善理政事。虽曾经被任命为主管案件审核的官员,但他不太懂法律,任职一段时间后,他自陈不适合,于是改任他职。
D.邢昺兢兢业业,致力图书收藏。当真宗询问由邢昺经手收集的图书数量时,他汇报说已由开国之初的不到四千册增至目前的十多万册了,且种类齐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
(2)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鞠得状,钦若自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两年,其间发生了“靖康之难”。
B.勤王,指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C.汴都,指现在的河南开封,北宋设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开封,西京即今洛阳。
D.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渊能征善战,屡建奇功。攻击夏国,大败诸羌,讨伐方腊,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
B.王渊颇有智谋,审时度势。他根据敌军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腊;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陈诉利弊,劝君主放弃逃往镇江的想法而逃到钱塘,可据险自保。
C.王渊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张邦昌谋反,他来到都城,恸哭劝导张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从随侍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
D.王渊轻财好义,清廉简朴。生病时,皇帝派人探视,发现他家中竟然连帷帐床席也没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赏赐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
②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节选自《宋史·安守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B.雍熙是宋太宗年号,雍熙年间最大的事件是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
C.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非华夏各族的泛称。
D.受禅又称禅让制,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地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
B.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能严以律己,为人诚实,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来贴补。
C.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头,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
D.安守忠熟悉边防事务,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所以能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消除祸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2)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