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

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馀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所以:用来…
B.帝出海    为:为了
C.但当人事以应之    修:整顿,整治
D.侠又窜岭南 坐:被判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B.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C.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D.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
B.“视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指官吏到任开始工作。
C.“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从小喜欢读书,一旦过目则终生不忘,他写文章下笔如飞,见者叹服其文章精妙。
B.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
C.韩琦的规谏奏章呈送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醒悟,想听从他的意见,把被贬到外地任官的吕诲调回。
D.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免,变法失败。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2)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1 09:0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鄘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抚,是指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C.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大多由朝廷赐予,有褒有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师》、《比》二卦,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事。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二年,受诏与杜镐、舒雅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粱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 景德二年,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正义皆具。”上喜。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翌日,赐白金千两。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上前,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大中祥符初,召还,进位礼部尚书。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者,以恩旧故也。逾月卒,年七十九。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鞠得状,钦若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钦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节选自《宋史•邢爵传》)
注:①王钦若,北宋时期宰相,宋仁宗评价:“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B.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C.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D.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B.《周礼》: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编纂。
C.经、传、正义:古代经典著作称为“经”。解释经文著作的是“传”,传是传述的意思。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昺才华出众,堪称一代大儒。他的学术造诣很深,科考廷试时就被宋太宗大加赞赏;真宗年间,又受命负责校定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成就斐然。
B.邢昺备受恩宠,朝中有人相助。他在复核王钦若受贿一案中,极力为王钦若辩白;后来,他能够备受礼遇、恩宠不减,与王钦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C.邢昺精于讲学,但不善理政事。虽曾经被任命为主管案件审核的官员,但他不太懂法律,任职一段时间后,他自陈不适合,于是改任他职。
D.邢昺兢兢业业,致力图书收藏。当真宗询问由邢昺经手收集的图书数量时,他汇报说已由开国之初的不到四千册增至目前的十多万册了,且种类齐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
(2)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鞠得状,钦若自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大司马侃之裔也。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楶帅泾原,辟入府。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方议城银州,谍告夏人已东。节夫料必西趋泾原,官属不肯从,节夫曰:“吾计之熟矣。”乃遣裨将耿端彦疾驱至银州,五日城成,夏人果从泾原至,则城备已固,遂遁去。进枢密直学士。
节夫在延安日久,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放牧者执杀之,夏人怨怒,大入镇戎军,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言:“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州巢穴浅露,直可以计取。”遂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且弃所城地,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改江宁府,历青、秦二州、太原府。
群盗李勉起辽州、北平之间,河东、河北骚动,两路帅臣、宪臣皆罪去,至出台郎督捕之。节夫请悉罢所遣兵,卒以计获勉。坐上疏乞留本道兵勿移戍,降为待制、知永兴军,数月,卒。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陶节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B.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速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C.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底暴山谷/间捕系狱/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D.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宁,年号,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名号。遇到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要更换年号。
B.谍,情报。文中指陶节夫派人秘密打探夏人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消息。
C.裨将,副将。裨,副的,古代祭把时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打仗的人。
D.路,宋代行政区域名,是直辖于中央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节夫德行高尚,受人敬服。他审问顽固而狡猾的罪犯杨元,杨元把他视为“长者”,崇敬他,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刑罚。
B.陶节夫守边有功,屡得升迁。,他成功招降羌人,加官集贤殿修撰;他身先士卒击退前来抢粮的夏人,升任显谟阁待制。
C.陶节夫料事如神,未雨绸缪。他料定夏人的动向,下令加强银州城防,夏人果然袭击银州,银州因城防坚固,得以保全。
D.陶节夫足智多谋,恪尽职责。他兼任泾源等地经制司时,提出攻取兴、灵二州的计谋;奉命抓捕盗贼时,成功计擒李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
(2)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