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
[注] 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②覃恩:广施恩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B.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C.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D.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宗尹年轻有为,勇于进谏。他不满而立之年就担任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重要官职,还曾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被多次贬黜。
B.范宗尹才智过人,善于借鉴。为扶植地方武装力量抵抗金军,他上奏借鉴藩镇之法,得到皇帝批准,并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宰相。
C.范宗尹常徇私情,用人不善。他担任宰相,重人情,轻法度,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腐残暴之人,并包庇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官员。
D.范宗尹宦海沉浮,权变不足。他向皇帝提请举行讨论之事,本来已经获得秦桧的赞同,后来反遭秦桧背弃和排挤,最终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2)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1 10:1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珙以身镇江陵,而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诏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张汉英帅之。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大元大将大纳至江陵,遣杨全伏兵荆门以战,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檄两淮为备,两淮不知也,后果如所报。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
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
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吏而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宋史·孟珙传》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B.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C.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D.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
B.书院是由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有宋一代,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C.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文中孟珙因不满朝廷拒绝范用吉请降而辞官。
D.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的一种方式,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皆为“戊午年”。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珙作为将门之后,对战场形势洞若观火。金人进犯襄阳的时候,孟珙的父亲采用孟珙的计策布阵伏击金军,取得重大胜利。
B.孟珙身为武将,但非常注重文教事业。在防范蒙古军队入侵的时候,他设立公安、南阳两座书院,并请理宗皇帝题写榜文。
C.孟珙忠君体国,深受器重。他在治所去世,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廷政事追悼他,并为孟珙立庙且题名“威爱”。
D.孟珙眼光长远,见识非凡。他认为广西边地只需择人分布各地管理即可,一味增兵对防御并无补益,后来他的分析得到印证。
【小题7】【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
(2)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舡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桌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唐恪传》,有删改)

(注)①舡;同“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B.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人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C.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D.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桌/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唐恪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而是凭借先祖功勋而受恩赏登第。
B.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力。
C.夷指古代中国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四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古有“西夷、东戎、南蛮、北狄”之说。
D.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点子起兵救援王朝。文中指金兵来犯时,各地的救援军队聚集起来,保卫王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恪很有孝心,颇有为政才能。四岁时,父亲去世,他听到旁人提到父亲便悲伤哭泣;处理政事时,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成功治理水患。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他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得到重用,官职屡有升迁。在大观年间和靖康初年曾任屯田员外郎、中书待郎等职,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亲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被人弹劾离职。他曾建议留太子居守汴而皇帝西至洛阳,遭到了开封尹何桌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为御史弹劾,被免去相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少力学,自乡校移籍京师,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条所不当事凡二十条,指宰相不任责。高宗变色曰:“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已相十许人,其初皆极意委之,卒以公议不容而去,大臣亦固志。假如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岂大臣有过,而言者一指,乃便为形迹,使彼过而不改,罪戾日深,非所以保全之也。”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陈与义执政,改湖南提刑。桧死,复直秘阁、知绍兴府,过阙,权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置之前列,其穿凿乖谬者黜之。”起知抚州,引疾,改提举兴国宫,加直龙图阁、知平州水坏圩堤,悉缮完,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惟当涂岁熟。市河久堙,雨旸交病葵下令城中,家出一夫,官给之食,并力浚导,公私便之。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孝宗即位。孝宗数手诏问钱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尝乞召用侍从、台谏,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孝宗皆以为佳士,次第用之。虞允文、陈康伯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泉州,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薨,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周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B.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C.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D.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古代政府设立的地方学校。周葵先是在地方学校读书,后来进入京城的学校求学。
B.御史,在宋代属于监察性质的官职。周葵曾担任的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都是这类官职。
C.致仕,升官。周葵本想退休,但被起用为泉州知府,后又被封为大学士,进入京城为官。
D.赠,呈帝为死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周葵死后加封为正奉大夫,他的儿子也受到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葵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在职两月,多次上疏言事,并指责宰相履职不力;当与高宗意见不同时,他据理力争,使高宗勃然大怒,斥其为奇谈怪论。
B.周葵勇于改革,奏请革新科举。他担任礼部侍郎时,希望改变考官媚从大臣,选取献媚之句作为考题的现状,能够录取精通经学古史之士,废黜牵强附会,投机取巧之。
C.周葵体恤民生,止息境内水患。担任太平州知州期间,洪水冲毁河堤,周葵令人全部修复;市河长期淤堵,危害州城,官民同心,合力疏通,终使百姓受益
D.周葵推贤举士,死后倍享哀荣。周葵向朝廷推荐了李浩、龚茂良等正直诚实之士人先后受到重用;去世之时,皇帝非常哀痛,后将他的儿子升为朝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
(2)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奕言:“廷 尉 持 天 下 平 京 师 诸 夏 本 法 且 不 行 何 以 示 万 国 请 自 今 非 情 法 实 不 相 当 毋 得 辄 请 ”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 / 本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情 / 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B.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本 / 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 / 情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C.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本 / 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情 / 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D.廷尉持天下平 / 京师诸夏 / 本法且不行 / 何以示万国 / 请自今非 / 情法实不相当/ 毋得辄请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
(2)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诺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
B.初/贺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 从之。
C.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己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
D.初/齊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己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 之。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等的词语中,“署、摄、权”均有“暂时代理”的意思。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户部掌管户籍、财政 等。
C.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D.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而谥号是除帝王外,其他 大臣、贵族、士大夫等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或褒或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 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 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C.周起后来担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因病请求担任颖州知府。
D.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