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登凌歊台(1)
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崇台(2)。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注】(1)凌歊台:位于安徽黄山之巔,南朝宋建宫于凌歊台上。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2)崇台:高台。(3)离宫:封建时代皇帝在都城外建造的宫殿。这里指凌歊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去复回”三字,写出了山势起伏,纡回曲折,难于行进的情景。
B.第二句说那飘浮在山头的白云,还在环绕和回护凌歒台,似有留恋之意。
C.颔联—“有”一“无”,写出了凌歒台曾经的热闹繁华与今天的人去楼空。
D.尾联再次回到眼前景物,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残碑、衰草、荒烟、绿苔。
E. 全诗风风格豪放,语言清新典雅,意境宏大开阔,给人一种別开生生面之感。
【小题2】颈联借景抒怀,蕴含哲理,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2 11:0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①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②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________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③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

④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乎C.耶D.也
【小题2】简析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韩伯林类比娄公,说明他们是同类人。
B.借用“卖药”之事,表明对真正隐士的看法。
C.李生求记并非娄公本意。
D.对娄公之流沽名钓誉行为进行讽刺批判。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出处一致  ②能定能应  ③喧嚣两忘  ④不为物诱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小题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隐士”的看法。